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望月诗·月下


    回忆的原野渐渐空旷。能想起来,是一截微凉的夜:月,如一盏浮灯,光屑儿静静飘坠了下来。在瓦檐流淌时,会滴落成水,会被河塘收容,如接纳一片荇草。刹时一整眸子白,共光阴被浸泡作雪。恍觉许久,却又,只一恍而已。此时,蛙声不绝,入耳畔成歌,草木欢然,似忘了季候。端坐在廊道的人儿,似失了前冬的影。眼眶中,月光被揉动了,化作波。霜在她的发梢暗藏。月光下的小雏燕扑翅学飞,仿佛在叮咛某个孩子:“小石头儿赶快长大。”那孩子于是,不再眺着星空。就想啊:养在前塘的杨柳,你莫要催呦,挂在树桠的月影,你也别扰呵,这样,或许,她就不会那么仓促地,没有原由地苍老了……             

                                          ——望月诗·月下


【1】

开春了。

大塘之畔,雪化了尽。放眼,成群结队的淡绿,正于草层之间翻滚。那绿又柔,又轻,又如不沾地的絮,没片刻儿就被风吹入水田中,浸染了一浪又一浪的禾尖。

此时阿伯们在另一侧,还未插秧苗的田里,赤了脚杵犁,执一短竿,竿顶处系有麻绳,就以之轻轻鞭打老水牛的尾身。田里的污泥翻了上来,偎于两侧,传来阵阵似杂了秸秆灰的水土沤味。埂边的孩子,若嗅到,便遮了鼻躲开。那种气息,难以描述,并不清新……


那是在我七岁,或八岁时。或在某个午后。

燕子就停在我家,土房子边的电线上,一晌无话。小脑袋不时地撇,或仰觑晴云,或来回转溜,偏不看我。我试着唤了唤,吹了声哨,又掏出些麻酥碎末,摊开手心,在竖杆底下漾了漾,它还未作搭理。大抵因前些日子,才捣落了它的窝,许是置着气呢。我终生了些悔意。

因处农忙时节,父亲此时,还未外出打工,说等过了三月,农活轻了就走。原是盘算着,等到清明,到山上给祖父烧些纸钱再走,数了日子还是等不了。一年生计,如溪间一座断桥,在山径前阻着去路。提前上山也不妥,并不合俗。终是无奈算了。

一日,放了晚课。我和同行的孩子就沿了乡路回家。

在我家屋后隔了百米,有处大塘,塘埂尽头接着通往外界的马路。马路即主路,会与村路私通款曲。长长路段,又被分岔成各个路口,连了其它村落。若顺马路向前,再往外就是小镇市集了。于是到了各个岔口,孩子们遂挥手致别,各回己家。

我有时一个人走,总会放慢些步伐,总喜欢这边瞅瞅,那里停停。探一探小水洼中成簇的蝌蚪,伸入手,掬来就是一捧。或追一追草丛上翩展彩翅的蝴蝶,不时会被突然跳出的蚱蜢吓一激灵。那一日倒走了运,在土堆捡到个乒乓球。捡了宝,我可高兴坏了。便满心欢喜,跃着步子往家赶。


  【2】

那时,在乡间小学,没啥娱乐游戏。

校门口的小操场,若挤满了草,学校会组织孩子们拔,枯燥无味,可没劲了。在操场外,马路边有一处小树林子围了口塘,有些神秘,但不准孩子去的,怕遇着蛇,淹了水。除林塘,周遭也就只是成片的田垄菜地了。逢了三四月,望过去,一大片油菜花们,挺得似有人高。以颈部为界,其下垫了一汪青翠的海,往上则泛了层湛黄的浪沫。甚为美观。于上下相衔处,有蜜蜂儿成群地,肆了性子飞。这庄稼地,即使老师带队春游,亦是不许去的。

但操场接马路沟子处,有个小卖铺,倒给了孩子们一些玩味。可以买到一堆弹子,即小玻璃球,内嵌了各式花样以作甄别。孩子们在地上旋个小坑,便弯了身子,在相距数米的粉笔线外轮流扔着玩。这比“拍纸宝”有趣得多。还能买到一毛钱一袋的各色汽水,扎个小眼,挤出水线,能穿针孔,亦玩乐半天……

到我三四年级时,学校的男老师们,把两块矩形大石板搬到了校内的梧桐树边。搭了两处石礅,高约七十厘米,各放上了石板,又请来师傅用水泥砌了砌,再将几块红砖竖置中间,石板就被隔成两段。这样在梧桐树一左一右,两架乒乓球台便建好了。小学生们终有了可玩的地方。

那时也有羽毛球,偏贵,鲜有人买,倒有年轻的老师们对打着玩,但不舍外借。乒乓球就不一样了,小卖铺三毛能买一个,一直涨到五毛。老师们有乒乓球拍,会借给孩子们。而且乒乓球,对拍子不讲求,空手也能玩。我便是那时爱上乒乓球的。


