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年的诺贝尔奖,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
这两个领域,不再纯粹。物理学的获奖者是AI教父和专家。
化学的获奖者,是计算蛋白质设计的贡献人。
物理和化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是挂钩AI人工智能领域。
是不是,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掀起,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诺贝尔文学奖,则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
“以表彰,她用充满诗意的文字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韩江的《素食者》,是东亚地区,在诺奖上出现,能和石黑一雄《长日将尽》,刘慈欣《三体》,相媲美的作品。
其实,《素食者》出版于2004年。
在2016年,韩江已经凭借它,斩获了国际布克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韩国作家。
《素食者》,讲述了一个他人眼中,在普通平凡不过的女人英惠,因为不间断的梦断血腥、杀戮。
从而,把决心把自己变为一个素食主义者。
直至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完全当成了一棵植物。
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
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的危险努力,使英惠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韩江在《素食者》中,深入探讨了自我与他者的问题。
吃素,在我们看来或许稀松平常,但在英惠的生活中,这一行为却被视为极度叛逆。
它彻底打破了,英惠与家人原有的相处模式,疯狂地搅乱了他们的关系。
暴力、欲望、抛弃、占有……每个人对待英惠的方式,虽各不相同,但都同样自私且粗暴。
想要成为植物,是为了远离与人的争逐,摆脱暴力和黑暗。
2010年,该小说被翻拍成电影,并荣幸地入选当年圣丹斯电影节,十大竞赛影片之列。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林武成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深刻揭示了:
父亲在家庭中的暴力行为——无论是对那只无辜的小狗,还是对英惠的母亲,都毫不留情。
这些镜头,无疑更加清晰地凸显了,英惠童年时期所承受的心理创伤。
韩江,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她笔下的角色,既无比残暴,又无比善良。
通常他们很极端,不是极端的性行为,就是极端的暴力和戏剧性冲突。
而韩江的笔力,又很自控。她对煽情和冷眼旁观,平衡的很到位。
诺贝尔奖,中国的获得者,极少的。
个中缘由,要细说起来,能够写一篇论文。
概括起来说,诺奖对中国并不十分友好,也跟中国的文化格调不一致。
除了2012年,莫言摘得了文学奖。印象中,其他时间,基本上跟中国不沾边。
反而是近邻的日本,三不五时的,会有一个诺奖的获得者。
我们盘点下,那些(部分)在人文上,获得诺奖的风云人物: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挪威] 雍·福瑟,代表作品——《火边的艾丽丝》;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 安妮·埃尔诺,代表作品——悠悠岁月;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裔英国] 石黑一雄,代表作品——《长日将尽》;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代表作品——《生死疲劳》;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 勒克莱齐奥,代表作品——《唐诗之路》;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 多丽丝·莱辛,代表作品——《到十九号房间去》;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 库切,代表作品——《耻》。
从1901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到如今,已经走过123年沧桑历程。
但这些获奖者,都是人类中的翘楚,行业中的佼佼者。
每一年的诺奖,也总会带领一些趋势。
同时,也给人类的前进方向,道出些许光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