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倾诉的时候,要怎么办

今天的文章从群里一个朋友的求助开始,她知道管不了别人的孩子,她想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女儿更坚强,强悍点,于是在群里发了消息,如下:

群里的求助信息,事情概况

这条消息之后,群里热闹了起来,回复很多:

1)根本不必在意,心放大些,去争论其实把自己贬低了

2)做自己!

3)你强大的时候,就不必这么想了,只是目前,或许你需要强大。

每个人的回复之后这个妈妈都会出来说几句,我能感觉到她似乎更加焦虑了,随着回复增加,整个画风开始换了方向:

画风开始转变

看着这段聊天,似曾相识,哪里开始出现转折,最开始的倾诉人不愿意再讲?

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我们的回复方式:

每当朋友或家人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心里也会有些不舒服,总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总希望自己能支持到对方。我们开始回应,建议“我想你应该.......”;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回忆“这让我想起......”;说教“如果你这样做..........”;否定“高兴一点,别这么难过”.......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结果呢,正如上图“你的言语也相当有攻击性,我并不认同”。

明明我们是好心的啊,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呢?

第二个方面,我们的心:

作为求助的人或者倾诉的人,我们是不是真的知道我们想讲的话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对方告诉你怎么做?为了让有个倾诉的地方,哪怕对方不说话?还是希望有人给你一个拥抱?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其他人也会不知道。一个清晰明确可操作的请求,更容易获得帮助。在跟路路恋爱的过程里,我时常会表达“你不用说什么,听我说完就好了”,我说完之后我们两个就开始愉快的聊其他话题,我知道我的需要只是他听我说完而已,只是想表达,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处境别人能了解,自己能了解。

作为想去帮助朋友的一方,是不是清晰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呢?表达自己or陪伴他人?我们说的话是不是真的是有助于我们的需要?明明是好心,表达出去的言语对方却不太能理解。

第三个方面,界限

把这个放在了最后一条,其实是想表达这一条的重要性,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人是“朋友自己”,解决问题的主体是“朋友”。我也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资源具足,知道自己要怎么办的,我们不需要纠结于如何做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心念便是"我在你的什么,如果我能做什么可以告诉我“,有时候好朋友倾诉的时候需要我提建议,我体会一下自己,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就会很直接的告诉对方”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能做的似乎就是听你说一说”。

当他人遭遇痛苦的时候,佛家有一句格言讲到“不要着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当我们开始体会自己的时候,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他人。

言语背后的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走吧 去追赶山边的风 去咀嚼林中的花 去把云朵收集起来晒太阳 去经历一切你想经历的 我就在你出发的地方 等你返还...
    高娃娃咻阅读 1,864评论 0 1
  • 提起送仙桥、遇仙桥和望仙桥,知道送仙桥的人比知道遇仙桥、望仙桥的人多得多,皆因送仙桥古玩市场。甚至还会问你:“安?...
    armorking阅读 6,380评论 1 2
  • 1. 人生的意义是生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享受。 2. 工作、生活都重要,如冲突,生活第一。 3. 4. 家庭的每个...
    车成子阅读 5,419评论 21 57
  • 风儿静静吹过稀疏的林地,月光倾泻在无人的街道上。渐渐的,路上开始有三两行人。在一天的繁忙工作后,谈论着像是饶有趣味...
    湛蓝的眸子阅读 1,643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