【3】

下午近五点,下了晚课。

夕阳,正潜于层云之上,不知为啥羞红着脸,于是云也不好意思了,化身为霞,一片彤彤。

那个时候已能捕捉到月亮,离夕阳很远,只隐现出一小滩淡白,若不细辨,当与天空浑如一体了。等回了家,约五点半,日又西垂了些,天色仍亮,但月儿已眉眼分明,一下子就能认出。

母亲已燃了灶火,在做晚饭。父亲已砍完了柴,码在厨房外的廊上,择日再晒。明日星期天,不用上学,我也不急着写作业。便以一书本为拍,颠起乒乓球来。为免责骂,我已提前告知了来由。父亲此时就坐在圩场一角的井沿,喘气擦汗,朝我打球的方向盯。过了会他冲我笑了:“这样打多累,赶麻儿给你做个拍子。”我忽然愣住,接了浮空的球。不知鼓了啥勇气就说:“不等麻儿,现在就要!”没成想,父亲竟果断起了身。

做乒乓球拍,未使到竹,便不必拿出所有篾具。

那时,山头落日渐小。一方木块,被架在长凳之间。选了一拐角,父亲就让我去取尺笔及茶筒盖。这可真机巧,以前茶筒呈长圆柱状,盖则圆似满月,正好乒乓球拍大小。父亲捉来铅笔罩了盖子,在板上画出了圆。又补上小长方线作柄。笔落呵成。因邻家孩子围观,遂在另侧又画了一个。

那木板不到半厘米薄,无须锯,仅凭一把篾刀,一块磨砂纸,没稍刻工夫,两把球拍便告成。我一把,送了另个孩子一把。我接了拍,就冲我家的砖土外墙对打。

父亲坐回了井沿,依然沉默。

月儿似又亮了些。寻了抬头的空当,就一准扎入了父亲眸里,也缩影成了,微小的,淡白色乒乓球……


【4】

呷过晚饭。父亲头勒一大亮的矿灯,背上装有电具的竹篓,腰系一筐,执着线连的一端嵌了铁钉的竿,便要去田里打鱼,打泥鳅,还有黄鳝。那架式,如排雷的兵,寻宝的勇者。

他穿好雨靴,沿着小塘,往大塘方向去,在堤埂上腾挪。月光照了他矮瘦的躯。他的影亦随月,在塘水中漾。

此时蛙儿冬眠初了,四下水草,已生些星点糅了睡意的鸣。我也未睡,在月下依然对墙拍着球。一来,一去,刹时乒乓球与墙壁、木拍的撞击声,掩盖了所有乡音。

父亲回时已深夜。约在寅卯。母亲似算好了时辰,提早去迎。我也醒了偷偷跟了去,打算在他俩到家前再钻回被窝。在小塘边,我挨了杨树,又跑去前坡。虽伴月明,但毕竟远,看不真切。不久他们到了近前。在麦垄边的土路间,母亲手提着装了些鱼鳝的筐,在父亲身侧,矮了一头。

父亲的矿灯已微亮。他俩只安静地前行,极少言语。我看不清他俩的脸,但一注目,能很轻易地捕捉到,在他俩的眼里都眨了月光,莹白的光点,一闪一闪地摇。就入了神。到我低头时,水塘里的月,亦一个不注意,溜入了我的眼中,化一丁白。打了个呵欠。我便知该回了。

钻入被窝,我正佯睡。只听见门外传来一声“这伢子”的微叹声。我知道,肯定是露了馅,被他们看到了……


【5】

终是没等到清明。

父亲挑了些行李走时,三月过了半。已现些暑热。我家的几亩水田里,禾秧插得将满。廊沿与茅房一侧的猪圈,已堆满干柴,用雨布蒙了。

乡下近清明时节,总阴雨绵绵。乡人们说是祖先的福荫。有了雨,既利于庄稼生长,又不用农人勤于耕忙。闲了下来,自然要走门串户。在草檐子的雨帘下,一瓢散白,一碟花生,几个老辈的乡亲,挨了膝,就能聊一整晌。说说从前事儿,讲讲琐碎听闻。

倘雨不歇,孩子们可不悦了。家就点儿大,又在各位子,摆了盆瓢水桶,用来接雨,没空处任人撒欢。若打着伞,在外玩不方便,家长也不让。就只好在檐下踱步,踅回,祷着雨歇。

下雨天,上学也是麻烦事。若在半路上,可别一不小心摔了。轻则摔到草丛湿了衣裤,很快能干。重了,栽进了泥洼,那就弄满脸,胳膊,一身都是脏。就赶忙寻一沟壑清流,大略洗净。身后若染了脏,甚难管。这时就两难了:若回家换衣,耽误上学,又得受骂。接着去学校呢,会招人笑,又怕害了冷……一想就糗!

