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铅灰色,似有薄雾。在这万象萧瑟、干寒冷冽的西北风中,我走在故乡田园的小陇上,在冬至的前一日上午,去祭拜遥在天国的先祖们。
冬至,一个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之一。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有这么两层含义:一是它标志着数九寒天的正式开始,二是标志着白昼在这一天最短。
家乡有谚语“数九的风,钻窟窿”之说,这就是说,时令上过了冬至后,那“冰天雪地、爽寒露冻”的自然景象就会不断增多,因此保暖措施就得加以提高。在那物质匮乏的往昔,每到此节气时,人们就思考着“越冬御寒”的难题,就会想起往年“越冬”的设备设施来。不管穷家富户,各有各的办法,以至于在那热腾腾地土炕上、厢房内,抑或酒馆内谈闲、拉起家常来,便忆起旧事,就会联想起逝去的先辈们。于是在心灵地深处就念叨起教养之恩,拳拳报恩情就在“子欲养而亲不待”中萌动了,于是便在冬至日的前一天傍晚时分,各家找来冥钱,在自己的屋门外焚烧,让前来回家取寒衣的故人带上,在天国那边花销。这就演绎成我家乡的一种冬至节祭祀文化。随着物质文明进程的加快,那种在自家门口焚烧冥钱的做法似乎不合适了,应该是送去才更能彰显孝敬和后继有人,于是,“冬至上坟祭祖”就成了一种新的道德文化之一。
冬至上坟祭祖,既是纪念故人先辈的恩泽,传承家族风范诏训,又是克制自己,检点言行,沿袭美德,教化后人和乡邻的举措,同时也是提醒侍奉好健在的老人,和祥传家。坟头的冥钱是要换的,表示有人来送过冥钱;燃烛、敬香、分出两三张冥钱,划圈,圈的口子留在祭祀处,表示只能是自己送给的故人才能收到的意思,然后焚化、行礼。
家乡有俗语“冬至当日回”、“过了冬至,长一枣刺”说词,前一句是说,越来越短的白昼,在冬至在这一天就是最短的了,夜晚不会再长。后一句表示的是:过了冬至这一天,白昼会每天长有一枣刺的时段,两句谚语表达同一种意思。这既是对自然天象的描述,又是在心境上对愈来愈光明的一种寄托。在那劳动工具简陋落后的时期,辛勤的先辈们,面对天封地冻的现实,在几乎无所事事的悠闲状况下,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还是需要肯定和传承的。
行文至此,忽然记起一件有关冬至的往事:一位十三四岁的毛孩子拿着几张冥钱、火柴(没有蜡烛和香),在荒野中孤单地踏着雪地走向自己逝去的宗亲的坟头,破旧的小棉袄、棉裤跪在那坟冢前,祈祷着。这个少年是我,但似乎也是同龄人你的背影。
朋友说,冬至要吃饺子呢!对呀,这是北方从吃馄饨中演绎而来的。一说是防止冬季耳朵被冻伤,在我看来这是毫无根据的滑稽说辞。只能说,冬至节日中,浸透了美食文化而已,同时也是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后,人们借助节日来祈福、祝愿的托词罢了。
站在家乡的麦田边,默默地看着冥钱燃起的火苗,心中方有了一丝慰藉。再回望西边土坎上的村落,那就是我的根基之所在,遥祝父老乡亲们康泰。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于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