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火眼金睛”的淘金者,它不香吗?

上周六是传统“七夕节”,虽然都在为“七夕”正名,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节”、“女儿节”,没男人什么事儿,但现代商家不会放过赚钱的噱头,小情人们也不会放过秀恩爱、撒狗粮、晒礼物的机会。

其实,何必那么较真呢,大家开心就好~

那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高效率的“挑朋友”吧。不妨把范围放大一点,不仅仅是挑男女朋友,你身边结交的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影响你的生命轨迹和品质,对自己负责,有选择的去结交,比无原则的瞎碰要来的更高效。

吴军老师对识人交友打过一个比方:淘金

淘金有两种做法:

挑金子:把金矿沙摊到地上,在太阳光下把藏在沙子里闪光的金子颗粒挑出来。

滤沙子:还有一种做法则是把沙子过滤出来,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了。

从理论上讲,挑出金子和过滤掉沙子是一回事。但实际上,象征着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

在生活中,“滤沙子”的人比较多。广交人脉,朋友众多,应酬于各色圈子中,交际花一般的存在,身边大多是泛泛之交,也都随时间流逝而渐行渐远。剩下没有离去的或许就是你的金子,但因长期没保养而失去了光泽。

而做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是在“挑金子”。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至交好友,长期相伴,互相滋养,共同成长,一起发光。

今天全世界有70多亿人,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只要7到8次,就能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但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真正打交道的人其实能有多少个呢?也就是亿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之间的范围吧。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还是用淘金来说明。品位比较高的金矿,黄金的含量是8%到10%。也就是说一吨金矿中如果金子和沙子加起来一共有一亿颗,那么其中只有不到一千粒是黄金。

而我们一生能结交的人占全世界人的比例比这个还要小两三个数量级。如果我们想在一亿颗沙子里,把沙子都挑出去,把金子全剩下来,不要说一个个鉴定了,就是一个个拿起来只看一眼,都要花几辈子吧。

人过好一生,其实不需要识别出遇到的人当中所有的好人,只要找到几个益友同伴就足够了。就像是淘金的时候,我们找到几个大个头的金沙即可,不需要花时间做无谓的鉴定。

如果我们把在社交上花的不必要的时间省下来,就有更多的时间关心我们该关心的人,培养更深厚的感情,我们交往的效果就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

所以我们需要练就的是“慧眼识金”的本事,要从沙尘中挑出最大的那几颗金沙,然后将粗金不断清洗、溶解、提炼,提高纯度,让它更加光彩照人,也将自己衬托的更加耀眼。

有一种说法,你的人生高度,取决于你身边最近的5-6个人的平均值

和菜头也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不需要见识过所有人,人的一生中身边只需要有限的几个人,就可以决定自己事业的成败、生活的悲喜。如果你的身边有一群很好的人,值得你尊敬和学习,对你有帮助、有支持、有鞭策、有提醒,那么你其实就有了一套关于人的标杆。用这套标杆去衡量陌生人,那么达到标准的人多半和你身边的朋友一样,恰好也是你生命中需要的人。也有很大的可能,对方同样需要你,如同你的朋友一样为你所吸引。

识人,并不仅仅要看他有多优秀,更要看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你自己的状态如何。你会从他的身上汲取能量越来越好,还是能量消耗越来越糟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我喜欢跟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识人如此,做事亦如此。什么都想要做到最好,最终什么都做不好,你一定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互联网时代特征: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过剩,思考过浅,但资源却变得更集中。

我们的应对策略应该是:少做事,做那些更少而更好的事,花更多时间筛选、思考、策划,然后集中时间、精力高效专注的做那些被你精挑细选出来的事情。

然后反复的不断践行,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刻意练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正如淘金、炼金的过程。

最近娱乐圈太多事了,这个渣男那个怨女,此起彼伏。娱乐圈也只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在这个泥沙众多的环境里,选择越来越重要。

生命如此短暂,不如练就“火眼金睛”,聚焦值得的人和事,才会未来可期,韶华不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