还数晴来欢趣多!

因了雨,大塘水位涨了半截。塘与田交接的大路一端,是一方小坝。这时乡人就入了坝洞,移开沙土袋,塘水就沿坝底顺流而下,流入田埂一侧长长的蓄水溪,以便于涵水灌溉。天若一热,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往坝洞里钻。入了洞,骄阳的光亮自两端而内,逐渐暗淡。小伙伴们,就光了脚丫,水没过踝,一片沁凉。坝中,一尘未染,水极清澈。微风徐来,睡在洞内,亦为一快。

水塘边,花草并茂。毛叶儿已长成。如极小的苞米般。撕去其柔绿的外衣,它的实是一条凝状的絮,长约一拃。含在嘴中,有一股清甜。狗尾巴草也成形了,可以攥其顶部,握在手心,一松一合中,它便从拳孔处嗤溜地冒出来。亦不失为趣。可惜蒲公英未开花,还须再等等。

我记得,那时令,田野丛间还有一种果实,极罕见,俗称已不记,可称其野莓,类似桑葚,是野生覆盆子,茎上带了些刺。其呈果粒状,聚作红球,比樱桃还小一围。汁水甜喉,微带些酸。甚爽口,滋味绵长,叫人经年不忘……


【6】

清明到了。

孩子们有三天假,不得闲。按习俗,正是上山祭坟的日子。村中青年及壮年大半在外,便由同族长者领一众人上山,孩子们须去,说要认祖。那时,乡里上了年纪的女眷也会上坟,一般单独去,平日须掌农活,主炊事。有些长者,若通明点则准许跟着。

我有一大娘,那一年,就是她领我上了山。

大娘家在村庄下缘,与我祖母家隔户而邻。大娘,姓甚不知,总听人唤时,记一单字“芬”,有一儿一女。在我九岁,父亲上山那年的冬雪中,便是她的小儿子,拉了我到各户人家,行磕头礼。

正处清明,日已将夕。我才随一众长辈上过了坟,正在门口玩耍。但见大娘,双手各拎了个塑料袋,撑得浑圆,踉着步子到了我家。见了我母亲,便明说原委。要领“小石头”上山去,带了鞭炮需我来点。母亲自是没推辞,令我帮忙去拎些,大娘说什么也不让。

就这样,同大娘上了山。

大娘携了重物,步子一挪一挪,走得较慢。我便在前雀跃。从村庄下方,过一桑树池塘,打一侧石桥上过去,经一道水田,长埂,遇一溪流,踏了木桥桩子,再沿埂而上,转几个迂,就到了山口。

其间,约二里路程。在田埂处,大娘嘱我慢些,莫踩偏,踏入田里会坏了秧苗。我便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了起来。在这段路上,大娘一经联想,便讲到了我极小时的事。


【7】

那时,我大概有了三岁。

父母跟祖母,闹了不愉快,方分了家。正值春夏之交。一日,父母干农活,图快,便把我丢在门口。用布绳子系了腰,结了死扣,就拴在门槛。小娃子特不安分,不知使了啥法子,竟解了布枷子。就到处跑啊,不知到了哪,这就丢了。也到了下午这时间,发现孩子不见了,那可就捅了天。于是,长者发动了整个村的人,就不停找。我父亲会水,一急还投了水塘,又下去几个汉子,扑腾了半天。

直到一大晚上,月儿爬了屋顶,才见老杨坊的一众人来。其中一妇人揣着我,递给我父。妇人说,就在傍晚,打这山头打柴时,捡到的。万幸没被啥混物儿给叨了去。于是领了家,瞅伢子啥也不说,就喂了点米汤。没想,一吃饱喝足,倒问了出来——

当时,一大帮人围着,问我叫啥,我就稚稚应了声“小石头”,可没人晓。便问父亲叫啥,我又奶气说了“大颠”。认识我父亲的外庄人,一下拍了脑袋,点了明。那时我祖父在活着时外号“老颠”,我父亲人较笨,性子讷,这点正随了祖父,便教乡人绰称“大颠”……

这样,次日早,父母领了我上门行谢,又认了干亲……

大娘讲了这事,问我的印象。我摇了摇头。三岁,还未记事呢。前方就要过小溪,独木桩子了。我抬头,指着山的左边,朝大娘说干娘家就在那儿,去年过年时去的。还在她家吃了,好多好吃的辣萝卜丝。

于是,小心过了木桥。我回了头,去接大娘手提的袋。望着溪水,在石块上溅了花,就潺潺地,打桥下,打大娘鞋底,淌到了下游。落日柔晖中,云被火烧着。我们两人,都被琮琮的水流声,打湿了耳。


