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棋局
后翼弃兵是这个故事的名字,但我更喜欢叫女王的棋局。这部作品被人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分爽剧,也确实看着过瘾。但用爽剧来进行分类概括,或许并不能讲出故事原本的风度。棋盘上的较量我无法参透,棋盘后的暗流我也许能窥探一二。后翼弃兵,是对六七十年代的回望与致敬。精致裁剪的A字裙罩上宽松的大衣,短跟鞋踩着经典流行音乐的鼓点。棋盘之外,是古典的别致风情。当贝丝奇迹般在车祸中生还,漠然站在桥头,女王的棋局就此开始。
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知道,伊丽莎白·哈蒙注定要登上属于她的王座。天才如她,棋盘仿佛为她而设,棋子仿佛任她驱使,过关斩将一路征战搅动了棋坛的风云,在男人的世界里把敌手杀的片甲不留。而贝丝,是在始料不及中必须和温情的过去诀别,留给她的只剩还隐藏在基因深处的天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下棋是她的唯一,是上天最后的怜悯,也是命运量身定制的传奇。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天才是幸运,也是代价。性格孤僻的贝丝蜷缩在自己的角落,少有挚友能倾诉衷肠;在不堪回首的孤儿院度过童年被收养后,养父又抛弃了原本就摇摇欲晃的家;因为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棋局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同龄人应该穿什么时兴的衣服、唱什么流行的歌,好不容易受到了女孩们的邀请第一次去参加派对却不能融入她们,最后尴尬逃离。但既然称之为女王的棋局,那贝丝也一定有身为象棋女王的气场。所有的聚光灯都照耀在棋盘上,一次接一次,挫败对手,无论他是颇有潜力的青年棋手还是积分第一的州冠军。贝丝在国际象棋中发泄情感,倾注生命,64个黑白格与32枚棋子替她弥补一生的所有缺陷和遗憾。当然,“天才”同样致命。贝丝无法离开镇定剂,药丸让她的大脑极度敏锐,高速运转中,幻想浮现,巨大的棋盘倒挂在天花板上,贝丝在这里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模拟和复盘。但是,一心想赢的贝丝必须学着离开它。当她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完胜对手,置之死地而后生,贝丝才有真正的资格参加王的角逐。
贝丝失去了真正的父母,这是最深并且最不易愈合的伤疤。养母虽然目光短浅,拜金自私,但她仍然承诺“虽然我不再是一个妻子,但我会学着去做一个母亲。”她的母性不浓,但给予了贝丝所需要的关怀。直到猝死异国,养母的人生也少有欢乐,但未知的死亡来临前,她见到了从未谋面的笔友并短暂体验了真正的爱情,她为贝丝的胜利而欢呼雀跃。或许,抚养贝丝的这几年是她寂寞生活中的高光与宽慰。贝丝的生母爱丽丝是模糊而遥远的记忆,而有时却清晰地走进她的梦境,化成玻璃上贝丝的另一个倒影。对爱丽丝的描写碎片式地散落在全剧中,随着贝丝人生轨迹的推进一片片串联。贝丝记得,母亲的数学著作、母亲为她绣的名字、母亲和她在一起的时光;母亲告诉她坚强的女孩子可以独自活下去、母亲最后一次哭着和已经再婚的父亲争吵。在最后的记忆片段,我们才知道,爱丽丝留给贝丝最后是遗言是:“闭上眼睛。”那场贝丝生还的车祸真相是母亲万念俱灰想以此来结束她们的生命。母亲是痛苦的,也是失败的。但是她的女儿最终走出了命运的阴影,打破了天才的诅咒,摆脱了了自己的心魔,扔掉最后一颗镇定剂,华丽破茧。
