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契约精神:信
今天我们来说说信,朋友有信。这个信字是由人和言组成的,人言,也就是人说的话要诚实、真实,不虚伪,不欺骗。
在家里,有亲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对外,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亲戚关系,主要靠的就是信字。内部叫家人,外部叫朋友,朋友要有信。
中国人一直是讲信,我们所说的五常德“仁义礼智信”,就讲信字。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都要有个信字。如果没有信为基础,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交流、交往,乃至合作的基础,就没有办法实现联合、合作,所以自古都讲信。
尤其是在经商方面,更是强调以诚信为本。一句话,一句口头的约定,大家就订立了一个约,大家都去信守,这叫信。
今天我们不但讲信任,还要讲确认。信任,从内心讲,我是信任你的,但是在事情上,还通常要去确认,现在都是通过法律文书的形式来确认。确认的前提还是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需要一个确认。信任+确认,叫信。
中国人讲信,在西方用的则是契约精神这个概念。如果说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一种主流精神,那么信就是东方社会的主流精神。东西方都一样,就像西方讲绅士,东方讲君子。所以西方叫契约精神,东方叫信。
在西方所讲的契约精神中,契约的信守精神,也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一个信字。
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加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原则,我们叫诚信文本。在西方也在以这个为核心精神,叫契约,还没有上升到契约精神、守信精神之前,人们订立契约,就是因为彼此不信任。为什么有契约,就是不信任。为什么要签约,就是不信任。
如果信任了以后,还要再签一个契约进行确认,这个叫信。但前提一定是信任内在的、心理的、精神上的契约,这个就是契约的核心精神。
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信。所以说信即信任,签订一个契约加上确认,叫做信。根本,首先还是内在的一种信任,如果没有内在的、精神上的信任基础,光事情上的确认还不行,彼此还会有欺骗,或者不真诚。签约也有签假的呀!
所以从西方契约精神上来看,从契约上升到了精神,单纯的确认上升到了信任,更强调的是内心的真诚与信任。缔约双方基于守信的精神,在订约的时候就不欺诈、不隐瞒真实情况,也不会去恶意缔约,并且会完全的去履行契约。我们说从骨子里,本质上还是一个信字。
前面说了这么多,一直在讲契约精神,契约中的守信精神等等,契约精神成为了西方的主流精神,但在中国一个字就概括了,叫“信”,所以信很重要。
关于信的故事非常多,中国人自古就讲信,不讲信就不叫中国人了。大到帝王托孤,比如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小到两个普通人之间的小小的约定,都说的是信。
信的背后是义,所以叫信义;信的背后是责任,所以叫信任,这就是信。对外关系,朋友关系,包括现在经商,生意上的合作关系,同事之间,都是在“友”即朋友的关系范畴内。
朋友有信,别人才会和你交往。失了信以后,人家就不和你交往了。一次行、两次行,到第三次就没人搭理了。
前面讲的家里要有亲,亲是家里的一个基本原则,对外的关系就是一个信字,无信不立,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这就叫信。
对于孩子,从小就教他一个信字,非常重要,这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根,立足之本。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道理,一点就明白了。当然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信做的还不够。所以还是要去检查,要去检讨,要让自己做一个完全的、守诚信的人,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