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天空
一片被微风冲淡的蓝色
让诗句渐渐散开
顾城《不要说了,我不会屈服》
波兰风光摄影师Marcin Sobas善于捕捉光线,光线和温暖的色调仿佛上帝之光照耀着我们一般。这种所谓的上帝光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丁达尔现象。
「什么是丁达尔?」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
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简单点说,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我们能看到胶体里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就叫丁达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1869年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
在自然界中,总有一个东西与光相伴,那就是阴影,正所谓“形影不离”。影子会为照片增加很多戏剧感,如果没有阴影的存在,整张照片会显得平淡无奇。(此处讲的阴影并非只限于物体的影子,光照不到的地方都可以叫阴影。)
我说的这一切不难在摄影师Buktan Hummen的照片中看出,他把丁达尔光运用到极致,摄影圈里也称为“耶稣光”,出现在作品中犹如天神降临,对渲染气氛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耶稣光的形成,靠得就是雾气或是大气中的灰尘,当太阳照射下来投射在上面时,我们就能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加上太阳是大面积的光线,所以投射下来时,不会只是一点点,而是一整片的壮阔画面。耶稣光,也有人叫它佛祖光或是云隙光,但不管称呼为何,它能为风景带来一种神圣的静谧感,让人感到福至心灵。
其实不一定在山间才能碰到它,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周围环境的云、雾、灰尘及太阳做点变化,都能悄悄看到耶稣光的踪影。只是在山林里,因雾气较多,环境的构成条件较为理想,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天神下凡的景像。这么说,在平地到哪找神迹,最快的捷径就是从海边找,日落时分,云层较为密集的时侯,就愈容易找到。
要拍出“耶稣光”,天空不可以过曝,因此入光量要少,但如果直接拍摄,天空曝光正常时地下便变得阴暗,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渐变灰滤镜,令天空曝光减少而地下曝光正常,有需要时可同时使用多块渐变灰滤镜来加强效果。
(如若没有滤镜在身,可以从“耶稣光”的中段拍起,减少天空的范围以保证画面不会过曝。)
除了“耶稣光”,还有“蝴蝶光“和“伦勃朗光”。
“蝴蝶光”是好莱坞电影和剧照的经典用光,它其实也是源自最早的日光摄影法,这种斜顶光能够在鼻子下方投射出蝴蝶一样的影子,使人像看起来轮廓更清晰。
“伦勃朗光’是荷兰绘画大师发现的一种用光技法,它能够使脸的左右两侧有所变化而不至于呆板,这种用光法也有利于将视觉焦点集中至明亮的脸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艺术家热衷于丁达尔的色彩表达?」
Mark Rothko 是这么解释的:
我只感兴趣于如何表现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悲剧、狂喜或毁灭的等等。一些人在我的画前大哭,说明我的确成功地表达出了这种感情。这些落泪的人感受到与我作画时相同的宗教体验。
而若你只是被画面上的色彩与光影感动,那么你并没有没有抓住这艺术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