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对人的影响我是在近三十年前上Judyth老师的课上深刻体验到的,我说的注意力不是如上课专心听讲的那种单点的专注,也不是像雷达般来回侦测的觉知,这二者都太紧张,太费能量,坚持不了多久的。对我而言注意力是像镜子般的清澈,只是被动的去映照出当前的景物,不耗能又一切清清楚楚。有人把这两种状态分别称为“集中模式”和“扩散模式”,这的确是个好方法,可以避免混淆,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这两个模式交互使用得好,无论学习或做事都会非常有效率。在接触过的学员中发现知道“扩散模式”的人非常稀少,能够运用到它的更是凤毛鳞角,所以在“神圣舞蹈”的课程中,我都会特别的去训练与要求学员。
经验到注意力的扩散模式是一个意外,课间午休那时三十岁的我睡在会议桌上刚醒,身体的机能尚未完全恢复,在要翻身起来时,发现自己整个速度变得很慢,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慢慢吞吞斯条漫里的坐了起来。接下来的一周无论是走路、那东西、吃饭、洗碗、做事都是处在这种情况之下,动作快不起来,但过程清清楚楚,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自然的感觉到它的质地、重量、温度、形状、味道⋯⋯,没有头脑的介入,不是思考的结果,这大概是众老师们说的觉知吧!工作坊后回到生活与工作中,我为了延续这份感觉和能力,为自己安排了许多锻练,如洗碗、走路、吃饭、听人说话等等,并渴望学禅,后来参加了见性法师的课堂,让我的功夫又更上了一层楼。
几年前因春节给众姐姐们安排“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欣赏,开始对黄梅调的唱腔进行研究,也扩及到昆曲和南管,而南管的“相思引”这曲牌是台湾三四五年级生(1940~1960出生)众所皆知的,当年的布袋戏女主角“相思灯”出场必唱的主题曲,没个人耳熟能详,但都唱不来,因为一个字就要唱好久而且过程中还有很多音阶的变化。我却由此搜寻资讯找到了蔡小月的档案,1982 年,在台湾研究汉学的法国学者 Kristofer Schipper 听见蔡小月演唱,惊为天人,便力邀她与南声社的老师们到法国巴黎举行南管音乐演奏会,因听众反映超级热烈,就在Bravo与Encore 的喝采声中,而将2小时的节目延长至8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结束,当晚演出之CD发行后,在欧洲造成风靡。后来她前后录了两次『风落梧桐』,经过繁琐复杂的节奏与高难度歌唱过程,两次录音的时间竟然分秒不差都是 15 分又 5 秒。
蔡老师要求学生唱曲时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快而不乱难,慢而不断更难,受过神圣舞蹈的锻炼人一定点滴在心头深有同感,所以我的学员包括我,至今无人敢说自己够觉知有注意力。这真是注意力和自我掌控能力的大考验啊!后来我也用此来要求自己和训练学员。如果用这标准去看网路上各国团体所跳的“神圣舞蹈”视频,你就会知道舞者的注意力太有待加强了,少有人能绵绵不断,这也是我常提醒学员说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的原因,数百段影片中够得上我心目中认为呈现出“神圣舞蹈”质量的不到三片。
为了能“慢而不断”整个过程需要注意力的绵绵不断,而我的观察发现任何动作在开始时每个人都是有高度注意力的,以喝水为例,你知道水杯在那,你把它拿起来接近嘴巴,然后张口喝了下去,再把水杯放回桌上。随着动作的进行,我们的注意力快速消散,开始时你知道距离和重量,放下时往往重重一击发出“碰”的声响,因为你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了,早已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而南管和昆曲对注意力特别讲究必须头腹尾绵绵不断,今年练习书法更是清楚的看到要“笔笔送到”是多么困难,即使我知道如何锻炼注意力,也下了二三十年的功夫,还是常会在每一笔的收尾处失去注意力,念头早就转移到下一笔去了,活在当下真是不容易啊!
而功夫是练出来的,南管蔡小月、昆曲张继青、京剧梅兰芳、歌仔戏廖琼枝无一不是如此,在下尽苦功后才有宗师级的水平。我们虽无意于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礼记·表记》:“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汉·贾谊《新书·胎教》:“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左传》中也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等等,都在提醒我们保持注意力的绵绵不断,从开始、过程到结束都维持同样的关注,而非虎头蛇尾必有好的质量和成果,这也是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持续努力锻炼的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