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项城课题群家人们:
大家好!我是龚淑华,来自项城二中教育集团南校区莲溪中学。今天,能参与活动,和大家分享,我很荣幸,也很激动!今天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我来推荐一本书”,我推荐的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初见这本书,白色的封面中是一片绿色,上面淡淡的印着苏东坡传几个字,简单明了,让人有一种想轻轻翻开读起来的迫切的感觉。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苏东坡传》的作者:
1、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这是林语堂的重要经历。
总之,林语堂是一代国学大师,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国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再来看一下《苏东坡传》的简介:
二、《苏东坡传》简介(出示课件)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20世纪30年代写于美国的一本英文书,费时三年。英文名为《The Gay Genius》,后翻译为中文。目前存在的中译本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张振玉译的,一个是宋碧云译的,相比而言,张振玉的译本更受欢迎。
三、《苏东坡传》的地位(出示课件)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朱东润著《张居正大传》,吴晗著《朱元璋传》、梁启超著《李鸿章传》并称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
四、要注意的问题(出示课件)
第一,虽然林语堂是中国人,但却有深厚的英文功底,写此书时也是身在美国,因此阅读这本书首先要面对的是语言的翻译问题。从英文到中文,表达效果会有一些改变,这也是翻译作品的必然命运。对一些关键性的疑问,建议找来英文原文参照阅读。
第二,虽说这是一部十分畅销的经典作品,也存在一些应该谨慎对待的问题。
比如,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表现的主观性。传记作品很难如实呈现传主的一生轨迹,因此,书中描述的苏东坡,资料未必真实,选择亦有角度,描摹难免主观。我们可以将之与林语堂另一本书《武则天正传》对读一下,更能看出传记作者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态度会对传记作品造成什么影响。
另外,一些历史事实可能与真实的历史有出入。这时候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之。
五、为何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出示课件)
第一、它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无论是对于了解中国现代传记作品的历史还是对于了解苏东坡本人,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必须阅读的书目之一。
第二、二人性情相似,林语堂是苏东坡的适合传记作者。
第三、林语堂对苏东坡十分崇拜,因此能够写出苏东坡一生中的精彩之点,给予其浓墨重彩的礼赞。
林语堂自己都在讲:“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在原序中,林语堂写道:“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移的乐天派、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貌。……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这样的言语表明了林语堂对苏东坡的热爱,正是这种对自己“偶像”的崇拜,使林语堂呈现出了一个更加光辉夺目的苏东坡形象,因此这本书是了解苏东坡的一个窗口,同时也可以作为了解林语堂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四、苏东坡本人确实是一个有极大人格魅力的人,可谓是中国文人中典型的“真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榜样,千百年来,始终引人深思和赞叹。
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纯真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1. 真才学
苏洵给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提供了满屋藏书,真是一个大宝藏。1057年,20岁的苏轼带着弟弟进京赶考。这一年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考完阅卷,欧阳修拿着一篇文章,十分赞赏,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正要下笔,他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朋友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必会觉得不公。”于是笔锋一转,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苏轼。这真是一个不幸的误会。
欧阳修立马对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青眼以待。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可以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下,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的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来,全京城人都知道了。他觉得自己这个文坛领袖该退休了,以便让苏轼这个年轻人出人头地。
2. 真君子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的也非常多,比如说长袍故事,吃鹿肉故事等等。
苏东坡传里,对王安石的刻画比较多。之所以提到王安石,是因为北宋后期政坛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党争和王安石有密切关系。新党以王安石为首,要改革,要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要保守,要持旧。司马光就是七岁时砸缸救人的那个孩子,后来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两派互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而刚刚步入仕途的苏东坡呢,既不新也不旧,既不左也不右,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新党看他像旧党,旧党看他像新党。从政40年,他竟被贬谪流放了33年。
尽管如此,苏东坡依然说:“我不看新旧,只就事论事。”王国维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屈子、渊明、子美,即屈原、陶潜、杜甫。而这个子瞻,就是苏东坡。
不论“新”当政,还是“旧”临朝,不管是仕途顺达,还是逆境当道,苏轼都始终保持着人格的超然独立。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3.真浪漫
苏东坡虽然被贴上了豪放诗人的标签,但是我却觉得他是个内心情感丰富而浪漫的诗人。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有感即发直抒胸臆,写就一篇篇令人称赞的诗篇。
他与子由分别三年短暂相见,再次要分离时,他写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他的妻子26岁病逝,十年后,他写下如此离奇凄艳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他在杭州任通判,杭州的美丽与温柔深深打动了他,他把西湖比作古代美人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在密州,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写出了公认的最好的中秋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他,在野外出游途中偶遇风雨,他毫不在乎,泰然处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他,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没错,苏东坡的处世哲学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读到这些诗这些词这些文章这些佳句,不得不感叹他的才华,他的文笔。他把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经历用真情感用妙言语浓缩进短短的诗词中,历经千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4.真生活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根据记载,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他给了一个炖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其实就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
可以说,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实验家。他一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等60多道著名菜肴。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你看,这世上的艰难苦恨,荆棘豺狼,在他眼中都化作了霁月清风,晴天朗日。还有什么能难倒他呢?他并不完美,但绝对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永远的标杆。
第五、林语堂的文笔优美,值得亲自阅读体会。
林语堂认为理想的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见《小品文之遗绪》)。这对当时、尤其是当下的读者意义重大。(不读)
第六、《苏东坡传》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的可能与不能。
这是《苏东坡传》的目录,你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出示课件)
合上《苏东坡传》,有太多的地方值得回味。
他从童年与青年时期就显示出一个天才所具备的出色能力;
壮年时期虽然仕途不顺,但是也与高僧有着奇妙的联系;
(出示课件)
当达到老练时期,被尊称东坡居士,贬谪黄州感叹前人的古诗写下赤壁赋,修建城市输水管、疏浚西湖等等完成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工程;
流放岁月,几度遭受迫害,固执却从未失去轻轻的诙谐。(出示课件)
追本溯源,苏东坡之所以这么优秀,和他父母对他的教育密不可分。特别是童年和青年时期。(出示课件)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字经》里就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所以,苏洵侥幸算是大器晚成,但他认为同样的经历,决不能在儿子身上重演。于是到了儿子该读书的年纪,苏洵就扮起了严父的角色,天天逼着孩子读书。若儿子没完成作业,就要受到重罚。
苏东坡传记载:苏东坡八岁到十岁之间,他父亲进京赶考,落第之后,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在家管教孩子。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德育教育。母亲那时正教孩子读《后汉书》。(出示课件)当读到《范滂传》时,(出示课件)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喟然叹息。年幼的东坡也深深被感动,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苏东坡就这样在父母亲的教育下成长。
所以,好的父母,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首先要使自己成为那样。
好的父母,也一定是“严慈并济”的。他们会给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也会及时地给他们纠正行走的方向。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出示课件)
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出示课件)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出示课件)
著名心理学家郝滨说:“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出示课件)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节选)(出示课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不读)
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对家庭的论述,阐明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教育被排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真正的教育其实是贯穿家庭生活的每时每刻,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父母成了孩子的榜样,哪怕不在场,教育都在时刻发生!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一定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总之,阅读本身是快乐的。将阅读所得内化成精神养分,进而收获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处事习惯乃至点点滴滴,这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悠于不语斋
2019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