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最新一期辩论题目——
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定制吗?
我内心的第一个回答:当然不要。完美的人生多无趣,定制的人生还是自己的人生吗?
辩手陈铭观点,不应该定制:“我们为什么追求完美,因为那是我们永远到不了的地方。到了,就停了。真、善、美、完美是方向,不是终点。
校园教育主要是知识的教育,求知以及求知的方法。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
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雕刻模式——仁智礼义信,儒释道,教育的客体是孩子。近代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标志在于客体变了,从孩子变到了环境。我们现代教育的目标,对象不是孩子了,是环境。
我们不是在雕刻,我们变成了园丁。我们的关注不是在于这朵花,我们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空气,土壤,养料和水分上,我们尽可能营造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自由生长,我们在教育上。第一次让可能性成为了常态。这是教育最美的地方。
一键定制的本质是这种雕刻式的教育观借助了科技外衣的极致化体现。我们用了那么多年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在雕刻一个孩子,雕刻成为教育者想让他成为的样子。
但真正的教育理念不是这样的,教育的死敌就是定制。不管你人生目标模板是怎样,但凡做父母的抱着一颗定制的心,初衷就错了,第一步就迈错了。我们做父母的,要用一个按键的方式去定制一个孩子的一生吗?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TA自由开放,枝繁叶茂,又或者一枝独秀,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只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人类框架之中。这才是现代性模式下教育的本质。所以这不是一个按不按键的问题,这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博弈。
马东(定制):
一个人往往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命好。虽然TA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个,但总是能够逢凶化吉,有后福。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人生。如果可以不必摔大跟头,遭遇重大挫折,为什么不呢?
什么样的人生是孩子眼中的完美人生。如果环境是最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告诉他世界的多样性,并且培养他从不同角度思考、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