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9年,我高考的那一年,作为全年级排名前5的班级(当时算上复习班,估计有40多个班吧),我们班却考得很差。原因我不知道,我也没法乱做评论。
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缺少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将各种散乱的知识点连成线的能力。
我们都学过数学,数学更多的感觉像是死知识。
奇偶函数、等差数列、双曲线方程……都有一套自己的解法。
在中国,π=3.14,就是到了东南亚,美帝,π还是3.14,它永远成不了3.15。
而我们,就像一只贪婪的狼一样去搜寻这些知识点,攻克它,记住它。
然后期待,之后的考题也能是这样的知识,我们只要从大脑的杏仁核提取出来就行了。
甚至,我们会为了发现新的知识而高兴,比如0不能做除数。
但我们从未想过,这些知识为什么存在,怎么得来的,能不能有一个系统的链接。
这样的情况,放到这个充满互联的时代,显得更加普及。
比如,空腹不能吃香蕉;鱼的记忆只有7秒;冰淇淋不化,说明添加剂多。等等等等。。
我们无时无刻不接受这样的知识。
当看到这样的知识,我们首先会惊讶,然后过了几秒钟,会发到朋友圈。上面写着:原来那一方小小的鱼缸里,它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是啊,多么机智的我,我知道了你们不知道的秘密诶,深深的优越感~
知识是知识,表演是表演。
我们只是掌握了一种表演,而不是知识。
而今天,我不想讨论这个,这个已经属于人性心理学的范畴了。
我今天想说的其实是,真正的知识。
空腹其实可以吃香蕉,鱼的记忆也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
可是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呢,能改变什么吗?
顶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多了一点趣味。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散乱的死知识变成体系化的活的,不是更好?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很简单(注意,以下都是我自己反思的,不代表正确,你依然可以对它做加减乘除)
举个简单例子。你上网搜索:冰淇淋不化。
然后开始观察百度给出的所有资讯,开始分析。记住这个过程,意志坚定,耐心一点。
不要看到某一条知道上的解答,就信了。
接着,你预判:冰淇淋不化,可能是因为添加了很多添加剂,当然这是不对的。
预判之后,接着查,直到你可以分辨哪些答案是真,哪些是假的。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矫正你之前的判断了,最后得出你的结论。
最重要的是,你发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不要盲目去相信它。用这种方法,去试试看。慢慢的,慢慢的,你熟悉了这个过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分析。不再像个小孩子一样武断,情绪化。你也会发现你的错误在减少。即使遇到了陌生的知识,你也不会失去清醒。
互联网时代,都说每个人接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全面了。
可那是低端的人干的,因为他们只会搜索知识点。
这算是我昨晚失眠3个小时总结出来的吧。
因为,晚上看到网络上,陈冠希辱骂林志玲的头条。
我觉得很奇怪,好多人居然一面倒向陈冠希。说他是真性情,说娱乐圈真黑,也说林志玲其实就是一个婊子,只要给钱,她都可以睡。
我不说其他的,我只说,程冠希真是low。骂一个女人本身就是错,还通过微博公开辱骂。
巴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你能的话,为什么不录个视频!
扯得有点儿远了。
但是意思大概是这个意思。当你慢慢有了自己的体系化思考,你也就潜移默化的有了自己的判断。
当然,什么事情你得知道为什么,这是我学营销以来的最大收获。
为什么我们一直以来,都会有充满情绪化的,武断的给一件事物下定义呢?
这得扯到中国的教育。。这是个大题!
小时候,父母会买牛奶给我们喝,当然我是没喝过,但是我妈会让我吃老家种的核桃。
我问我妈,为什么?我妈说,可以变得聪明。
我又问,那什么是聪明?
我妈告诉我:聪明就是每次考试,分数高。
妈呀,,看到了吗?
从小我们就接受这种具体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教育,甚至是不正确的,也是大家都赞成的定义。什么东西,我们都要寻求一个固定的答案。
容嬷嬷一定是坏人?唐僧一定是好人?那个穿着日本军服的人一定是大坏蛋?
我们没有一个多元化的思考和判断。我们崇尚那些死知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以来,我们追求的知识全是散乱而固定的。
我在想,如果以后,我的女儿问我:爸爸,什么是聪明?
我一定是这样和她说的。
聪明呢,就是你说出来的第一句话。
聪明,是你第一次对你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聪明,是你牵着弟弟的手,保护他。
聪明,是红色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