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什么时候开始学做饭的。 回想起来,我一次接触厨房应该是六岁那年,个子还没有我家灶台高的时候,就踩着小板凳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的烹饪,当时那个心情激动地像第一次背着属于自己的书包去上学一样,做好饭菜就守在家门口急切地盼着父母劳作归来,期盼着他们对我手艺的肯定,至于结果可想而知,估计只能用难以下咽来形容,我清楚地记得,我把肉炒糊了,我爸吃不下去扔给狗吃,我们家狗狗默默地闻了一下,宁可吃它的白米饭,也不吃我做的肉,但是我妈却在旁边大口大口地吃着很开心,边吃边夸我: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妈也是用心良苦啊,为了不打击我做饭的热情,硬是笑着把我们家狗都吃不下的肉一口口吃了下去。
如果说我烹饪的热情来源于哪,我想我妈应该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妈不会烧山珍海味,也做不出满汉全席,我妈会做的只有那百吃不厌的家常菜,但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却让我不管走到哪里,都依然觉得还是这家乡菜最合我胃最入我心。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我妈做的菜其实并没有特别美味,普通地就跟所有普通老百姓吃的家常菜一样,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是妈妈牌饭菜为何在我童年有那么深刻的印象,我现在才终于明白:对食欲的克制。
我妈是一个特别节俭的人,尤其在食物上,母亲是从文化革命中走过来的人,吃过很多苦,对母亲的童年而言,能够吃上一口白饭就已经是很满足很幸福的事,所以她经常教育我,吃多少装多少,不能浪费粮食。直到现在,我妈做饭都一直有这个习惯:精打细算地算好每个人口的口粮,哪怕是过节,也不会像别人家里一样,做一大桌菜,而是算好几个人,吃多少,然后按比例做多少。所以我们家向来就有光盘政策,在我们家剩饭剩菜的机会并不多,以至于我小时经常觉得吃饭吃不满足,对于小孩子来说,吃到喜欢吃的菜,一定要吃到撑才算是满足,可是我们家却是当你吃到达到高潮却还想再吃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菜了。用我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少吃才多有味!
前几天在家酿了一坛子酸萝卜,因为在外面实在是找不到这种味道,无奈只能自己动手,对于我而言,这可能是我童年最美味的零食,也是最能代表我家乡的味道 。好几年没有吃过这么正宗的家乡风味,于是压抑已久的食欲终于爆发,连续几天三餐都离不开它,欲望一旦过度挥霍,就如同一个不断鼓胀的气球,从干瘪到饱满直到"嘭”的一声爆炸,而我过度放纵的后果就是,吃太多辣伤到胃,肠胃炎又复发了。所以说过度需索终归是要还的,没有克制的食欲,就会出现负荷,而最终的结果不是伤胃就是欲望减退,就如同无节制的“高潮”,最终都会变得寡味。
无意间跟同事聊天谈到:小时候觉得好吃的食物特别多,好玩的也很多,特别容易满足。可是越长大越发现,对胃的食物越来越少,而能够打动我们心的东西则更是少之又少。我现在才深刻地理解到母亲说的那句:少吃多有味。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选择性太多,得到太容易,已至于不需要再节制自己的欲望,快乐来得太容易就觉得不那么幸福了,小时候也许吃上一顿肉都觉得是很满足的事情,可是现在给你一桌满汉全席,你都觉得也就这样而已。
所以面对美食,禁欲才是最好的春药。
关于我:80后大龄少女一枚,爱旅游,爱美食,也爱做梦,尽管生活不容易,但还是努力地希望把每一天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