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曾为这样一群人留下了一片最干净纯洁的地方。
或许有些事,会随着人生向前的轨迹而逐渐被蒙上灰尘,不被打扰。
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在一个雨夜,听着窗外的敲响,脑海里不自禁地浮现出了陌生而又难忘的面庞。
或许是在咖啡厅、盥洗室、路口、地铁车厢、商场、电影院、音乐厅、清晨的过早摊,会因为某张面孔、某个眼神的触动,让你想象到了多年前的教室、食堂、洗手间、走廊、操场、升旗台、办公室,还有曾在生命中出现过,又仿佛从未来过的那群鲜活的人影。
他们的嬉笑怒骂,她们的八卦追星,仿佛还在向你招着手,你一点头就可以过去一样。
一切都恍若近在眼前,可伸手过去,唯余幻灭——仿佛他们只存于记忆中,不真实感犹如胸中上升的复杂情绪,直向那些画面逼去。
但是,无论如何,这是每个人的青春。
只要记忆里有你笑的面容,足矣。
然而青春究竟是什么,那时我们不懂,等长大懂了之后,也已是夕阳已逝、往事如烟了。
《时光流连》就写着一份真真实实的初中生活,作者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那些记忆中值得回味的片段,并且如此诚实、无半点虚假,故此我认为这是类似于“日记体”的回忆性小说。
文章内容大都平铺直叙,以一个非常青涩、接地气甚至还有许多口语化表达的初中女生的口吻叙述了一段又一段校园往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矗立于面前,还有那些或令人捧腹、或叫人心惊、或让人愤愤不平,抑或给人以极大的鼓励和正能量的事情,宛如一下子能使我们——凡是历经过校园生活的同学,都可以在它们上面看到自己过往熟悉的影子。
令人可喜的是,作品分为三部,一部讲述一个年级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语言明显的变化——就仿佛观察野花盛开一样,我认为这是一个极自然、极顺理成章的现象,正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样,作者真真实实地历经了那三年,因而语言也表现的是真真实实地蜕变。
朴实地说吧,这是一个朴实的作品。
没有什么技巧、没有什么戏剧和冲突,语言没有什么特色、情节并不像其他类型小说那样吸引人,记录地只是单单纯纯的校园生活,故而没有什么特别的深度可言。
但这正是这种小说的特点。
我几乎不看校园小说,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时光流连》,或许与其他同类型的小说不一样,作者细腻的心思,感知生活和能如实记录下的能力可以超越很多同龄人或同类型作品,这也是值得赞扬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时光流连》有着青春的模样。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个外表看似复杂多变、各类事件层出不穷,但究其内处裹着的只是一颗潮湿、干净的心的躯壳。所以不需要华丽的铺张,也不需要讨巧的技巧,只是去“潮湿”地写,去“干净”地写,怀着初心单纯而无其他想法地写,或许就是校园文学的真谛。
我说过,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作品,作者在认认真真地讲故事,所以也需要读者安安静静去看。
因为回忆不容许喧嚣,回忆也不容许成熟心思的猜忌,所以我推荐给大家的,只是在一个可以与自己独处的时间里,来读读这本书,你看到的是作者的记忆,但电光火石之间,你是否又会看到自己的记忆呢?
令人感动的是,作者精心地加上了“TA说”,而“他们”不是任何局外人,不是与作者有距离、隔空相望的人,而正是真真实实地存在于作品里,或存在于作者生活里的有血有肉的人。
因而我认为,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写给作者自己看的,也是写给“他们”看的。
时光从不停留——这是它残酷的地方,也是它最美的地方。
当我们千帆阅过,生活的潮水携带着我们一刻不停地向前跑时,我希望我们能像这位作者一样,可以停下来回想一样那些令人开心的时光。
我们可以想到自己曾以为校园时光地久天长,可倏忽间转瞬即逝。
我们可以想到老师总是说“我们是最差劲的一届”,可留至临别,也同样依依不舍。
我们可以想到同学们之间的矛盾,仿佛从今往后便结下了仇恨,可没过一年,便只念得他的好,反而还笑着自己当年不成熟的傻和痴。
我们可以想到的,有很多很多,但将全部的全部归结起来——
仿佛只有你笑的面容,
和令我温存的样子。
——2019.8.4
作序与林允曦《时光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