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院派告诉你什么根正苗红

可以了,第一次听live,选择了普通人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可以听得懂的心理学。

内容包含自媒体,心理学标签,心理学的商业化等等。李老师从声音中可以听出是个想法很复杂的人。

正是因为复杂,加上学院派的讲述,显得本人温文尔雅。

这种温文尔雅增进了理论传播的可信度。本人是北京大学科班出身,标准普通话,讲话不紧不慢。偶尔幽默,时常严肃,让我想到了斗鱼的大国师。

大国师放荡不羁,李老师小心谨慎。看上去风格相差很大的两人怎么会放在一起?

研习书多,认人少。读万卷书的共同特点,俩人都有。所以他们本质上是一类人,只是个性稍有不同,所以看上去大相径庭。

李老师给自己贴了所谓的社交恐惧标签,提出了问题:问什么会贴这个标签,还来做所谓的千人live,其中李老师有何深思?

我想大概是一种心理暗示。叫做反心理暗示。通过这个暗示,让自己勇于打破标签认知,最后结束之时战胜自我,这样的感觉很令人兴奋。本来说自己一无是处,到了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有点用的,可以建立完整的自信体系。

关于自媒体,李老师只是有过经验,并不是所谓的大号的经营者。当不了大号是有诸多原因的。

在内容上看,李老师的东西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看得懂。并且文字居多,几乎没有图片,这就注定了这个的发展上限。

李老师的看法是自媒体并不是谋生工具,对于自己来说只是一个平台。因此更新时间,内容迎合对他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个东西起初只是个爱好,现在看来,仍然能保留那份爱好,实属难得。

这和学校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解决,市场类的东西涉及较浅,所以他的文章能让一批读者趋之若鹜。

李老师提过公众号的粉丝很难再往上涨了。一方面是红利期正在消退,一方面是臭味相投能找到的就只有这么一些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保持现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公众号涨粉当然很简单,改变姿态,用一些营销手法,自然能够达到效果。但是吸引进来一些牛鬼蛇神,或许得不偿失。

说一句最为触动的话最为结束吧。为什么不愿意找个助手,找个团队,大理公众号?

答:因为后台的读者留言,私密的情感问题只有我看得见。如果找了别人,这样对读者来说,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情回顾:曾经沧海 沐司深离开后的整整六年,沐司茜一个人在偌大的沐家房子里住着,守着最后一点希望,等着某个人某年某...
    原小尚阅读 3,564评论 4 4
  • 养一只可爱的金毛 下班一起去买菜 我做饭你洗碗 晚饭后可以一起窝在沙发看综艺节目 或者 带着狗狗散散步之类的 周末...
    流浪诗人与狗阅读 2,600评论 0 0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有子说:...
    青竹0388阅读 2,9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