【8】

一条蜿蜒而上的径,将山林分作两截。

族中祖辈,时乡人称其“老板”“老太”。“老板”,约莫是祖父的父辈,在乡下,女人对丈夫也以此称呼。这些从未照面的先人,就住在右侧的林子。同一辈人共一穸茔。过畦间一方塘,即见满山的松树,挂满了刺,枝条下垂,往人胳膊上扰,可厌了。上午就曾来过,脚印还在。我便跟着大娘循迹,深入。

大坟垄子,椭了身,卧在草丛上。风吹地四下响。上午的纸钱,有些还未烧成粉烬。在联排的两坟之前,沟埂处,自左而右,共十来滩纸灰,散堆成墨。大娘说这两座坟,共躺了二十多人。这方位子便是我某某太爷,那块拐角就是我的老爹,即我祖父。她从袋中掏了些黄纸,阴币,递我,又让我逐个去祭。说他们能保佑我,长大了上大学,有出息。事毕,走之前又让我依了这些墨堆,挨个磕头。磕前,须合手拜个礼。想着走了,我倒没犟,装了样子拣几块干净地,随便磕了。

事了。落日,又跌了点。云将散尽。淡淡的月影,在天际探眉。我还正纳闷,炮仗没放呢,就到了山口。果然,大娘没径直回村庄。她又带我往左侧的林子里钻。就在那块林子,干娘捡了我,再往左出了林便是我干娘家。

我没多问,就直直跟着。入了林深处,一块空草地上,大娘将散剩的纸钱、一挂鞭炮递了我。随即她便一下扑了下去,踡伏在地号陶不休地哭。我极不解,也不知所措,只怔怔杵在一旁。我从未见过大娘这般哭过。即便同是五十多岁的老妪,我也极少听到其哭法。那哭嚷声,可拟嘶鸿,比稍年轻点的妇女,更厚,更深,更沉,能惊了山。在她的哀喊中,泣不成声,我只仿佛听见,“圆圆”“心肝”等字。是的,大娘就在哭圆圆。

约过了一刻钟。

大娘示了停意,令我递纸去烧。这时,她显得更羸弱了,声音也隐现喑哑。她接了袋子。其中纸钱,包括“天地银行”的币,已不多,要一张一张烧。于是,大娘一边将纸钱投入火心,一边讲述圆圆的事。


【9】

圆圆是大娘头胎,即第一个伢子。

大娘未出二十,就到了大阿伯家,同年就生了圆圆。一非常可爱的娃,又很懂事。二三岁已会说话,走路还不稳。那时天一晚,忙了农活,大伯大娘从村下的田地间回。圆圆每天都摸了时候,月儿初小,就晃晃地跑到家门前的草坡上,穿了件短兜,就在那等,可心疼着人了……就在大娘家土屋右侧前,桑树塘边的那段矮坡。

大娘指了指家的方向。我便疑了:“是个男孩子?”大娘把头垂到了草土上:“是个女娃儿。若是男伢子,就不会死了。”我又更疑了。大娘便继续讲下去。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圆圆刚满三岁,发了场烧,没能及时就医便夭折了。大娘的阿婆,即圆圆祖母,舍不得那几分钱,又因圆圆非孙,就不请大夫。眼看烧迟迟不退,就照了土法子,找些树枝,叶子熬了水,撒些锅底灰喂。半夜就没了气。

那时乡下,孩子夭折也常见,是不立坟的,尤其女娃儿。上山,埋孩子时,阿伯家怕大娘闹,便绑在了家,嘴用布堵了。后来,某天,经不住大娘哭求,阿伯便带了大娘上山,指了圆圆入土的方位。在山里,只是极普通的一小块平地。大娘,看了一眼,记了一生。

其后每年,趁阿伯不在,大娘总要偷了空儿去哭祭。

走前,放了鞭炮。声声轰鸣中,大娘似得心慰,展了眉,没再哭了。

下山时,天空,渍了微墨。庄子已现灯火。回村路上,本以为大娘,还会讲点圆圆的事。可身边的大娘,明显快了伐子,一语不发。一周身昏色,将大娘衬得更瘦。月儿正肆意地亮着。大娘的发梢,能观月儿淌,一摇,便又钻到发里子去。这须等天明,拨开了,才见白。

大娘眼眸里也如是。似藏了月,又不像月。我偶尔撇了身看时,她的眶内,又分明能辨星芒,如潆横波。我望了天,确有一颗星,依稀淡若着。就离月亮不远。大娘慢慢说啊,赶明儿,得让你阿伯定棺材喽。这世上,若失了一个人。天上,便会多一颗星……

此刻。

圆圆,不就在天上么……


【10】

二十年,或三十年前,算不算很遥远呢?

