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小海共读群只有24个人,有的还是我的朋友,那个时候群里也没有什么活跃度,大家都该干嘛干嘛。说白了,那是个死群。任何一个自媒体你要会段子,懂幽默,能写出搞笑的梗,最重要的还要能够神转折。
现在公众号这么多,我身边的朋友十个里面有七个都有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有一个人给我说,她每个月更新一次,粉丝已经过2000了,此刻我想哭。
然后我就在想,怎么样能够让这个群先100人,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100位以前的免费,100位以后的收费。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决定,瞬间达到了100人,真的挺快的,看来有一点,触碰到人利益链条的才是最好的决定。
有一个东西要卖,做推广。三个维度的公众号平台同时建立,一个是产品介绍,一个是打折促销,一个是品牌励志。最后投入市场上监测,发现打折促销的互动率最高,达到了千分之七。作为一个普通的公众号,和用户的即时互动只有万分之五。
那天进100个人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倒计时三个,我在数,最终100个人完美收官。
这个决定当时做起来不难,可我私底下纠结了很久。那天和黄小仙老师谈我的困惑,他说,你最大的问题是,你不能确定你提供的内容是好的内容,好的内容是可以收费的,你提供的内容是好的内容吗?
那句话问的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好的内容是要有用户买单的,你要从两个维度考虑这件事,一个是你为客户节省了多少时间,一个是你给客户输出了多少价值。这两个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商人,你要把自己卖出去。
一个公众号的运营它牵扯的是商业运营模式,盈利的点在于你能提供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
那天我真的是费尽心力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存货,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寥寥无几。收费不是目的,为好的东西买单已经成为一个习惯。这个也是倒逼我输出的一个方式。作为自媒体人,你要时刻保证自己可以输出高质量的东西,包括现在每天推送的文章。
大家都知道我在做日更,好多人说辛苦。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做日更的人她会去反思和警醒,一个做日更的人她会有更好的习惯,一个做日更的人更懂得如何去坚持,去取舍。
写文章给我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构建,行为模式的构建。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朋友在聊合作模式这块,她手中有一定的资源关于得到。她想做一个有资源整合下的盈利模式。
用的是一个平台的导入,每天2元钱,一周14元钱,低成本摄取,小步快跑。那个平台也就是不到一周的时间,已经成功招募了73人,人数还在增加。
还有一个朋友,她是发起晨型人的时间微博打卡的人,她是一个月收费21元,每天三件事打卡,每月进行续费。早起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件事,而是有人陪你做,陪你疯,陪你傻。
那个社群,每天也是能量满满,大家都很早就起来了。
我最近也在打卡,习惯性的记录自己的生物钟,早起的时间。
还有人特别有意思,卖晚安,这个世界真的是孤独的,有的时候会失眠,没有安全感,没有人爱,没有一盏灯为你亮着,睡不着的时候,有一个人说晚安也是幸福的。于是这个小姑娘在微店卖“晚安”。
这两个字你可以自费,自己买给自己,也可以替他人消费,买给别人。
人真的是需要精神寄托的吧,连“晚安”也成为产品被卖了。
营销模式可以有,但不能被骂。我的主旨也是:我可以挣钱,但我要能够提供好的服务。口碑营销很重要,现在的每一步都必须走稳,不能太着急,不需太着急。
也有人很有意思,会说想要进小海共读群,我明确的告诉他,可以等一下吗?等有人退出了,你再作为候补队员进来,因为第101位要收费。他说可以的。在李笑来老师的观点中,花费都是免费的,我们能提供钱买来服务就是免费的,时间大于钱,专注大于时间。
我发现最近心浮气躁,所有事都需要专注,能够让我专注的事可以做,不能够让我专注的事可以略。别白费功夫。
我最近做事也是,单位时间内只为一件事,剩下的事全不考虑。
也有朋友说我朋友圈正能量,或者说感觉你的生活好充实好有意思。我能说,最近被累成了狗,真的没啥意思,你们看的也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今天晚上8点,我在共读群做分享《刻意练习》,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心理表征,其实我真的属于低层次的勤奋,还是缺少时间管理,也缺少方法论。
最近在共读群每天一段小分享,我的60秒好多了,真的是需要练习的。也在不断地自省。好多小伙伴也尝试了60秒语音,其实不难,你要计算一下60秒大概说多少字,别想着什么都说,控制一下语速和节奏。
我看书说实话,一个月大概也就4本,而且我只看一遍,没有时间去看第二遍,看书的速度大概2个小时一本吧。但是没有输出的书都没有读懂。上次我问老师,什么样方案算是看明白了?他说,等你主动想看第二遍的时候。
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有。我的所有时间安排全部在踩点,比如要上课了,前一个小时开始做ppt,比如必须要演讲了,前一分钟定主题,比如要演话剧了,前一秒定调性。
有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个是拖延症,还是我故意的。真的算是很狼狈。
我还要频繁地解决很多突发情况,有的时候就是情况百出,不给力。
大神们应该是事先做好安排,充足的准备,没有像我这样临阵抱佛脚的,太仓促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本性好斗,属于强压之下出成绩的人。我可能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在一些高要求,高标准,严格之下,我出的成绩往往很好。这可能叫潜力吧,总把自己往死角里逼,然后就逼死了。
向死而生,我一直做着最坏的打算,命中注定漂泊,我对于不确定性也可以坦然接受。其实已经远离了既定的轨道,且行且珍惜,反而勾起了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