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迎新班旨在为简友们(尤其是简书新人)创造一个适合成长、容易扎根的大家庭,帮助大家快速了解简书规则,相互沟通学习,共同成长。「圆桌论坛」系列作为一个班内活动,将陆续邀请大家感兴趣的简书名人,在群内分享交流,答疑解惑。
迎新班|圆桌论坛·第六期@梦里依稀风铃
时间:2024/03/16
主持:YX0424 寒色江山
嘉宾:YX5168 梦里依稀风铃
整理:YX3333 白首卧松云
「圆桌论坛」第六期,理事会迎新班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梦里依稀风铃老师前来交流分享。
主持人: 有请风铃伯乐介绍一下自己与书评、与伯乐结缘的经历吧。
风铃老师:迎新班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理事会联盟抛来的橄榄枝,谢谢松云老师的出面相约,还要感谢主持人寒色江山。今晚很高兴能来迎新班这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一起聊聊关于读书创作方面的问题,关于如何在简书上写就合格的书评等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简书的创作生态非常宽松,有利于新手小白的创作之路,我称之为“梦开始的地方”。简书标致性的口号“创作你的创作”,吸引的都是喜欢创作的,用文字去表达,自娱自乐也好,有目标也罢,都想着成就自己的某一种梦想吧。
借这个机会,我也把关于读书创作的话题,重新梳理了一遍。
进入正题之前,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其实一直不间断地业余做了有四年多的编辑,从“文字之光”内容部开始,做着选文发文的具体事宜,一直到副主编。 每天定时去看文审稿成了常态和习惯。可以说是过目浏览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文章。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读书类内容。就算这样,那时我也不清楚好书评的标准。
记得简书最早的一次书评征文活动,叫做【最美阅读者】,投稿的人很多,我自己也参加了,当时也只得了个三等奖,收到蒋老师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仅凭热情和写文的本能,它离一篇上乘的好书评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
什么时候才开始关注书评等这类文体呢? 应该是在两年前,2022年春,我做了【脑动读书】的发起人,然后,去年的5月份我加入了“惠人书友会”周乐秾老师的旗下,想为“全民阅读”尽点微小的力量。
之前的几年曾经想过要做一个系统的读书活动,这个构建还是太大了,阅读量都支撑不起,十年能不能完成?我买过一本书,叫《一生的读书计划》,按其中所引,80岁都读不完,这还只是就这一本书来说,其它的好书呢?林林总总、源源不断。当然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美国人,自然有他的局限和视野。
还是得取舍。
不过从阅读中能得到持续不断的精神成长,这是一点都不假的。
我想举个董宇辉的例子。董宇辉现在人气很高,很多读书博主眼馋也很想模仿他的风格。这次他又被圈粉,用纯正的英语去采访古尔纳(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这其实是他曾经的专业呀。但是他现在身上的这些闪光,或者是爆发点,这些文思泉涌、情感充沛旁征博引的才华,可是在很早以前,持之以恒地默默积累而成。人在茫然时可以读书,在低谷时也可以用读书,去充实自己的头脑和身心。说来说去,还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准备好的人的。
主持人:是的,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风铃老师担任社区读书伯乐以来,有哪些感慨与收获呢?