可在月落,与星沉间,不经一想,已仿佛历了太久,太久……

蓦然的工夫,极可能,就等长于,一个人的一生。

我父亲不就如此么。于世上徘徊了,只不到三十六个年头,便在一场大睡中,失了声影。

那年大雪化后,又过了些年月。想必他,也早从山头,搬到天上了吧。


九岁那年夏天。父亲送过我一盒画笔。

我并不爱画画,乡下学校倒是有画画课,一周一两节,小学功课不重,自然能够上满。我的那盒画笔,即在画本上涂抹了尽。每张画纸,老师都用红墨水钢笔打了分,我的画大概“肆意妄为”了些,五颜六色,歪七扭八,只得了六七十分。六十为最低分。

还是父亲予的,那把乒乓球拍,和一支塑制笛子,我尤珍爱。

父亲做的乒乓球拍,极简陋,只是块球拍形状的木板,但它陪我走完了小学。上了初中,家,一周回一趟,便很少摸着玩了。最后一次见它,确也是老了的缘故,握柄已断。余下一块废木,并不可惜,遂由母亲扔了。

我记得初中时期,省了些钱,买了一组乒乓球拍,板子厚实,握柄粗壮,覆了红黑的皮。可那时学业重,已不打乒乓球了。

关于那支塑笛,我却久不忘怀。

当然,我是没音乐天分的。笛子于我,终究吹个响,拿了它好四下逛荡时,把弄着玩。时间一久,失了趣味,会觉得还不及用树叶吹得好。

那时,乡下兴吹“柳哨”、“叶笛”,撇一块柳皮,旋成一卷,或摘一片树叶,对了嘴就能吹,其音清脆,悅耳,有技艺的能吹出歌,则更动听了。那时,在乡下,有的孩子想学,会把自己的口风琴,竹箫子,借给会吹树叶的小伙伴。一吹就一天。于是,马路与林间,除了虫鸣鸟语,便还回荡了口哨声、风琴声、竹箫声、叶笛声等等,渐成交响,久萦不绝。

我的塑笛,就没了用武之地。某天想着取出玩玩,却不记放了哪处。我也从未借与他人,就这样不见了。


【11】

时间,如化在水上的雪。一不当心,就去了。

十一岁,没了小半。父亲已走了近两年。我上了六年级,眼看着小学就要结束了。我能明显感到,母亲越发得怪了,那些年日,听不得人劝,性子忽晴忽雨。烟抽得越来越频了,两三块一包的烟,似漆沾了手。那时,我与她同睡,可厌烦一屋的烟味了。但出于好奇,有次我偷吃了两根烟,又学着把烟雾咽下,从鼻孔处呼出,呛出了泪。就再不敢碰烟了。

那一年秋天。

放了晚学回到家。圩场上还晒着稻子,铺了一层黄。正当日落时分,稻谷本应收了。灶房的锅台在冒热气,生些尖刺的响,应该在熬着猪油。不由深疑,我就沿了外廊进门。堂中,母亲正与一大婶寒暄。那大婶约五十年纪,浅灰衣褂,戴个镯子,应是外庄人,从未见过。见了我,她俩便停了交谈。那个女人上下打量起我,还打了声招呼,我没搭理。

放好书包,母亲令我用雨布蒙了稻子,说今晚不收了。然后让我到祖母家呆会,再吃个晚饭。我清楚,一定是不想让我,听了她俩的对话。在扯雨布时,我倒隐约听到,那女人,说让我母亲抽了空,去某村子里瞧瞧。不像好事。祖母,也似感应到什么,早已在路边等候我。祖母没说,我却隐约明白,于心中藏了不悦。

吃了晚饭,再回到家时,天色渐黑,升了一轮月。那女人已不在。锅台外缘的搪瓷盆,将炼化的猪油,盛了半满,一片焦黄,呈液状尚未凝白。屋内点了灯,母亲坐于床边,锁着双眉,正翻看记账的红联纸札,像是父亲丧事那天的礼簿子。

闻了我声,母亲便让我进屋,帮她数钱。我在门口伫望,在她身侧,一方木制盒子里,杂乱地横了小沓纸钞,比初见时少了大半。其中多是五块、十块、二十块的,还有一堆硬币,一角至一元都有。我作业还未写,又心中闷了气,就偏不答应。母亲就唠叨了起来。我一气之下,跑到灶台,拿起锅盖上的铁勺子,舀起一勺猪油便泼到地上。于是伴着热烟升腾,一声声“呲呲”,在灶房吵响起来。

这下可得了逞。母亲终受了刺激,撕碎了声,一边诅咒,一边找起竹棍子。她拿起灶底竹条,扬了手要抽我时,我就在正前方,把铁勺子往她身上扔。于是一场暴打开始了。那也是我印象中,母亲打我最厉害的一次。

