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按语: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写过这么一篇文章,今天偶然给发现了。和九年前相比较,今天学校里的学生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全县初中毕业人数就是两千多人,这些变化出人意料。但是,教育的春天并没有到来,文中提到的教育问题今天一个都没有改变。是否可以由此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来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改变,由过去的经验型向现在的学习型转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我们很多学校的行为在改变,积极推动阅读,开展社团活动,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等等,星星之火正在聚集,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反而生出更强烈的希望。
一位上级领导,也是很熟悉的朋友来学校检查工作,谈话间说到了现在的教育问题,诸如盲目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机械死板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道德教育效果不佳,教师压力过大,精神负担沉重,普遍缺乏幸福感,存在着职业倦怠严重等等。那位朋友很自信地说:“不要紧,再有七八年的时间问题就解决了。”
身处学校,每时每刻都深感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深知改变的艰难,因此朋友的话让我吃惊。据我的观察来看,最近几年这些问题不仅没有转向缓和,反而更加严重?得知有治疗的良方,连忙请教。于是,朋友帮我算了一笔帐:“现在的初中学生已经开始递减,从五年前开始,全县每年出生的人口只有2000人左右,七八年以后,按照现在高中的招生规模,将来所有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也不能坐满高中教室。所以,初中学校到那个时候就可以放心去搞素质教育了。”
原来是这样。看来,只要闭关自守,再忍耐上几年,教育的“春天”就要来临了,这比我的预想要早的多。可是,教育的春天真是这样就可以等来的吗?
教育的问题,绝对不只是一个升学率的问题,虽然中考,高考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两个瓶颈,但不是说有了100%的升学率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小学升初中早就取消了考试,按理说小学生的负担应该减轻了吧?其实不然,小学生的功课日益繁琐,书包越来越重,对重点学校的追求更是变本加厉,小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被各种各样的学习占用了。高考的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发展到了2005年的21%,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高中学子未见任何轻松,对名牌学校的渴望更加强烈,学校抓得更紧,学生学得更苦更累。
如果教育的价值观没有根本转变,还是局限于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那么其它多数学生只能成为陪衬;如果对学校教育的评价还是看“重点率”,看清华、北大录了几个学生,那么学校永远不会放弃对升学率的“追逐”;如果我们的学校还是分为重点、非重点,那么我们的孩子永远都不会从分数的奴役中解脱出来,将来也还是分数的牺牲品;如果我们教师还是墨守成规,没有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那么所谓的素质教育在学校里只是一种空谈;如果学校管理者没有广阔的视野,管理水平没有根本改观,即使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又能向前走多远?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等待才靠谱。但是教育的春天不是依靠等待就可以到来的,它需要在冬季就开始积蓄,萌动,等到雪化了,我们才会看到春天。所以,一节课的改变,一位教师的进步,一所学校的变革,不要忽略这些渐进的努力,坚硬的体制会被逐渐消融。不去作为,只是等待,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师就是雪藏的草根,我们不要忽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