风铃老师:在推文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感受,这也是我非常想讲的:
比如最基本的,通过你的这篇投稿,我可以看出你写文章的态度和水平。有些是急性子,写完就立马投稿了,恨不得马上推。结果,撇开内容不说,所投来的文章题目不完整、不规范、字数不够,甚至是以前的旧文。文首不添加申明,存在病句错语、错别字,标点符号不规范。我说的“明显”,就是错别字大致浏览一找都超过5个;句子和段落之间的空档很多;或者很长的一段不分段,整体看上去就不舒服。
即使内容还行,但就是文章这些外在的东西可能过不了初审。伯乐推荐毕竟是优质文章的推选呀。所以,写完了放上一天两天,再读几遍,完全就可以发现初稿的错误,甚至还会有新的想法思路。我想这也是所有伯乐们期望的吧。伯乐对新入简书的小白们都很宽容,但咱们不会是永远的小白,减少重复犯错,即是尊重伯乐的劳动,也是尊重自己的作品。
主持人:是的,作品就是我们作者的孩子。
风铃老师:所以随着投稿量的增多,作为伯乐,确实是希望能摆脱这些初级错误,让我们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今年伯乐推荐会比去年严格一些,所以我为此专门总结了一篇比较细致的投稿指南,希望想投稿的作者们都保存好,仔细阅读一下,明明白白写文,清清楚楚投稿。
再说说推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引用原作品或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过多,引用内容不能在你的文中占大多数。或者是小说,几乎是复述了原来整个故事,或者是局部,这都不行。
其次,投稿作者对拆书稿、读后感、书评,概念混淆不清。那么,读后感、书评和拆书稿究竟有什么区别,我们稍后仔细聊聊。
第三呢,在内容上,文字结构松散冗长,主题混乱,罗列或复制的原书内容,缺乏新意。
第四,我发现有些作者很喜欢摘录原书的金句,但切记不要在结尾一口气堆砌七八段。
第五,标题不规范。有些作者的题目为:《书名》| 主题或者总结性的比较醒目的一句话。还有书名后标“‖”的。这样的题目都不规范。
纠正以前的错误“|” ,这不叫分割号,而是间隔号。表示类别或特殊强调的(比如某活动特属:××征文丨 题目)。书名、剧名的书名号跑到“|”之前是不对的。
但是,作者可以用破折号,让书名号用在破折号的后面。比如:“《无问东西》‖我为什么不会同情刘淑芬”这个标题,可改为:我为什么不会同情刘淑芬一一《无问东西》读后。
第六,把AI生成稿当原创投稿给伯乐,这不但困扰编辑,也违背了简书平台倡导原创的理念。
主持人:是的,平台有一系列保护原创的规则。反社区规则,以AI文或搬运、抄袭内容刷钻情节严重者,会被封号。
风铃老师:是的,保护原创生态,每一个创作者都义不容辞。我们今天的主题重点是书评,但是在讲书评之前先明确一下,书评、读后感,拆书稿的区别。
书评,顾名思义就是对图书的评价。这是重在评论。无论何种书评都要以图书为中心,对书进行介绍。评论和研究,它可以向读者传达文化出版和学术研究的信息。那书评的“评”,关键是要更多的放出专业的眼光,或对书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思想观点发表看法;或对行文的艺术特色加以点评,抓住其中的一部分“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所以,书评考量的是书评作者的综合能力,它仿佛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书评作者的思想见地、思维水平、鉴赏能力、阅读知识面等。
再讲读后感。在写作技巧上,读后感重在找到感点。所以写“读后感”,阅读对象更广泛,写法更自由。只要是文学作品,都可以写读后感,读后感的感,可深可浅,或感性或理性,或是二者兼具。
一篇文章可以生发出许多感点,但作者通常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面面俱到,因此需要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写来得心应手的一个感点,作为写作中心,然后加以拓展成文。
以上是读后感和书评。下面我们再来看拆书稿和书评,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拆书稿是比较客观的,相当于你是作者的代言人,你帮他把这本书的内容讲解给别人听,要求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阐述这本书。
书评呢?是你对一本书的态度,相当于你跟作者在聊天,你不需要告诉别人这本书的内容,你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这本书的看法,或好或坏。
那什么是拆书稿呢?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把里面的精华内容提炼出来,然后按照某一点或者某几点明确的主题写成文章。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多篇文章。
你只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先复述一下这本书写了什么?
第二,再拓展一下这本书的相关作者资料和背景资料。
第三,也是最后,把书里的内容跟我们现在的社会热点、现实生活结合一下。
如果这样看,我们是不是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写拆书稿?
