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都不想做自己,因为觉得自己的坏习惯太多了,看自己哪都不顺眼。
如果要挑自己的毛病,那真的是几箩筐都说不完。比如说我吧,我也对自己的一些习惯很抗拒,想要消灭它们。
悲观过度:我有一项神奇的本领,不管什么事情被我遇到了,我可以迅速地揣测到这件事最坏的后果。有一次我打算做线上分享,还没开始呢,我在心里想,万一有人砸场子怎么办?万一有人骂我讲的不好怎么办?想到这,我感觉心跳加快,恐惧感袭来。虽然后来我克服恐惧,接受了挑战。可是下一次,新的机会来临时,我又会无意识地想到最坏的后果。
我对自己的反应模式很纳闷,我不想这样。我希望自己能像别人一样,轻松愉快地接受挑战。但我不是别人,我永远是我。
我行动力差:我觉得自己做事不够麻利,总是磨磨唧唧,优柔寡断。我有个朋友,她是绝对的超前派,从来不拖延,每次她要是接到什么任务,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我羡慕她,也想达到她那样的状态。可是呢,旧有的习惯力量强大,越抗拒,它越保持。我越是想尽快完成,注意力却不听使唤,在紧要关头不停地找借口溜去刷手机或者打瞌睡,就是拒绝尽快处理任务。
我处事不够冷静:有时候在微信里看到谁留言让我不爽,二话不说直接拉黑。如果有朋友指出我什么不足,我很容易直接开怼,我会看成是对我的恶意攻击。其实有时候别人真的是好心,可能表达方式没有那么完美,我冷静思考一下,也许就能给出一个稳妥的回应。但我很难做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竖起堡垒,为自己辩护。有一次,我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很委屈,跟一个朋友连续吵了三天,把我所掌握的辩论知识都拿了出来,就是为了让对方屈服。结果呢,人家再也不理我了。
还有其他更多的就不提了,反正对自己不顺眼的地方很多。这样看待自己,导致了内心的分裂:我无法接纳自己。
如果一个人天天在内心进行自我斗争,那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有一天看到一本书:阿南朵的《对生命说是》,她提到了人的坏习惯。
她说:你应该感谢你的“坏习惯”,因为它们一直在保护你,当然,它们也给你带来了一些限制。
这样的说法,让我醍醐灌顶。
比如我的悲观过度,它让我可以预料最差的结果,让我提前做出应对方案。它让我对事情的期望放低,不会有太多的失望情绪。确实如此,假如我真的遭遇失败,我会痛苦,但是也会觉得很正常,因为我都预料到了,一切在我的掌控之中。如果事情很顺利地成功了,我反倒觉得有点不习惯。我应该感谢这种习惯模式对我的保护,同时也要意识到局限所在。
行动力差:可以让我有暂时的避风港,不去面对外界的危险,保护我免于体会失败之痛。当然,局限就是让我错失一些机会。
处事不够冷静:保护我不被人伤害。这样别人想欺负我的时候,首先得掂量掂量,我可不是好惹的。局限就是我会伤害到好心的人,让真正想帮我的人对我有了恐惧感,远离了我。
感谢自己的“坏习惯”,它们曾经陪伴我走过了许多人生路,保护着我,让我免于遭受更多伤害。只是,随着路途的变化,曾经的习惯也给我带来诸多限制,让我们不能更加自由地探索人生。说谢谢,然后挥手告别,建立一个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