那时我已能忍住疼,但还是要躲的,不然腿就得紫。其后,躲到父亲房里,我反锁了门,钻到了床底。那时我未开灯,不知从哪摸到了打火机。点了火,引一小片光,便看得稍明。在床底地上,有小截蜡烛,是上次停电烧剩下的,我就纳入了裤兜。最惊喜的是,我还看到了,那支遗失许久的塑笛,其乳白晳净的身已黯淡,光泽全无,几已灰旧。我还以为再找不到了。就趁母亲寻钥匙的空子,我揣了笛子,便开了门,不声不响跑了出去。


【12】

整个村庄,在月光衬映下,尤为安谧。

塘埂的杨树,垂柳,白桦,各撒下斑驳的影,形状不一。几户人家,停了炊烟,亮起灯火。我在大塘埂上,往村庄望时,有几个老人正扛着锄,挑了桶,往家赶。我便拱起腰下了田,顺草堤往不远处的玉米地里去躲。

月亮,越来越圆,也越来越亮。想来那天,应在月中,十五号前后。玉米地中,在我周身矗满了笔挺的长杆,那苞米都被扒了尽,只剩下枯败的杆身。田野、草丛、塘畔、山垄,皆是蛙鸣,蝉唱,虫吟。若在寻常必听来愉悦,那刻却甚觉噪耳。眼前是一片水田,亦尽已收成,还余些枯黄稗草,等着乡人捆扎作柴,或趁晴时直接在田上烧了。田中水已不多,近乎枯涸,但还有几处低洼,水光微粼着,能分辨出月色。

我把蜡烛插入了土。燃了。然后望着水田,火光,还有月儿。望得痴了,一时难过,就又想到了父亲。

那一年春,那个夜晚,他就来到过这儿,背个大竹篓,执了电鱼竿,照着月色、矿灯光,就用雨靴往泥污堤埂,四下地探,若发现了穴孔便踢一踢,伸出竿子并按下中间的开关,水通着电,泥鳅或黄鳝,就一下晕了,父亲随即关电,伸手捉了扔进筐……

长者说,烧纸钱或其它什么,能把物品寄到亡者那里,能寄到天上去。那时,我身上无别物,只揣了父亲送予的塑笛。想到这,未加犹豫,我就把笛子投了火中。反正也吹不好,索性就还与他。此时蜡烛已小,火不旺,我就又撒上了些枯草与竿叶。

此时,乡人们,已循着火光寻来。没见母亲。

大塘埂子,被月映白。祖母边拉着我,边对空气咒骂不停,嚷着“要换家门呦”、“就扔了伢子”等等。于是,当夜,我就去了祖母家睡了。


【13】

入了夜,月亮是不睡的。

月儿,在祖母家屋前的青枣树梢,茅檐瓦上,就那样安静地亮。它会缺,会盈,偏却不会快乐与忧伤。也是啊,人世的悲欢离合,又与它何关呢?

祖母亦睡得迟。她已六旬年纪,头上一半灰银,满是光阴的印。

祖母家圩场要小些,仅小片黄土。前方一道长沟,使祖母家,与另一户人家的草房子,作了界线。在那长沟子处,有株枣树,树干缠了绿藤,逢夏秋时,会开满喇叭花,粉妆淡抹,散着清香。

每到青枣熟时,我便使着竹竿打。那枣树不壮难以攀缘,祖母又见不得我上树,故打枣比摘枣好些。在长沟之末近水田处,是祖母家的井。井边还长了株桃树,和一棵柿树。两株树都不高,桃柿若熟,会把枝桠压低,这时孩子搬来椅子,放井盖上,再站上去,伸手就能摘到了。

沟前的那户草屋,住了对老人。在黑压压的土外墙上,布满了爬山虎,尽是密不透风的细藤茎叶。

我小时好玩,就曾在那墙脚底下,撕开了爬山虎的藤,能见到土中,躲了些土鳖子、千足虫、跳虫儿,这些生灵脾性温和,行动轻缓,并不伤人。还有瓦砾、陶片底下,则潜伏了些白胖的地蚕,能掀出一堆,映了眼,挺瘆人。还有可恶的老蜈蚣,见人就窜。节节虫也是碰不得的,若被咬到指头,火辣辣得疼,不逊色于洋辣子……

过了那一户,往前就是大娘家了。再往前还余两户人家,已处于村庄的下缘末尾。隔了成片的水田,望过去,便是几处山林,其它村落。


【14】

逢秋夜,蚊虫稀了,仍然燥热。

土屋子闷,又藏了害星,睡不得。一架竹床,正方方地摆在圩场中。还有一架被放在稍远的另一侧,小娘与堂弟正坐于上纳凉。

这竹床,乡下叫凉床。已上了些年头。祖母说,还是父亲近二十岁时打的。一直呵护,便不曾坏。父亲只读了小学,没读完。其人呐,小时笨得很,又没钱供读。到十几岁时,便听了祖父话,随一乡人,到了外村,一篾匠师傅家做了学徒。学成时,二十将出头,还未讲得亲事呢。那年岁,该寻媳妇了,就得托媒说亲。父亲性子又憨,便花了数月工夫,每日往林子钻,劈竹篾竹,编了些竹器家具,径往长辈家送。管他讲不讲成姻缘,先表了孝心。