拆书稿不是读后感和书评,你的解读和拓展一定都要围绕作品本身去思考。
主持人:那么,一篇2000字左右的书评。应该如何布局呢?
风铃老师:这就关系到剧透问题。其实我们之前讲过,看书评的一般有两类人,一种是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想通过评价判断来决定自己要不要看这本书;另一类是读过书,但有不解的地方,想寻求答案或者是找到启发。这时我们就要拿捏“剧透”的尺度了。
主持人:大家读或写书评时,有“剧透”的困扰嘛?来听风铃老师的讲解。
风铃老师:一般来说呢,“剧透”,要占到整篇文章的20%-30%。
其次,“剧透”要求高度浓缩,用一两句话将你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即可。
嗯,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读书笔记,书评,读后感,拆书稿还是有区别的。它们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要求也不同。
主持人:学习写书评,一般需要什么样的提前准备呢?。
风铃老师:在写一篇优质的书评之前,选对书很关键。不是所有的书你都能写好书评的,初写的人肯定是要找那些你受触动的、特别喜欢的、或是特别熟悉的领域,这样写出来的书评容易出彩。
另外,如果你决定写书评,一定要精读这本书,不要放过细枝末结。
要能理解这本书。举个例子,如果你读的是国外的名著,这种背景、语言和文化离我们的国情和现实生活有很大差距的,你想写出深度的思考、感悟和心得,就得好好去了解作者,他的生平、经历、家庭变故,生活年代,历史背景。甚至于他的八卦,性格、身体健康状态、喜恶爱好,从事过的职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读懂作品。而且,还不能放过前言、后序之类的重要信息。
我每次了解某个作者,就像在收集拼凑组织着关于他的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有的时候,他(她)好像比其创作出来的小说还有意思。以前写契诃夫时如此。后来读毛姆的作品,好像去听他本人的故事经历反过来会更加深对他作品的理解。
主持人:提前做准备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
风铃老师:对。说了这么多,下面我就专门切入书评这个主题了。
在我认为,所谓书评,就是基于书的二次创作,以评介为主。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想要读或者是买一本书前,是不是会去豆瓣或者其他网站看看评分,看看评论?
又或者当你看完了一本书,有某种情愫在心间产生,可你说不清道不明,有些地方还不太清晰,这时你就会从网上找一些评论为你答疑解惑。
不仅是读者,作者本人也希望有人为自己的书写一篇中肯的评价。如果能有人发现自己藏在书中的小心思,小设计,那真是太开心不过的事了。
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我如果是一个作者,我如果写了一本书,希望写书评的人第一要摸着我心情活动的路径。在这条路径里,你考察,你赞赏,发现了美好的境界。我安慰地笑了,因为你了解我的甘苦。或者发现了残败的处所,我便不胜感激,因为你枪杀了我的缺失。
这就是书品的价值,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介绍或读后感,而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所以说书评是对图书的二次创作,它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产品,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和价值。
把握书中价值,了解读者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于书评人的阅历及审美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一本书的精华只有20%,那么如何才能提炼这20%,并且满足读者对于这本书的期待,就很考验书评人的功力了。选择什么样的角度,什么价值立场,这对于书评来说特别重要。
价值立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有客观的批判精神。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要做到客观并不容易。我们在前面说了,写书评首先要挑选能触动自己的书,那么这本书必定是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这就很容易造成我们在自己主观见解下自嗨下去,忽略了读者的需求。
在写书评时呢,既要保持有自己主观的见解,又要避免感情用事,顾及读者的客观需求。当然,我们的评论不一定要遵从主流意见。对于作者的表达和内容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甚至可以提一些建议,但是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放低姿态,说人话。有些人在写文章,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至高点,像老师一样去教导别人或卖弄自己的学识,这不光是书评,在任何新媒体写作中都是一个大忌。
还有些人,比如中文系的学生,他们习惯了写学术论文,所以写作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拿腔拿掉,放在专业的人眼睛里看来自然是没有什么,可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样的文章就有一些深奥难懂了。
讲到这,我多说几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清晰化,增强它的可读性,虽然它属议论文、观点文,但你依然要写的让读者读得懂,一目了然,让读者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猜测你在讲什么。看完之后呢,他能有自己的感触和启发。
总结一下 : 书评是对一本书的再次创作。它从书的内容出发,经过书评人的思考与取舍,传递书中价值,最终抵达生活、抵达人的情感与心灵。
主持人:您认为,一篇成功的书评,有哪些特点呢?许多小伙伴关心书评虚构与非虚构的写法,能否请风铃伯乐分享一些写作模板呢?
