1.你真的会“说话”吗?
从出生,到牙牙学语,我们每天都在说话,说话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长大后,在校园里,在工作中,却面临越来越多说话带来的挑战。
我们不禁要问问自己,你真的“会说话”么?真的懂“说话”的艺术么?
我也曾羡慕校园晚会上,能说会道的主持人;也在找工作的群体面试中,被能言善道的同学压得插不上嘴;也曾在领导云集的结构化面试中,紧张得结结巴巴。
经历过这些挫折以后,我再也不认为我“会说话”了。我渐渐变得不敢“说话”,慢慢开始讨厌“说话”,人也越来越“丧”。
每次遇到有面试的考试,我从来不敢去尝试,潜意识里就告诉自己“别去了,你不行的,面试你根本说不出话”,害怕和领导谈话,因为不敢说话,甚至和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因为不知道说什么。
可是某一天,我却突然领悟了说话的核心小技巧,之后我感到一阵豁然开朗,我以后再也不害怕说话了。
2.勇敢表达,在“说话”中成长
事情的转折来自我最近一次的面试,说起来更像一个座谈会,面试的领导是几位本地企业家,他们合伙运营了一个新的咨询公司,一开始,他们抛砖引玉,很有节奏地把我带入谈话的氛围中,让我畅所欲言。
于是我开始滔滔不绝的演说,细说我对这个行业的种种看法,以及我自身经历给我的启示。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想说的要点,在下一句话出口前,不断打磨起承转合的每个衔接词语,在观点结尾处,不断总结提炼我的主要看法。当然,过程中少不了各位专业领导的引导。
不敢说我的表达多么精辟、专业,但是说完后,我发现,曾经那个那么胆怯的自己,也能面对这么多领导丝毫不怯场,说出这么多话。
只要我大胆的走出第一步,勇敢的说出口,结合自身的成长环境、工作经验,会发现有很多可说的素材,故事与理论结合,使我的演说有可听性,并不枯燥。
3.复盘总结
面试结束后,有位领导对我的表现作出反馈。他表示,我最开始有某些言论过于情绪化,比较尖锐的支出这个行业个别分支的某些不足之处,又没有进行归纳总结,难免有些以偏概全,并且给他们的第一观感有些不适。
我虚心的接受了领导的意见,回去之后,进行复盘总结,得出说话的三点重要技巧,并将之写下,希望能帮助到同样有说话恐惧症的伙伴们。
4.说话的三点重要技能
①.把控整体情绪
②.内容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③.最后一分钟总结
5.把控整体情绪
一场舒服的谈话,力求让双方都获得舒适感,在面试和朋友会谈中,都要注意把控整体情绪,自身的话语不要太情绪化,因为你说出的话,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不适感,从而影响你的整体评价,对双方都是伤害。
想必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渐渐疏远一些说话难听的朋友的经验,原理是一样的。
6.内容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面试、谈话的内容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清晰表明你的观点、看法。不然,这场面试或谈话,就是失败的,沦为无意义的闲谈或吐槽。
如何完成一场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面试、谈话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巧,我简单归纳了我个人的两点技巧: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明确说话主题,从阐释主题是什么,自己的相应看法,为什么这么看,遇到过一些类似的事情,有过感同身受的经历,当时的发展是怎样的,延展到现在应该怎么做,不断用案例和理论,将内容填充详实,做到有理有据。
②.有用处,有问题,要解决
当对方抛出问题,需要你提出看法时,首先,应该对整体问题进行总体肯定。包括我在内,不少年轻人骨子里是有种年少轻狂的嚣张的,我们不认同很多陈旧的理念,鄙视落后的观点,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我所不认同、鄙视的观念和做法,正在行之有效的管理着许多公司,这是经历过市场长期检验的结果,并非我们自以为是的先进理念就是有效实用的。
我们最该做的不是无端否定成熟的观点和理念,而是辩证接受,所以,首先开始肯定它们,给自己一个缓冲了解的机会,事情并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认可对方抛出的问题,进行辩证分解,从中提出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提出解决之道,让对方信服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7.最后一分钟
很多如我一般言谈场上的新手,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在谈话中离题千里,这是致命的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善用最后一分钟技巧,来个最后一分钟总结,将自己的看法,意见,最后做个大总结,把游走的思维拉回到主题上。
这样做,虽然在技巧上,不算成功,但是这对于经验不足的普通人来说,恰恰是最有效的技巧。结合前文的缜密逻辑、清晰条理,最后还能有个点题总结,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说,这已经是一场中等偏上的面试谈话,能明确的反应你的整体素质和语言把控能力。
总之,谈这么多技能、诀窍、一、二、三,都是虚的,重要的是你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大胆的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