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写了,知识并不是力量,而是理解世界的工具,不要迷信知识是真正步入医学大门的开始。
而真正到工作中,作者认为你应该放下知识,问问,有没有知识解决不到,发现不了的问题。而基于这一些作者总结出了三大基本法则。
《知识大迁移》这本书告诉你,你要尽可能知道足够多的知识,而不需要你理解到多深的程度。你对一个知识理解的越深,你越执着于这个知识的解答,最后形成偏执。
而知道足够多的知识主要有两大好处,第一,知识能在你脑中形成碰撞,让你变得更多元而不是偏激。
第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只要你心中有了这个概念后,你碰到问题就能有一个要上网搜索的方向。
而作者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他依然能意识到这一点。
他说,基本的医学病理信息我都能够在书中或者网上查到。而我真正需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些信息后要怎么在数据不完备,不全面或者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
很多医生会做出不负责任的决策就是因为这不是他的生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过,拿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效率是最低下的。而效率最高的是,拿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
我们假想一下,你朋友跟你说,有一个股票未来会大涨,然后跟你分析了一大堆你觉得有道理。但是你会马上就买吗?你不会,因为这是你的钱,你会自己去调查清楚后再买。
同样,医生帮病人看病,这不是医生的命,他很难会想到珍惜。但你跟医生说,如果这个人是你儿子你会怎么治?我相信医生会更负责任一点。
学校教会了我们很多事实也就是正确的东西,但现实世界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概率的正确。事实之外还有影响事实的因素,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法则一:敏锐的直觉比单一的检查更有效
我们去医院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现象,忙的医生很忙,闲的医生闲的要死。而很忙的大多是主治医生,恰恰就是因为他很忙所以他容易刻意的去赶看病的进度。
往往病人都没有真正的看清楚是谁,只知道几个简单的基本信息和病理特征就果断的下了结论,然后例行公事般的交待一下生活的注意事项就算结束了。
而这样的判断显然是不可靠的,有时候都没有你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百度来的准确。
面对复杂的病症的时候,我们显然不能自己判断,只能求助医生。作者说,无论多厉害的医生都应该把每一次诊断想象成是一次概率游戏。
病人跟医生简单的说了两句,医生经过这一些已有的信息,再结合知识。医生能判断出你得了心脏衰竭或者类风湿关节炎,但请注意,真正厉害的医生不会这么快的得出结论。
我们前面说了,这是一场概率的游戏。也就是说,医生只能假设你得了心脏衰竭或者风湿关节炎。
那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寻找证据来证明他的假设。我们在医院里,经常会被医生去拍这个片,做那个检查。实际上这都是在用科技的手段来证明假设,但掏腰包的是你。
而厉害的医生需要有敏锐的直觉。而这个直觉来自于大量先验知识的积累。作者在书中对先验知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描述。
他说:“先验知识是指在关键时刻,医生不会让你再去做一次超声波心电图或者压力测试。而是询问你双脚是否出现浮肿,或者毫无征兆的测量一下你的脉搏。”
而这些都是他在以往诊断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判断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比刻板的知识来的更精准,这都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经验,我更愿意称之为智慧。
评论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常常自以为是的谈定理,谈公式。感觉自己懂的东西很多,但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都不如人家一句稀松平常的话来的管用。
高手练功夫练到最后都把招式丢掉了,剩下只是如唠家常般的云淡风轻。如果你们能在一个领域内做成这样,我觉得你已经是上乘了。
包括写作也是,我很不喜欢现在一些文章,经常搞的如临大敌般的庄重,动不动就根据什么什么,然后去套各种知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会这么些东西一样。
而厉害的文章都写的很生活,这才是最真实的,仿佛一个高手在跟你分享人生智慧一般。
好了,我猜你也看累了,剩下的两条法则写到下一篇文章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