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人爆出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日裔之后,村上春树的粉丝就开始组团庆祝了,然而最终诺奖仍然是花落别家。相对小众的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才是真正的获奖者,诺奖评委对他小说的评价是“有强烈的情感力量,挖掘了人类与世界虚幻联系下的黑洞”。
鲜为人知的是,在开始写作之后,石黑一雄更为热衷的职业是词曲作者,这个爱好可以追溯到他进入沃金文法学校——学校里艺术和音乐气氛浓厚。高中毕业后,石黑一雄一度做过巴尔莫勒尔的女王妈妈乐队打击乐手,他的音乐偶像是鲍勃·迪伦,也一度希望自己能够像歌手莱纳德·科恩或者音乐家琼尼·米歇尔那样,创作出了不起的乐曲。遗憾的是,这个梦想至今没能实现。同为布克奖得主的印度裔英国作家鲁西迪是最早向他发表祝贺的人之一,“祝贺我的老朋友,石黑一雄,自从拜读了他的《群山淡景》之后,我就对他仰慕不已”,鲁西迪对《卫报》说道,“他还玩吉他,自己写歌!跟鲍勃·迪伦有一拼。” 26岁的时候石黑还在做音乐梦,梦想自己会成为一名摇滚歌手,但成名作《远山淡影》获得了由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的温尼弗雷德·霍尔比奖,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走上文学的道路。
有人说石黑的作品不仅是讲述某些特定的人群,而且也影射着当代人类社会,它见证过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美国镀金时代的覆灭,日本狂妄梦想的消失,大清王朝的一去不复返。石黑有时候像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作家。
事实上,石黑的作品虽然有意淡化时代背景,但实际上却是在讲所有的时代,虽然描写的国家是模糊的,但却是在影射当代许多国家。他的小说《别让我走》,描述的是一个反乌托邦的克隆人时代。该小说在欧美被拍成电影,并且在日本国内翻拍成了电视剧,都受到了一致好评。我私以为,打动瑞典文学院的,并不是《别让我走》,而是他的另一本相对冷门的小说《上海孤儿》,一个日本人写的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的故事,小说可谓是横跨了欧亚文明且具有宏观构想的大作。
面对记忆中的历史宿怨,以牙还牙是否能够换来长久的和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本书不仅对日本侵华战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而且表现了罕见的正视历史的勇气;不仅向人们揭示了英国向中国运送鸦片牟取暴利的历史, 而且对日本的武力侵华行径进行了无情批判。表现了作者对欧亚文明的人文关怀,对社会以及民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石黑一雄的小说虽然不是像村上春树或者是东野圭吾的小说那样跌宕起伏,但是他的小说能够于无声处见惊雷,在平淡之中富有韵味儿,重要的是它表达了正确的政治观点。就全球范围内,我们这个时代正日益受到移民问题的困扰,移民问题正成为全球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跨文化的生存在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诺奖正在向大众文化妥协,在经过去年颁布给鲍勃·迪伦这一词作家之后,今年在关照现实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进一步寻找社会问题在文学领域的解答。
石黑一雄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诺奖使得世界更为美好。“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希望诺奖能为我们带来光明。如果我能成为这光明的一部分,那我真的无比荣幸”。相信石黑一雄加冕诺奖会给人们进一步认识石黑一雄的艺术以及诺奖的理念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文/张永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