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呱“联”事(二)
吴绪久
又想说说对联的事了。
昨天,我把为昭君村的对联传出去了。这是传的书法版。平心而论,我书写时还是用了功的,但效果如何,那当别论。反正这大热天的,动不动就一身汗。自然我的汗没少流。
前些日子,我们到昭君村去过。昭君村自前年动工改造,升级提档,颇有些起色,能看的地方多了。村中,也多了不少楹联,有些联是不错的。的确,一副好联会给游客带来很多享受,让游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但是,也有些遗憾,村中,有些对联是不太理想的。不仅语境不理想,甚至联律也不合。我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看法。这次去昭君村不是去给对联挑毛病的。倒是村中有些地方需要补充些,增加点对联,让大家去斟酌斟酌一下,提供些好的东西来。
说来,这也是昭君村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也算得上是一次小型的征联活动吧。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联界的朋友并没有马虎,反而是极其认真的。虽然他们需要的对联只是区区几副,但联友们一下子弄出大几十副联来。为了弘扬昭君文化,为了扩大昭君村的影响,谁个不愿出力呢?可见出朋友们的积极性了。
这次征联,我觉得还有一个区别于其它征联的地方,还在于其评联方式,这次是采取了开放式的评联。大家提供的对联,大家来共同的议评。这的确是一种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好方式。一副对联。往往有一个字活了,这对联就出彩了。而拧“安”这个字,便会从相互启发中来。这次评议对联后,不少联友就和我一样,很有些感受。有位联友的联中曾用了“古寨”二字,有关民俗行家便提到,在昭君村方园区域内从来没有叫“寨”的,所以出现“寨”字是欠妥的,这位朋友很快地采纳了,便直接用了“故里”二字,使联语更贴切了。有位联友,在对联中用了“泉语”,“帝歌”这样的字眼,朋友建议说,这词语指代不是很明确,可以再斟酌一下吧。这位联友也听取了这个建议,很慎重地作了处理,使整副对联显得更积极,且充满了正能量。在评议中,大家还就与昭君有关的“去国”,“离国”,“故国”等用词作了探讨,究竟是可用还是不可用,议了很多,自然都从中受益匪浅。
这次昭君村扩建升级后,村中用了我的《昭君村记》,已镌刻上壁。这次做对联,是做还是不做,我起初很矛盾,也很犹豫。但在朋友们的影响和鼓励下,我也还是做了。我是提供了两副联。其中有一副:“大美昭君和盛世;至香溪水福华园”,朋友们便提及,此联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用不用“昭君”?用不用“华园”?我也很高兴的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作了必要的修改处理。但最终我把这副联放弃了。按照最终大家约定的要求,每位联友保荐一联,我和大家一样留下了另联。
前些日子,这批对联的修订稿已完成,可用联为11副。《联谊斋》的玲玲社长把定稿传给了我,希望我书写一遍,以便做一个书法版。我欣喜地接受了这个任务。花了些力,流了些汗,把这事完成了。不管书写得好坏与否,不论大家认可与否,接受与否,我都将是欣慰的,为了昭君景点的建设,为了昭君文化的传播,我又尽了一点义务吧!
最终,这些对联是否会为游客接受,是否能亘古流传,那已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那只能去听任历史的回声吧!
本来想结束这次闲呱的,可在写这个东西时竟收到了省里两家媒体的信息,一是省经视台的小谌老师的,说采访我的高考故事,节目已制作完毕,将于近日播出;二是《档案记忆》杂志小敏主编发来的,她说她认真读完了我的新著《竹海那方情》,想约我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都是好事啊!由然,我觉得该向这两位小老师致谢了!由然,我有了下面这副联一一表达我心意的联:
轻雨微风花总艳;
酽茶淳酒意犹真。
以此,謝谢关心我的朋友和亲人们!
2018.8.15日于宜昌半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