自家当然不落,便有了这方竹床。

竹床较我家的大,能睡两三个大人。再坐五六人,亦不在话下。这一床,竹子用得足,竹条侧角嵌得紧,虽笨重些,但极结实。睡前,不必事先用冷水布擦拭,趁了风,平卧于上,不出须臾,就已热意全消。

就这样,我睡了上去,跷了腿,望着天空。祖母在一边,摇着蒲扇,赶一赶飞蚊。我的身上早已不痛了。月亮,已圆得标致,如乒乓球拍似的大小,在天上独立而高洁。月明,则星稀,但还是能认出星河来。祖母亦眼载了月光,便说,再讲讲我小时的事。

祖母又说起了,某个深春或初夏,那时我三岁。我一听,心似有知,便把那时,我走丢了,跑到山上去的事,三言两语吐露出来。一时,祖母甚诧异:“我的乖呦,你还能记得?”我得意地点了点。其后祖母补了些细节。

说到当时,我父亲一急,投了水,就是打捞不着人,还在水中腿抽了筋,阿伯等一众汉子,就赶忙下水救。可吓坏了人。说着,祖母又突然冒了句,“你娘哭得最凶”。听了这,我倒生些讶然,放在平日,祖母只会讲母亲的坏处。她又说,那年,我被干娘送了回来,母亲却生了病,想还是那时急坏了,攻了心。在分家后,她性子也变得愈差,还染上了烟,又犟人一个,咋劝也不戒。

祖母只字不提分家的事。但我曾在别处听说过。

那时,母亲嫁来还不久。我祖父就在同年,一场酒醉中睡去,上了山。时农活重,一下子便摊到了女性肩上。母亲已然心怨。生我之前,母亲曾生过一子一女。生女在前,生下没多久便夭折。母亲疑怪祖母照顾不周。第二个是伢子,招满堂欢喜,可还不到两岁,在某个夏午,热死在祖母床上。这下便在婆媳间系了仇恨。于是,吵吵闹闹,家无宁日,已成寻常。在生我之后的第三年,父母攒了些钱,在村里又盖了,一处土草坯房。就寻了时机分了家……


【15】

祖母刚提了母亲几句,不再多说。

抚了我头,嘀咕着,说莫怪她。又撇了撇头,望了一眼月亮,又很快低下去。她说她老了,她对不住大保,对不住阿文,对不住我。这大保,阿文,便是我祖父与父亲。

我见情况不对,祖母已有了啜泣的声迹。便软声软气告诉了她,我之所以知道三岁的事,都是大娘讲的。

于是我又央问她,还记不记得圆圆。祖母先是一惊,便又揉了揉眼,开始讲述。

大娘,小我祖母约十岁,隔一辈,称祖母小婶。

那时初嫁过来时,阿伯家中至亲只一母一弟。其弟也住同村,阿伯则与母同住。生活上虽说家家困苦,但一乡同族当相互照应。那时盖房、娶亲、产子等,都是一族同庆。相当于一家人。现在生活好了点,却变得生分了些。

生圆圆时,就在当月十五。是个晚上,明月当窗。比现在还圆得透彻,亮如昼晓。稳婆,身为外亲,也不避了话,直说生了块瓦。但大玲子可不在乎这,也没懂。那时,大玲子与祖母交好,生下圆圆,一下就抱了去,要让祖母抱抱。

大玲子,便是圆圆祖母,大娘的阿婆。以前乡下,生了孩子,不易养活,便不急于起名。即使起名,应往低微处起,常以贱物作称。有文化的,则起些带了那年代,特殊的革命性词汇,建国、援朝等,说名子与毛主席亲,能镇阎司。大玲子,没读过书,不识字,却也不避讳。见月亮,漂亮极了,偏给女娃儿,起了个,月亮一样的名,叫“圆圆”。

圆圆可懂事了,两三岁,对村里人都已识了样子,会主动去打招呼,特招人喜欢。那个时候,缺衣少吃,大玲子还是缩食俭用,掏了老本,在赶集时,给娃子置了双小鞋子,又买了块布,缝了件红肚兜。

可好景不长。那年圆圆三岁,近晚时分,在村口去迎阿伯与大娘。不想天下起雨,圆圆也不知回,躲在桑树下,就淋了雨。之后发了场烧,泡热水,捂了汗,不见好转。那时凑不出钱找丈夫,买药,也舍不得花这钱。在乡下,一般感冒发烧,不当回事,睡几天就见好,能撑过去。后来见病,迟迟还不好,人已极尽消瘦。一时没了法子,才使起土方子来。圆圆就那么没了。

