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在受到感情挫折的时候都不好受吧,有些人感情受挫后风轻云淡,可是这些人也不敢说对“失恋”毫无波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同时有人感情受挫后悲痛欲绝,沉溺在感情的泥潭里好几年也无法自拔,甚至消极堕落,甚至对感情失去信心,更有甚者有轻生的念头。这是为何呢?其实无论是深情还是薄情都无对错,我想从心理学和人性机制上谈谈人感情背后的规律是怎么样的。有很多深受情感困扰的人其实是难以清醒理智的,一旦清楚地看到,悲痛就有了落脚点,知道悲伤的真实原因,那就好多了。我认为走出感情受挫后的创伤不是了却这份情,也不会说马上心里的悲痛就退却,而是彻底通透地看清伤痛的机制,然后反过来欣赏人性情感的美好。爱恨悲痛都是很美的一种艺术!
爱情,从严格上来定义应该把“爱”和“情”分开来理解,其实所有我们通俗理解的感情都是“爱”和“情”纠缠演绎出来的剧情。“爱”是从神圣的灵魂上定义的,极其珍贵和难得的,她纯粹无私充满力量,她和世俗是格格不入的。每个人的灵魂都能发出这样“爱”的能力,当一个人对人、事、物发起这样的爱的时候是坚不可摧的。其特点就是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无私地奉献一切、不求回应等等,她是和世俗里的自私、嫉妒、占有等不共融的。这种爱在生活里的体现就是母爱,母爱顾名思义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实质上所有人都是带有母爱天性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男性还是女性都是有母爱天性的,正是这种母爱天性让人有对世间所有的人事物发出神圣灵性的“爱”,这就是万物皆有灵的出发点。而“情”则是从肉体上人性情感上定义的,他与“爱”是有很大区别的,不为过地说所有人类情感都是自私的,这种“情”实质上是爱自己,而上述的“爱”是爱他人。人们总以为“我爱你”是真的爱别人,可是这句话里深入感受其实是“我爱我自己,我需要你”。为何说“爱”是极其珍贵的呢?因为无私的纯洁的“爱”和自私的“情”这两股力量总是后者胜出,后者是人性肉体的本能,加上世俗观念总是在助长这一力量,“爱”自然就黯然失色了。但她还是时时刻刻在人类身上起着作用,要不然文明就不存在了,你看每个人身上都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羞愧之心、怜悯之心,这就是她的存在。只是来到具体生活上,更多的是自私的“情”在主导,特别是在和平物质丰富的时代里。而“爱”则通常在灾难、战乱等危难时代显露,所以“爱”代表的是伟大、顽强、勇气和生命力,怎么能不美好呢?但这里并不是说在灾难和战乱时代人性尽显美好,其实在战乱和灾难时刻人性会极端泯灭也会极端美好。
由上可见,我们大部分所谓的“爱情”都是自私的,或者说由无私纯洁走向自私。爱情的一开始,特别是豆蔻年华纯真的少年的那一次初恋的动情,那种单纯的情感是比较接近真正的爱情的,只是很快这种感情就会受到世俗的影响,这里不仅仅是世俗物质,而是指其中任何一点自私的心。于是在情感里有了占有欲、有了对比和选择之心、有了对等的要求。其实每一个人在内心在人性深处都是要求肯定的,在感情里这种要求就是期盼对方在方方面面对自己给予欣赏和重视的回应,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的人需要得到价值认同,通俗来说就是自尊心。当感情中这种相互付出、相互欣赏认同的重视的自我感受不对等的时候,就会受伤,特别是那个在感情里持续得不到对方的肯定,而是不感受否定的时候是特别痛苦的,失恋的人实质就是困在了自我当中。其实不单单是爱情,在生活方方面面都同样显而易见,只要是你真心在乎的东西得不到回应都会受到伤害。所以带有世俗之心的爱本身就是痛苦的,本身就是有差别和不对等的,本身就是会踩中人性情感机制的。我们以为失恋的悲痛欲绝并不是痴情,而是自我的一种挫败感。在毛姆《人性的枷锁》里主人公菲利普和米尔德丽德的感情就是这样,最后菲利普彻底看清人性的时候就通透淡然了。其实不单单是被抛弃的一方会有这样的自我挫败感,有时候明明是提出分手,一直想分手,在感情上占优势的一方,发现分手后对方很快就对接下一任,这时一下子她心里的优越自尊心全失,反而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一样受伤。再说,就是再伟大的母爱,在现实当中也有“养儿防老”的自私之心。所以想要有爱的能力,先要了解自己、了解人性,才不会在感情里迷失。
最后聊一聊那些被主观因素分类的恋爱里的人,是否只有一方受伤?我们习以为常也深刻感受到被抛弃的一方是受到极大伤害的。毋庸置疑这是最直接的感受,因为爱而不得,在爱的过程中不被接受的否定是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受挫,使人在感情里自卑,甚至如果在感情中受到对方的比较和要求的,使得自己也产生了对比之心,那就是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状态了。所以感情挫败对于失恋一方无疑是一种毒药,走不出这段阴影那就是致命的,当是真的通透地走出来而不是借助外物的解脱,那就如重获新生,以后会更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和爱自己。而对于那个离开的人是否就没有影响了呢?这个或许很少人思考,因为离开的人相对是没有这种悲痛的,或许是带有一定的愧疚感,而那种自尊挫败是没有的,因为这段关系里其情感是满足的。但是任何因缘都是有联系的,对于主动离开的人的情感,其实更像毒品,更容易蒙蔽于优越的情感满足中,就像是躺在人性腐败的温床里无法自知。失恋悲痛的人或许有机会刮骨疗伤,而他或许永远察觉不到自己。我的意思是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清楚地了解自我的情感动机,而去追求那种更美好的“爱”,而不是因为看不清看不透自身和世界导致辜负感情和自我困扰,混混沌沌错过了一生美好的岁月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