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解释——拣100块的快乐为甚弥补不了损失100块的痛苦。
每个人对损失都是非常敏感的,都倾向于损失回避。甚至由于人们对于损失关注度高,很多人宁愿冒险去回避损失。
如赌徒在越输越赌的时候,往往是收不住手的,因为如果不赌,损失是定局,但是如果赌,还有可能翻本,老兄会接着赌,是宁愿冒险,输的倾家荡产也不会罢休。
开始今天的阿瑶瞎逼逼。
在说道理之前,先给大家说说我闺蜜傻逼的故事。
闺蜜王大丫手比较贱,又爱吃,所以网购的花费特别大(这都是计划外的花销),可是听她说平时一键点购买的时候,总觉得没多少钱,等到了月底花呗来要账的时候,卧糟,她都惊呆了,用她的话说,身心都是大出血。
于是,这二傻姑娘想出了一个“妙计”,她决定每月给小贱贱(她男友)一些零花钱,为此她还设立一个账户,每当她需要计划外花钱的时候,她就从这个账户里扣除,后来一年下来,她说这个账户居然还有余款,她当时就感觉,天外横财呀。
我听见她说完,我顿时有心无力,心力交瘁,我总算知道,为甚我这智商直线下降,猪一样的队友,我能有什么好果,我就想问,这样自欺欺人真的好吗?
这不都是你的钱吗?
“我爽呀,衣服照买,零食照吃,我TMD就是觉得不是花我的钱。”看着她又将一笔钱打入所谓的小贱贱的账户,我想,这智商吃多少条鱼也补救不了。
但是,姐是谁,学心理学的呀,我就起了怪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傻逼,然后我忽然发现,生活处处是傻逼。
你看赌场里面的一掷千金的赌徒,手机上某宝上一件件待收货的数字,商场里刷卡成性的卡奴——赌赌赌,买买买,刷刷刷,好像,赌场里面的钱、花呗里面的钱、信用卡里面的钱不是自己的一样,怎么这么爽?
好了,废话不多说,其实是每个人心里的小把戏——心理账户。
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并不是讲所有的财富放在一起进行统筹管理,而是会划分一些不同的小的心理账户,将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进行管理。相应的,不同的账户内的收入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账户的之处策略也是不同的。
这一概念是由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很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探索。
意外一:今天晚上你打算去看一场电影,悲催的是,发你现你买电影票的200块钱不见了。你是否还会花200块钱去看这场电影?
意外二:今天晚上你打算去看一场电影,悲催的是,发你现你买前几天花200块买的电影票不见了。你是否还会花200块钱去看这场电影?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一样的,不管丢的是钱还是电影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但是,实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在意外一的情景下,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买票看电影,但是意外二的情景下,大部分人选择了打道回府,安心等网上的枪版。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
而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帐户的问题。
在意外一的情景下:人们在脑海中把200块钱和电影票归到了不同的帐户中,所以丢失了钱并不会对看电影的决策造成影响:
但是在意外二的情景下:丢的200块钱和丢的电影票都被归入了同一个帐户,人们就会想:我傻呀,花400元看一场电影。因而很多人就不会再愿意买票。
忽然,我一拍大腿,我不是经常陷入这样的陷进当中吗?
一直觉得眼镜的镜框太丑了,想换一个,可是光换一个镜框就要花100多块,我这么勤俭节约小能手,能愿意吗?所以我是死活不干,然后总觉得眼睛的度数加深了。
我是实在没有办法,就准备去换个好一点的眼片,400多,选定之后,销售人员马上就跟我说:“我们开学做活动,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更换镜框,你要不要来看一下?”我当时真的一点犹豫都没有,直接傻愣愣的跟着她走了,看了,然后就买了,花了我200多。
还没完,后面我又禁不起忽悠,还买了隐形,可是自从买了,它就比谁都安静的待在我的柜子里。
现在想来,我怎么感觉掉进了一个坑了,可是掉进去的时候,我可是心里老美了。
现在我是明白了,就是我的心理账户耍了诡计,之前换镜框,我在心理上需要生成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这个账户将支出100多,我是不愿意的,而后来买眼镜的时候,我在心里已经生成买一个好一点的眼镜的心理账户,所以在后来要换镜框支出的钱其实都已经计入购买眼镜的账户上的,这里对镜框要花的钱的敏感性是递减的,这后来换镜框花的200块在心里感觉上要比之前单独换镜框要花100多的感觉小,所以我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换镜框。
问题是,我为啥还要买隐形眼镜。
一如心门(心理账户)深似海呀!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坑,比如购买电脑室,商家会说“加100元升级至2G内存”,或者“加500元可得激光打印机”等。而事实上,我们也许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因为我们在买“电脑”的时候,在这个账户上已经花了很多钱了,再花一二百块钱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感觉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呀,那些聪明的商家就尽量会保证自己的产品被划入一个已经存在的、数额尽可能大的账户中,而我们在这样的账户中,往往因为觉得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再花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没了警惕,也就少了钱,(就如买车时会再花钱买音响,旧车是绝对不愿意换的;搬新家,会扔掉很多旧家具,重新添置新的)。
尤其是在购买大件商品,我们中的毒更深,自己还觉得捡了大便宜,一个人傻乐。
所以呀,前辈在这里跟你瞎逼逼这么多,你要是再上商家的招,你就狠狠的抽自己一大嘴巴。
看看大丫昨天买的电脑,然后又花了几百块钱安装的杀毒软件,再看看她还一脸得意的样,我觉得我得扇她几巴掌。
实在是交友不慎,此人智商严重掉线,远离,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