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宅在家里的日子,看着愈发湛蓝的天空,听着婉转的鸟鸣,陪着小儿子在楼梯上上下下探索空间,觉得所谓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2020年短暂的岁月静好,当真是有些惨烈。中国被按下了暂停键,医护人员变成了超级英雄,这个世界跟2019年已经大不相同了。
武汉封城后,我们也放假了。放假之前跟所有老师一起开会一起吃年饭,特别开心。那个时候,“新冠肺炎”还只是“谣言”,我们也丝毫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然而,放假第二天,我便开始咳嗽,之后越咳嗽越厉害。正月初一开始发烧,家里人觉得此事甚是骇人,我心里盘算了良久,默默地给我的同事们打了个电话,得知他们都有程度不同的咳嗽,但都告知我说只是时下的流感,并无大碍。我心里镇定了些,但家人都很不放心,建议我尽快去人民医院检查确定。
我有个朋友在人民医院上班,建议我不要来,说医院现在是高风险地方,容易交叉感染。但权衡了一下,我决定还是去排查一下,让家人安心,也让自己安心。
初一晚上,武穴还没有封城,我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和我家先生开车来到了医院。门口有个医护人员帮我们检查体温,一测38度了,他镇静地说,发烧了,就去隔离区的发热门诊吧。在去发热门诊的路上,我家先生不停地跟我说,“别怕,我会陪着你的。” 那一刻,觉得真的无所畏惧了,因为生命中有那么一个人,即使自己也很害怕,但他愿意为你托住所有的底。
来到发热门诊,看到医生已经穿上了防护服,在开各种检查单。空气中消毒液的味道很重。等候的病人都带着口罩,自觉地避免任何身体接触。拿到检查单后,我们就去抽血和拍CT排查,漫长地等待,终于有了结果。CT双肺正常,验血排除流感。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老公说,这就奇怪了,你无缘无故为何会咳嗽,还发烧,还是去请医生诊断一下吧。我看了看发热门诊的方向,内心又开始恐惧起来。万一交叉感染了,那不就更糟糕了。但如果就这样回去,咳嗽万一好不了还是要来医院。于是,便硬着头皮回到发热门诊。
里面只剩下一个医生在看病,队伍排得特别长。另外一个医生去安排一个双肺全白的危重病人去了,不时有人在另一间诊室进进出出,因为那个时候核酸试纸还没有到武穴,医生对于是否能够手上的检验结果确定对方是“新冠肺炎”,迟迟不能诊断,甚至说诊断权不在手上,还要打各种电话去汇报请示。我发着烧,一直在站着,体力有些不支,情绪便开始有些不稳定。
只有一个医生在看病,因为带着护目镜,有时候看检查报告单都要看很久,而且也听说他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晚饭都没有吃。那个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内心很非常感动,逐渐安静了下来,便开始跟队伍前后的人聊天。后面的小伙子告诉我,说从武汉回来,已经发烧两天了,每天都是39度。大概是看到我的眼神里藏着的害怕溜出来了,他便举了举手上的报告单说,CT检查出来说是肺部没有感染。那一刻,我真为他感到开心。我们每一个站在那里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我们不希望自己出事儿,累及家人和跟我们有接触的人。站在我前面的大爷和大娘,也是从武汉回来过年,身体恰有不适,镇上医院的医护人员全程都在陪同他们检查。
从大年初一开始,这一切都安排地井然有序。我那时就相信,我们武穴的战疫一定能赢。聊聊天,就让站着等待的时间过得特别快。眼看着前面还剩下三个人就到我的时候,突然插进来一个人,一屁股坐到了里面。这个时候来个插队的,我们确实很不爽,尤其是最前面的那个小伙子说,自己在这里搞了一天。插队的不讲规则,医生脾气实在太好,就帮她看了。于是等待的时间就又变长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想起《反脆弱》那本书来,我们永远都要拥抱不确定性并从中获益。我能从中获得什么益处呢?这场疫情来得如此猝不及防,“黑天鹅”事件说发生就发生了,时代永远都在颠覆我们的认知。当我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时候,时间过得不知不觉。大爷大娘的情况也很好,医生只是说让回去居家隔离观察14天。
我把所有的检查结果给医生看,并说出自己的疑惑,我啥情况没有,为什么会发烧咳嗽?医生很认真地听我说完,然后温柔地下了一个判断,你这是慢性支气管炎。可能气候一变,就容易发炎。What? 支气管炎同学这个时候出来捣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非常郑重地对医生道了谢,轻快地拿着单子走出了发热门诊的大楼。
大儿子给我打电话,很关切地说,妈妈,你怎么样了?我至今都还记得电话那头他担心的声音,好像在那一瞬间他又长大了。我说,没事儿啦,妈妈就要回来了。他开心地说,妈妈,那太好了!
回家吃了三天药,便好了。事情过去了一个多月,却历历在目。那个晚上,我家先生的陪伴,空气中消毒水的气味,那个医生的轻声细语和准确的判断,那个长长的队伍,那个时候的思考,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好像变成了一个完整而又鲜活的叙述,不吐不快。那之后,我对医生更加信任和钦佩,我对我家先生更加依赖,我变得更加有耐心。大年初一的那个晚上,从不确定性中,我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