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哪一次,如此地渴望去一个地方,奋不顾身,哪怕狂风暴雨,哪怕无人同行,你只是单纯地想要到达那一处,你心所向往的岸,像疲倦的泳者,渴望靠岸时的那份如释重负和喘息过后的重生。
关掉工作台上的电脑,迎着汹涌的下班潮,归家,提起行囊,公车,地铁,一路拥挤却孤独地穿梭,不得不去忍受与陌生人贴身的距离,别无选择地难受,难免会因为拥挤的人潮错过换乘的路牌却还是可以迅速回到正确的站台,出了地铁径直往自动取票机,取到前一天在网上幸运抢到的硬卧票,打包上汉堡与可乐,检票,往候车厅,一路顺畅时间刚刚好。也许“拥挤恐惧症”已经不仅仅是生存在如广州一样的城市的人们所特有的生活模式。如此奔跑,不过为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挤这样的火车,还是在学生时代。大多数真正的行者,都会喜欢坐火车旅行,在车厢里,看着风景慢慢褪去,各种意外和不同的景色,给心以不同感受,想象着醒在另一个城市的早晨,会是怎样的晴天。学生时代挤的是硬座,学生还可以半票,最开心的是几个熟悉的人买到对座票,一路闲言碎语轻易时间就飞逝。最难忘的一次旅途,是在遵义实习时返校的那一次,和梁同学一起去火车站,等深夜唯一的列车,他去了上海,我回桂林。车是九十年代时的绿皮车厢,军绿色皮的连坐,当时觉得好复古,嘈杂却充满好奇与兴奋,一路颠簸的人们开始疲倦,各种姿势的睡姿,甚至脱了鞋带着臭味的脚也伸向了旁边的空位,将近30个小时的旅程,只靠水维持基本的体力,那是一次刻苦铭心并带着阴影的旅程。工作之后,渐渐没有了挤火车的旅途,最常选择的是飞机、商务巴或者日渐发达的高铁,高速、干净并且服务周到,渐渐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每天在车水马龙里麻木自我,困顿的生活里突然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再次选择了挤火车。
这一次是硬卧,一个车厢里被隔成十几个小厢,每个小厢两排三层小铺,拥挤自不必说,铺位是最上铺,还是好不容易等到别人退票后抢到的,相比硬座来说还是相对要好。很快车里就开始安静,人们都找到了各自舒服的姿势,车厢里大多是年轻人,都是三三两两一起的,极少人和我一样孤身一人,看起来像是出差一族。没什么行李,也无心睡眠,坐在过道的小凳上,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各玩各的手机,各种耳麦隔绝着彼此的世界,窗外是飞驰而过的高楼大厦,还有低矮的瓦房,那种仿佛逃离的感觉充斥着内心的沉闷,像要喷薄而出的呐喊:走吧,走吧,远离这不堪的嘈杂和尘土飞扬。拿出纸和笔,感觉到周围异样的眼神,或许是觉得与现时发达的电子世界格格不入,只是单纯地想要用心写下一些东西,也许只是一种存在感,一种脱离虚幻世界的存在感。对面坐着一个干净的男生,看着我在纸间游走欲言又止的样,只是想安静地一个人思考,无心搭讪,便报以一个微笑,他最终沉默没有开口,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也许只是好奇,也许是怕打扰到我的思绪。直到乘务员来拉窗帘熄灯催休息,躺到狭小的铺位上依然无心睡眠,虽然已是近午夜十分。
清晨在刺眼的灯光中醒来,摇晃的车厢里已没有昨夜的拥挤,只剩几个远行的人,原来半夜下了那么多人。两个乘务大姐一边叠被一边相互调侃,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或许是一夜短暂的休息过后,大家心情都不错,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聊天行列,都是一些平常的玩笑话,不时传来早餐叫卖声,洗漱时,左边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孩,细心地用洗面奶洗脸并剃须,捋顺发型,整个人就干净清爽了好多,如此的男子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很爱干净并且严于律己的人。这样的场景,仿佛与外面很相似又仿佛很不一样,这是一个被隔绝的世界,单纯而完整,于空间中移动,触不到外界的浮华却自带一份真实。于摇晃的车厢醒来,如厕洗漱,和每一个熟悉的清晨醒来时的节奏一样,只是,在奔跑的列车上,渐渐后退的风景,才会让你意识到所有的不同。在洗漱台边给手机充电,看安妮宝贝的《眠空》,天气比想象的要好一些,我想安妮宝贝说的想孤身前去看一场花事时的心情,也大概如此吧!热爱文字的人,思想是自由的,人们或许无法理解,那种自由是一个自我的世界,起于文字终于文字。更加迷恋起这样的旅程,时刻奔跑的感觉。
我想旅行,应该是心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眼睛。
下了火车短暂的休整过后,再次踏上旅途,还未到达目的地。一路三个小时的车程,却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天气,那种感觉好神奇,雾里的田埂,雨中的村庄,和阳光下的驻边战士,都是一路美不胜收的风景。给曾医生挂去电话,那头的她却忙得不可开交,始终不肯相信我是一个人过来的,忙于工作不得不压住想和我一起旅行的心,太多人又何曾不是,每天忙于工作忙于周旋各种社交,真正想做的事却始终没有去做,让我忽然想起《如果还有明天》中的cathy,那种压抑、抗争到最后的坦然,都足以让人潸然泪下,但没有真正去经历,也不会有人真正去理解那种感受。
迎着晚霞,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在夕阳下如释重负,也许你的孤独,也只是一场绿皮车的旅行,就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