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这个村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村中有什么祠堂老宅或者特别美丽的景色,它没有任何名气,也好,省的盛名之下多了一份商业燥气和虚情假意。
它是很普通的皖南村落,房子大多是最近三十年盖的,多少也裹上了一层岁月的包浆,附近有山有水,全村六、七十户人家的样子,这样规模的村子最适合我。
择一个不冷不热的日子,沿着村子附近的公路走一圈,大概是八公里,沿途没有迎面相撞的人,没有红绿灯,没有汽车尾气,连摩托车都没看到,有的是满目的绿色和鸟语花香,你可以驻足远观,看草长莺飞、云卷云舒,没有什么可以拂乱你的心绪。你在独享大自然的盛宴,这待遇无人能及。
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总是会有疑问,二十四节气中有相当节气,比如谷雨、芒种等等和长江流域的节气变化非常对应,时间掐的很准。像华北一带,所谓芒种时节都快要收割小麦了,还芒种个啥?
行走在前面的是宋老,今年八十六岁,一头乌发,耳聪目明,身体倍棒,感觉这是要活成人精的节奏。
他每天都要到一里外的街上转转,顺便捎点东西回去。他祖籍是潜山那边,他父亲解放前逃避抓壮丁连夜逃到了皖南,安顿好后又举家迁来了。
那天,他拿出他的个人档案给我看,很详细,他担任过村书记,乡信用社主任,连什么时候加入共青团,甚至什么时候加入少先队都有记录,人才啊。
村中一座两百多年的老宅,有一面墙快要塌了,这几天拆掉重砌,当然,由于是属于区里保护建筑,费用由政府承担。
碰到放学回家的孩子,从他们口中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小学的情况,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大约十几人,最少的一年级只有一个,老师一对一上课。就这样,城镇化大趋势使然,偏远的乡村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老冯在他家边上拔草,说是要种绿豆。他祖籍是合肥一带,六十年代才迁到这里。还当过六年兵,去过越南,每月各种补贴加在一起有千把块钱,这比一般的村民好很多。
上次去浙江,快到衢州时,在路边看到这位卖桃子的老人,他说:我家桃子味道不错,我不打药的,你看上面都是虫眼。我相信他说的,只是觉得天热,担心他中暑,劝他到边上的树荫下躲躲。
去了一趟黟县屏山村,正好赶上几天前村子里发大水,当时是早上四点来钟,躲闪不及,家家被水淹到齐腰深,特别是沿河商铺损失不小。整个村子都在晾晒浸湿的家什,到处乱七八糟,没心情游玩。
屏山村的小女孩。
五溪山位于黟县与黄山区交界处,千米以上山峰4座,最高峰三府尖海拔1227米。
宏潭乡竹溪村附近有一条狭窄的村道向五溪山里延伸,沿途有几个孤寂的小山村,最里头那个叫田棚。
长时间不出去,不知道该去哪,旅游景点又很难入我的眼。有时候还会琢磨要再去走哪条古道,比如,觉岭古道,一个人在荒芜的山里还是谨慎一些为好。不久前四川江油出现了黑熊连续咬死三人的事之后,心有余悸,万一路上出了事,有人问起:若木是咋死的?答:狗熊咬死的呗。听起来像段子,谁信?
现在,再偏僻山村也有数字信号,我虽是山野村夫,但在获取信息的速度和量上,和你们城市人是一样的,地理上的差距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路遇附近村子的沈老,他1940年出生,今年80岁正,曾在南京当过三年兵。他隔三差五在小溪边放网,今天大概只捕到七八条食指长的小鱼。
小溪距离路面大约四米高,架梯子上下,身手敏捷,要是不服,你往前走两步试试。
路过宏潭,记得你前年是这样,去年是这样,今年还是这样,春华秋实,星转斗移,好像外面的世界与你无关,你遵从着自己的节律,以这样的不变回应了世间的万变。
想起来,今天是八一建军节,父亲在世的时候,家里都把这一天当成仅次于春节的重要日子,父亲不在了,再也没有很正式的过这个节日。
写的很凌乱,想起就写,不拘泥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