贝丝的故事中,夏贝先生不能缺席。剧中对夏贝先生的刻画很少,但每一笔都深入人心,。同样孤僻不近人情的清洁工老头,在孤儿院阴暗的地下室中,为贝丝打开了国际象棋的大门。他曾无情地拒绝教贝丝下棋,但贝丝惊人的天赋打动了在这个看起来凶巴巴的老头。他是她最初的老师,也是贝丝一生唯一的老师。当再也不能打败贝丝后,夏贝请来了邓肯高中棋社教练甘兹先生,从这时开始,贝丝可以在每周四参加棋社交流,象棋人生就此拉开序幕。几年后已被收养的贝丝第一次参加象棋比赛,是夏贝先生寄来了参赛费帮助她顺利报名。“夏贝先生”的名字再一次被人们提起,已是在他去世之后。贝丝正因为无法打败强大无比的对手深陷酒精与药物的泥潭中自暴自弃,这时乔琳邀请她参加先生的葬礼。前来吊唁的人很少,也没有人哭泣。葬礼静悄悄的,只有神父的祷告回荡小教堂。清冷的葬礼结束后,若有所思的贝丝停在了孤儿院门前,这里离小教堂并不远。所有关于孤儿院的记忆粘稠且黑暗,但贝丝还是走进了这灰蒙蒙的房子。她冲进地下室,这里是脑海中抹不去的坐标。低矮破旧的小木桌一尘不染却再也不会摆上一副棋盘,夏贝先生再也不会坐在椅子上等贝丝来下棋,时间置换了空间。但在夏贝先生经常坐着的位置对面,多了一块黑板,上面贴满了关于贝丝获奖的剪报。直至此刻,贝丝恍悟,原来夏贝一直满怀欣慰,在背后默默为她喝彩,她是他永远的骄傲。时间回到贝丝被领养的那一天,夏贝先生严肃地注视着她离去,一言不发,我想那时他心里一定波动着不舍的伤感,尽管从未流露,从未被言说。贝丝眼含热泪,拿起那张甘兹先生为他们照的合影。她从中又看到了不苟言笑的夏贝先生,也看到了还是少女的那个懵懂不肯认输的自己。所有尘埃都被拂去,天才棋手重新找回了滚烫的初心,她将再次满怀自信,从容踏入棋场,直面自己的恐惧。整部剧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夏贝先生站在高高的梯子上维修电灯,他俯视着从地下走过去的小贝丝,电灯明明灭灭;当贝丝消失在拐角,夏贝将电灯拧紧,明亮的光照彻空无一人的走廊,只有他孤独的剪影沉默在画面中央。这个短暂的镜头看似平淡,但看完整部剧再来回味,却发现这是一个再深邃不过的隐喻。夏贝先生一生都在为贝丝提供指引,光没有声响,却有力量,可散成一团驱散迷茫,也能聚成一束照亮黑暗。他们的交集也许很少,但最为深沉真挚。即使最后再也见不到彼此,夏贝先生的光芒依旧能复活一颗死寂的心,让贝丝的信仰重新升温,永不熄灭。
正如养母所说:“人生不能只有下棋。”黑子与白子的厮杀之外,贝丝也尝试着摸索其他的色彩。她有过几段感情,从未表达过她的真爱是谁。每一段感情或昙花一现,或并不成熟,或没有结局,但情感中的那些“他们”都让只会下棋的贝丝找到了原本残缺的灵魂碎片。贝丝慢慢有了朋友,虽然有过争吵和误解,但他们都真心愿为贝丝提供帮助。班尼曾经调侃,苏联人下棋是团队合作,会有很多同胞一起研究棋局;但美国人是单枪匹马,独自作战。然而在贝丝和博戈夫决战的早上,班尼却花重金打了一通国际电话,告诉了贝丝多种朋友们钻研出的应对策略,让她知道,身后有坚盾。黑人乔琳是贝丝认识最久的一个,她们在孤儿院一起长大。多年以后,乔琳找到了贝丝,两个曾经的孤儿已有了自己的人生。是乔琳,帮贝丝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拿出自己的存款,为她买飞往莫斯科参加决赛的机票;得知贝丝胜利后,缓缓挂下电话,留着泪说:“干的漂亮......干得漂亮,小白”。温馨的友情是贝丝除了象棋以外,最珍贵的陪伴。
决战之日,博戈夫挺兵,是朋友们意料之外的出棋。在没有镇定剂加持情况下,天花板上竟又浮现出了棋盘。贝丝抬头仰望,飞速模拟与分析。这是最后一局,却是第一次后翼弃兵。博戈夫扳倒国王,棋局已终,胜者为王。女王终于完成救赎,登上宝座,成功加冕。
尾声,贝丝一袭白衣在莫斯科公园驻足,正在下棋的老人们纷纷热情地与她握手,一个和蔼的老先生邀她落座下棋。贝丝注视着老人,恍惚中夏贝先生似乎就坐在对面,等待着与自己对弈。最后,贝丝一笑:
“我们来下棋吧。”
过往与现实在一瞬间略过,所有象棋的故事刚刚结束又即将开始。人生悲欢轮转不止,总有一场棋局等我们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