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红与黑》这本著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只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往上爬是行不通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爱情上,处在那种环境中只会忘记初心,将人的各种欲望暴露出来。俗话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说的就是人在欲望面前容易迷失方向,走错一步,将会坠入万丈深渊。而作品中的主人公于连就是一念成魔,最后的结局就是与冥王相见。
在读《红与黑》的过程中,我就在想作者为什么将其作为作品的名称,红与黑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呢?正好在老师讲解司汤达的作品时,我了解到了一些说法,我选取了两种我认为比较好的说法:一是“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二是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着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我之所以选取它们,是因为我认为这两种说法与作品内容非常吻合。处在贵族阶层的人害怕社会革命,害怕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名和利,一般人们都认为教会应该是神圣的、虔诚的,但其实里面也是充满了明争暗斗。就像于连一样,在教会中因表现突出就受到了同门的嫉妒和厌恶,在考试时因过度的谈论就被暗箱操作,由第一名掉到了第一百九十八名。
拿破仑是于连的崇拜对象,他希望有朝一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一番大作为,但是他身为木匠的儿子,在贵族社会中遭受了不少冷眼和嘲笑,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卑。我非常佩服于连的才华,他不仅精通拉丁文,记忆力不同于寻常人,他可以将听到大约六张纸的话记下来并且背诵出来。我相信,如果于连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他的才华将有地可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社会歧视,就拿沿海城市比较发达的地方来说,他们有些人就看不起贫困地区的人,给他们取了个“乡巴佬”的名字。我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是住在我家对面的邻居,我家只是把鞋放在了自己家门口,她就说我们跟乡下人一样,弄得走廊乱七八糟,当时我在想,哪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城里人,就算你生下在城里,户口也有可能是农村的,为什么会带有这样的偏见。这和于连受到嘲笑的性质都差不多,虽然大家都呼吁要友好待人,但是现实生活却是很残酷的,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社会上有太多的暗箱操作,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关系,不然事情很难办到。
于连的才华不可否认,他出众的长相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对于他的爱情生活是比较排斥的,面对佣人的告白,他拒绝了;而对于瑞那夫人和马特尔两人的示爱,他却接受了。在他心中,瑞那夫人的爱是高贵的,这会让他才产生快感,抚平他那自卑的心灵。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的是马特尔敢爱敢恨、说一不二的性格,这也和她的家庭背景有关。在现在的社会中,女性朋友在爱情面前似乎进入了一条岔道口,一条是真爱之路,一条是物质之路。如果选真爱之路,没有生活物质的基础,这段真爱之路也将走不远,能够走完这条路的人少之又少;选择物质之路,就不必为了生活琐事而烦恼,但精神层面却是空虚的。面对是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坐在宝马车上哭的题目,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吧!而且现在的社会也进入了看颜值的时代,对于大多数的女性来说都想找个像于连一样帅气的男朋友,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好皮囊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呢?
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会遇见红与黑,都会遇见两个自我,一个是外在坚强的自我,另一个是内心深处脆弱的自我。并且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野心,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被社会的洪流卷走,迷失自我。就像于连一样,面临死亡的时刻才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连的悲剧使得人们去审视自己的爱情观,以及人身价值观,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