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指孩子赞同这一种行为,最后却要求家长采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家长训导采用反对、叛逆态度或言行的心理状态。
前些天看电视换台时一个镜头吸引到我,记者正在采访着一位眼睛细长,瘦瘦高高的男孩,我一眼认出这个孩子是我曾经带过的学生,他的名字叫高源。现在上中学,他与记者诉说着和父母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这些问题让我的心里有些郁结,我从未想过老师眼里一个看似正常的孩子回到家却要面对这样多的困扰,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却很极端,用错误的方式一步步逼孩子远离自己。
父母因为工作忙,从一岁多起他就生活在姥姥姥爷家。稍大些时,又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从小可能姥姥姥爷溺爱对孩子的约束较少,行为习惯上可能有些放松,所以父母想要更多的去规范孩子的行为,但他们选择的方式让高原很不能接受,罚站这个行为可能很多家长都会用,但整晚罚站你试过吗?一个三年级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惩罚,会造成怎样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孩子不会做的题,没有引导孩子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只会让孩子自己想,任由孩子一道题想几个小时,想不出来便会挨打。从他父亲口中得知孩子小学时学习还不错,从这一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原的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较为极端,缺乏正确的疏导方式。尤其在高原上中学后,孩子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时对于孩子的种种问题,更应该小心谨慎,但高原的父亲属于我们典型的后套男人,大男子主义严重,不善言辞也不擅表达。虽然也有谈心,父亲有时趁着喝醉后的酒劲也会和孩子说一些亲近的话,但打骂和惩罚已经让孩子对他们失去了信任与信心。孩子说每次父亲喝醉后说的那些话,他都觉得假惺惺。所以作为一家人及时的表达关心与爱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反之导致的结果就是谈心听不进去,惩罚让孩子更加叛逆。这也是高原说的他为什么和父母对着干,在网吧彻夜不归以至于发展到和父母决裂地步的原因。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仔细一想也是必然的结果。回声定律告诉我们,以身作则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但高原父母的以暴制暴,直到让孩子在一次争执中用拳头回报了他的父亲,他才幡然醒悟,他流着后悔的眼泪思考与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当知道孝行天下举办的冬令营可以帮助他时,他耐心的说服儿子一同参加,还好在孝行天下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冬令营活动中,孩子与父亲慢慢打开了心结。在活动的最后一天,高源当着全营同学和父亲的面诉说着那些从未说出过的心里话,从这位隐忍着眼泪的父亲眼里看得出他已认识到过于严厉苛责的教育方式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做为父母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因为棍棒下面出的不一定是孝子,更可能是逆子。
搜集了一些针对儿童逆反心理问题可实施的办法:
1.尊重孩子
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孩子叛逆时,父母不能一味的责罚孩子,甚至是执行家庭暴力,第一要务是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并且向孩子表示,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母就占了上风。但倘若父母直接否决孩子的观点,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又或者,父母一副不以为意、了如指掌的样子,并且轻视孩子的意见,这些都会使孩子觉得愤怒,继而更加叛逆。父母应该鼓励并引导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知道到爸爸妈妈也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2.注意语言
和孩子交流时,应尽量采用征求同意的语气。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被命令、被强迫的做事。父母在对孩子做出要求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硬的字眼,比如“必须、一定”等等,这些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相对的,最好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告诉他们你的见解,减少与孩子摩擦,才能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3.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
不要直接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间接的、委婉的提出问题,摆出他们犯错的原因,如此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在生活中,父母都会下意识的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挑剔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过分的苛责孩子,以此来树立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产生反作用,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4.学会聆听
每当遇到问题时,父母应当首先表示,愿意倾听孩子的看法。减缓孩子叛逆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仔细耐心的倾听。当孩子的意见与父母相反时,父母不要急不可耐的打断孩子的话语、反驳他们的观点,但是处于这种情况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这么做。所以父母最好克制住这种冲动,让孩子先说完,并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以便孩子养成善于表达观点的习惯,并告诉孩子你会认真的考虑他的看法,如此方可解决孩子的逆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