风铃老师:新媒体创作中,关于书评虚构与非虚构的写作模板也是大家很感兴趣的核心内容。
强调一下,我下面所讲的两种模板,主要针对自媒体平台,字数在2000字的书评。它只是一个参考,好书评本身没有套路,也没有字数限制的。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大胆去写,千万不要被模板所限制。
先说书评六要素。
一篇常规的书评中,通常含有六个基本要素:目标、读者、组织、头脑风暴、初稿、修改。
1)目标:就是就是你想要表达的观点,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好还是不好。
2)读者:是你想象中表达的对象,你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想要看到什么、比如什么样的信息或者什么样的态度。
3)组织:指文章的基本框架。接下来详细说明。
4)头脑风暴:是你开拓思路的阶段,这个过程不要给自己任何限制,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不要去批判它好不好或者对不对,写初稿子时可以一气呵成,把你的想法都写出来,然后留到修改的时候再进行调整。我们说“快写慢改”,一般而言写完一篇文章不要立刻进行修改,最好放个两三天再改。
在写作过程中,前四个要素并没有顺序要求,可以从任意一点开始重要的是打开思路,理清逻辑。
5)组织:也就是书评的基本框架。
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的结构与其它文体类似,是由开头中间 结尾三部分构建而成。
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就听老师说过,一篇好作文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开头设计巧妙能吸引住人,中间内容充实饱满,有趣有料,结尾部分简短有力,或者是余味悠长。
对于书评来说,一般在开头介绍书的基本信息,中间讲书中精彩的部分以及你的观点,结尾做出总结,告诉读者你的看法。
那么,该如何布局呢?
上面已经讲过,我这里简略再提关于“剧透”的问题,一般来说,剧透占到整篇文章和20~30%。它首先是为你的观点服务。与你观点无关的内容就要学会放弃。“剧透”要高度浓缩,用一两句话将你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即可。借由“剧透”的内容,再来阐述你的观点,夹叙夹议或者是层层递进,这样的书评才是属于你的书评。
虚构类书评写法。
虚构类图书一般指的就是小说,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作品。
所以,给小说写书评,主要看它的想象力。一本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在主人公或其它人物身上发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即使是科幻、魔幻、历史等与现实差距很大的小说,也能令读者有代入感,跟着书中人物经历一连串的冒险。
因此,虚构类书评最终要联系到人,联系到现实生活。当然,你也可以从写作技巧、文法构思等方面入手。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书的背景信息和故事梗概,一句话总结自己的观点。然后借由这个观点引发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上,讲述自己经历过或看过听过的故事,然后再落回到书中的内容,再次引用和发散。
这里说明一下,引用和发散的次数根据你自己的内容来决定,比如你一篇文章只想说明一个主题,那就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即可,如果你有三四个小观点,那也可以来回引用三四次,这并没有具体限制。结尾部分一句话总结,说出你推荐或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一本好的小说往往会给人以各个角度的启发,如果你对一本小说的感悟很多,也可以写几篇不同主题的书评,这样无论是你自己发表还是投稿,都能令你获益良多。
非虚构类书评写法。
非虚构的图书范围就广了,比如历史、哲学、心理学、报告文学、职业技能等等,如今写的比较多的是一些工具类书和成长类书(又叫的励志类书,类似心灵鸡汤的)。
这一类书的主要特点是能让读者获取知识。所以在写这类书的书评时,提炼其中的知识点,让读者有获得感尤为重要。
首先还是介绍图书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的身份、职业、从业经历等等,以及这本书的类型,它是说什么的。
接下来,你就可以和读者分享你认为最精彩,最有收获的部分,并且结合案例进行说明。这里的案例你可以用书中的,但最好使用离我们生活贴近的案例,因为有时书中的例子年代久远,或者是国外的,又或者已经被用烂了,毫无新鲜感的。
与虚构类书评相同,列举几个知识点和案例,根据你自己的要求来定。
最后,总结观点,表明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书评,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都只是依附图书,表达自己观点,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价值。
好的,这其实只是书评类其中的部分内容。更多有机会下次聊。
主持人:感觉要写出合格的书评并不容易啊!