自那后,大玲子就变了人了,总把自己锁在家,不见人。还经常对阿伯大娘发脾气。再有几年后,大玲子也是得了场病,走了……

说完圆圆,大玲子的事。祖母又沉入了惋惜,叹了声气:多好的娃,多好的人。想一辈子,碰不到几个的。

而此时,我却早已在月光柔软地沐浴中,入了梦。

在梦中,可说不准,就碰到圆圆,我这从未见过的姐姐了呢。


【16】

次日早,月未全失,东方示白。

祖母送我回到家。近了六点半,还得上学呢。她盛来了面,一大早就已做好,让我与母亲同吃,像作了化解。

当然,乡下是没隔夜仇的。什么矛盾,争执,待一破晓,鸡鸣过后,都事事化无了。母亲再见我时,已面目如初,言词温柔。

那日,吃完早饭,我便去母亲房内取书包。倒是留意到,有些不同。母亲屋子里,顶上有一悬梁,到了年底,用来晾挂腌鱼、腊肉等年货。现处平时,只晾了些粗衣闲裤。可其间却挂了一道白布,长绫状,有些显眼。似乎有了些印象,像在父亲上山那个冬天,系于母亲腰上的。说是一直存留,久不得见,原来放了这。

等我放了晚学,回家时,再到母亲屋里逛悠,那段白绫子就又不见了。

自那以后,母亲就再未打过我,最多只骂两声。

她整理出父亲生前的屋,打扫了尽,便不再许我与她同睡了。我也便是那时,摘了奶,彻底告别了,母亲的乳房。

让我最庆幸的是,那段时间,母亲哪也未去。而引起这些事端的,那个女人,也再没来过……


【17】

再过一冬,一夏。来年,我就要上初中了。

其年冬末,已入次年春。我年方十二。某日,我在村庄到处溜达时,顺路到了下方,想去桑树塘边走走,逮一逮狗子。到大娘家屋前时,我迈不开步子了。那时大娘家,木门紧掩,屋已没人。阿伯已病重,就被接到了外庄长女家,大娘也跟了过去,予以贴身看护照料。

大娘家的屋檐下,不知什么时候,搭了处燕巢。那燕妈妈就在道路一侧的电线上。周身亮黑着,尾巴处却匀了一剪月白。分明是以前,我家的燕子,或其后代。多年不见,竟在这安了家。

我欲伸出手,打声招呼。此时,燕子巢窝的洞口,却歪歪地探出了几只小脑袋。未察觉到危险,一只小雏燕扑棱了翅,飞了出来,似初学了飞,就飞到檐侧矮坡前的一处小竹林子,停了下来。其后,晃晃地立在枝上,眨看水滴滴的小眼睛,就那样,脉脉看着我……

我突然,得了些安慰,释然。就在心里,对着它微笑着,招了招手。对了,我还心血来潮地,想为它取名字,起了个,月亮一样的名,叫——

“圆圆”

此时,母亲依然不言不语地,坐一矮凳,就守在家门口。慢慢地,取出一面小方镜子,去照她发梢深处的霜。

待日落入河底,月儿爬了坡。灶头上空,长喘着的,一缕缕白蒸汽儿,尽化作成了水。她便似感应到些什么,扶着膝,起了身,朝村落,呼一声她的小石头。

一如好几年前的,某个傍晚。夕阳如画,她跑到坡前,冲了大塘边的父亲和我,就那样,温柔着,长长地唤:阿文,小石头,快回家来,该呷晚饭喽……

而小石头儿,此时也仿佛,已懂事了些。

仿佛,童年一结束,人啊,就不声不响地,长大了……


2023.7.2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内容提要 本书选编作者7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歌、散文诗183 篇。这些作品大多在国内期 刊或报纸上发表过,有些作品获...
    书画联盟阅读 735评论 0 1
  • 月光,是故乡的护卫,夜夜将呵护的光,透过窗子,洒满幼时的床铺。 月光,是儿时的玩伴,乡村戏闹的麦场,总有她相随的身...
    东溪散人阅读 243评论 0 3
  •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月儿坐在她家屋后的水塘边,看见天上有轮圆圆的...
    结子青莲阅读 5,838评论 88 328
  •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温暖的避风港,是我们一生最牵挂的地方。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是农民,家中兄妹5...
    清醒_c1bc阅读 372评论 4 3
  • 月亮圆圆的,升上了天空。白色的月光撒下一片温柔的光。 看见月亮,心中总是喜。月亮不仅给人宁静之美,还代表了事圆人圆...
    简书_花儿多多开阅读 29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