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我心中的李善德非张译莫属

杨贵妃的荔枝从何而来?这个谜终于在一千年以后被马伯庸破解,无论故事虚实,这部作品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值得细细品味!

大唐天宝14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而众所周知“荔枝的物性,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岭南距长安千里迢迢,要完成任务,一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四十二岁的李善德出发了,走上一条拯救自己和家人的漫漫长路!


为了“一骑妃子笑”,三十亩果园毁于一旦,多少百姓不堪重负,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马匹劳累惨死,多少江河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马伯庸花费11天,一气呵成一部7万字的小说,与荔枝转运时间完美契合!

小说篇幅不长却构思巧妙,跌宕起伏,作者借小人物的经历为我们展开历史褶皱里,一幅幅不为人知的生活画卷,道尽“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大唐官场态势。

李善德在名利场汲汲营营的浮沉;在权力重压之下微弱的反抗,痛苦的挣扎;在人性本善的驱使下艰难的决择;在寻求出路的困苦中一次次痛不欲生又一次次绝处逢生。

马伯庸把这个卑微的人物,一点点升华出高尚而又纯粹的灵魂!怪不得许多网友直呼读起来酣畅淋漓!

经典语录: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这部人气小说即将拍成电影,那么你心中的李善德将会是谁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