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作记忆法介绍
如果有人说:“在有些情况下,比如挠头、下巴或者仰望天空能够帮助你记忆。你会相信吗?”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人们在记忆时,观察他们的眼睛的移动路径是很有趣的: 基于不同的记忆类型眼睛趋向于根据特定的模式转动—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狂热者对这 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分析这种现象来探索我们如何在体验中构建情感模型,你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
比较直观地回想一些事(你的第一辆车看起来怎么样),然后你的眼睛会向左转(至少大多 数人是这样)。实际上,如果你看着其他方位来回想一段记忆是很困难的。与此相反,在编造一个想象中的情景时你的眼睛会向右转。所以下一次你想要分辨人们是在描述真实的记忆场景还是在编造记忆场景时,只要看着他的眼睛就知道了。
是不是很神奇呢?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动作记忆法,所谓动作记忆法就是在记忆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的动作来描述记忆内容。这里的动作包含了手势、情、舞蹈,以及亲自动手的实验和操作等。
二、动作记忆具体运用
1、王维先生的动作记忆法
20世纪80年代,著名记忆专家王维先生出版了大量记忆学专著,进入21世纪后又推出了 “古诗记忆拳”“成语记忆操”“中国历史记忆拳”“古诗记忆剑”“英语单词记忆方阵”等,并在全国几十所幼儿园进行试点推广。
王维先生是如何运用动作记忆法的呢?他让小朋友一边连续背诵,一边大展身手,伸胳膊踢腿,不仅节奏一致,而且动作也与成语或古诗的内容相映成趣。
例如,孩子们在背《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当背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 就教学生们单足立起,一只手掌举过头顶,模拟猴拳,接着就顺势横劈腿并缓摆动小手,虚拟山河。做出某个动作就马上联想起相关的诗句,5岁大的孩子就能指着“月亮”说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名句。
另外,给诗文配上动作,除了有加深记忆的作用外,还能让孩子对诗文的意思有初步的体会。“两岸猿声啼不住”配猴子动作,起码可以让孩子知道“猿”指的就是“猴子”。这样,对今后孩子的理解力、联想力和学习古诗文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运用这种方法,参加超常记忆训练的5岁儿童,识记2个月时间,总计56个小时,复习10个小时,就有一批儿童完成记忆唐诗300首,能够连续背诵,或者按抽点序号背诵出来。可见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中结合动作记忆法来辅助记忆东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动作记忆法在《弟子规》中的
下面我们再以记忆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例,来说明动作对记忆的效果。这里我们通过表演来记忆。这种表演可以用一些手势或肢体动作作为记忆的线索,也可以是两三人模拟场景表现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总叙,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 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地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这些词语比较抽象,可以将易于表现的关键部分用动作表演出来,作为回忆时的一个线索。 这一段的动作可以是:左手举起手掌来当作《弟子规》,根据一字一顿的节奏抖动三下;右手举起食指做出训斥的样子,然后右手拍两下脑袋再指一下鼻子,“首”用“脑袋”代表,由“悌”联想 到了“鼻涕”,指着鼻子做一个提醒;接下来双手谨慎地捧着一封信,做这个动作时就要想象信就放在自己的手心,感觉到信的分量;接下来两手的食指和拇指做一个爱心状,然后两手向左右两边伸展开,“而亲仁”可以来一个飞吻,“有余力”用两手握拳举过头顶用力地抖两下,和“做我自己”差不多,最后一句“则学文”可以两个手捧着书拿到眼前来读。整个的动作就是这样了,只要带着孩子们做两三次就可以很快记住。
《弟子规》里面有很多具体的行为规范。这些都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所以这部分内容特 别适合运用动作记忆法,比如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阁,跛倚。勿箕踞 ,勿摇髀。
这一句的意思是: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踞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这样的句子仅用手语来表现是不够的,需要全身参与并且根据别人朗读的内容来表演又称“双簧记忆法”。我们可以表演如下动作:走着正步,然后立正站好,深深地作一个揖,然后拱手恭敬地拜三下。然后踏在讲台,靠在讲桌旁边,坐在老师的椅子上,张开双腿装着很累似的伸个懒腰,最后又跷起二郎腿,不停地抖着。如此一来是不是很形象很容易记忆呢?
3、运动记忆法中的小品记忆法
此外,对于一些用动作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小品来表演,就容易记忆 了,也就是“小品记忆法”。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这段话的意思是: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段小品来记忆这段文字找三名学生分别饰演女子爸爸和长辈(爸爸的朋友)。场景是在路上父子俩遇到了长辈。
爸爸:李瑞,真巧啊,是你吗?
长辈:是啊,好久不见,不认识我了?这是你女儿?
爸爸:小妮,怎么不叫人啊?
女儿:你好,李瑞。
(爸爸和长辈都做滴汗状)
爸爸:小妮,“称尊长,勿呼名”,《弟子规》你不是背过吗?叫李叔叔
女儿(很委屈):李叔叔好。
长辈(笑):小妮儿好聪明,这么小就会背《弟子规》?叔叔还不会呢。
女儿:叔叔真笨,小学生都知道了!
(爸爸和长辈再次做滴汗状) 爸爸:小妮,不能没礼貌。又不记得“对尊长,勿见能”了吗?在长辈面前要谦虚一点。
女儿:哦,知道了。
爸爸:我来教教你《弟子规》的礼仪,“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现在李瑞叔叔就是长辈,你下次在路上遇见李叔叔,就要走快点到李叔叔面前,然后说“李叔叔好”如果李叔叔没有和你说话,你就站在旁边等李叔叔过去,知道了吗?
女儿:知道了。
上面介绍了手语、双簧和小品三种“动作记忆法”,《弟子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三种方法来记忆。有人可能会说,这种方法是不是只能小孩子用呢?当然不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动作记忆法”同样可以发挥很大的威力,如参加诗歌朗诵会、发表演讲,或者演员记剧本主持人背台词,运用“动作记忆法”就相当有效。
4、动作记忆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下面再来分析一下如何运用动作记忆法来记忆散文诗《青春》片段。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动作解说:说“青春”时用手指着自己,然后摆手表示“不是”,再用手指着心表示“心境”;“桃面、丹唇、柔膝”就依次指着这三个部位,“深沉的意志”作思考状,“恢宏的想象”做一休顿悟状,“炙热的恋情”可以张开双臂热情拥抱;“生命的深泉在涌流”用双手手掌做波浪状。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动作解说:用手指在天空画一条弧线表示“长虹”,“勇锐”可以握着拳头做加油状,伸出拳头心里喊着“冲啊”表示“进取”。“二十”“六旬”都可以用手势表示。接下来,双手食指摆成个加号,然后右手抚摸着胡须,用力向后甩表示“丢弃,用力往下压手掌表示“堕”。 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你是否会觉得《青春》已经深深地印在你的心中了呢?
三、总结
要想更好地掌握动作记忆法,最好的方法还是在课堂上亲自表演,通过看书学习终究缺少了互动的氛围。同时也需要多学一些手语舞蹈(《祈祷》《真心英雄》等),多欣赏和模仿这些双簧、小品、相声表演。这样对于动作记忆法将会起到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