风铃老师:是啊。讲这么多,大家可能会想:书评难写呀?当然难写,厚积薄发,功夫在书外,即要遵循一定的框架,还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形式漂亮,内容精彩,个性亮点,可读性很强。总之,就是那种下笔千言,有的放失,即血肉又骨架,用美人来比喻“她”恰如其分的刚刚好。
在你还没有熟练地写出很多篇合格的书评时,你还是应该遵循基本框架和模式。
介绍给大家一些范本(我推荐过的),首先投稿指南(保存好)。
简书读书伯乐推文指南(持续更新)
https://www.jianshu.com/p/45e17b899b09
童年 |《外婆家》:童年是一种心灵状态
https://www.jianshu.com/p/1bf359ada14b
童年|那如影随形的乡愁----读《外婆家》有感
https://www.jianshu.com/p/8b96d9f64406
神话、历史与现实对接的可能性——评朱大可小说《长生弈》
https://www.jianshu.com/p/958cf8f1b9c5
重读《一个人的村庄》 梦把天空顶高,让土地更辽阔
https://www.jianshu.com/p/1bf359ada14b
职业书评人石凌,她在简书上没有发多少文字,个人标签很简单,就署了一个 “评论家”,很有份量!
希望大家能快速领悟掌握其规律,温故而知新,接下来做的也就是边读边写,当你写的多了,自然而然后期也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主持人:最后,让我们好奇一下,读书伯乐最近在读什么书呢
风铃老师: 在一月份的时候,我重点精读了《夜航西飞》,是马卡姆写的个人回忆录,我觉得写点很多,也很有看头,属于那种有料有趣的。我自己大概写了有5000字了,未完待续,等有空的时候会再去修改。
二、三月份呢,就是一些文学鉴赏类的,王炳军老师的《文学种子》,然后读了一下萧干《书评面面观》。
作为创作者来说,想写好文章必须有很广泛的阅读,毕竟读写不分家的。由于时间有限,我自己准备的也不是特别充分,疏漏失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嗯,我今天的分享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风铃伯乐推荐的书都好专业。专业的人,往往都是很谦虚的人。风铃老师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风铃老师:再一次感谢迎新班的小伙伴们,在这个周末能来听我的分享,感谢主持人,感谢大家,祝大家读书快乐,创作愉快。
主持人:丰富的内容,专业的分享,非常荣幸主持并聆听风铃老师的精彩讲解!
如何深入浸泡在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意境中,如何抽离出来抽丝剥茧、鞭僻近里地解析,真的是阅读鉴赏必不可缺的功底。从碎碎念到读后感到书评,境界差异甚大。能得到老师的分享点拨,如何在阅读后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书评,这对简书平台的新人小白来说,从阅读效能、鉴赏水平到原创输出都会是极大的储备和拓展。
再次感谢风铃老师对我们理事会迎新班的公益圆桌论坛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