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五万的腾讯员工陈某因为无视竞业协议,在拿到竞业补偿金半年内,跳槽到字节跳动,竟被腾讯主张判赔偿111万元。
最终,一审法院判决:陈某向腾讯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税前)15.89万元;
陈某向腾讯支付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95.35万元。
法院的宣判理由合理合法,当事人签署了竞业协议,且领取了两倍于月度工资的补偿金,被要求半年内不许从事与腾讯存在竞争关系的工作,让人无话可说。
01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离职员工却被赔偿这种结局呢?
这个结果就和35岁职场危机、延迟退休一样,让职场的企业员工们无解且无语。
从这个案例能看出来,企业与员工在合同解除方面的不平等关系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作为普通员工,在企业存在的价值究竟应该是什么?
是不是从合同签署的那一刻,企业可以随意辞退员工,但员工却毫无能力自行选择呢?
设想一下,如果企业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与尊重,能够保证同工同酬,也能够保证根据劳动法公平合理的对待员工,相信没有任何一名员工会选择出走。
员工和企业之间是没有任何谈判优势的,从他入职到这个企业的第1天,就注定将来毫无选择。
另外的一个主要理由:这名员工是不是因为年龄问题被离职。
02 那些35岁危机是怎么提出来的
互联网开始的35岁危机和这个员工的离职有没有关系,也可以重点分析。
35岁危机的提出者,以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的管理者为主。
这个企业的职工没有未来,他们都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下在就职,终于找到一家,可以接收自己的单位,却被以竞业协议绑住手脚。
上有35岁危机无业可就,下有就业协议有业不敢就,两头堵的人生让这些原本很优秀却压力倍增的职场人,如何立足于社会,家庭的生活压力如何破解?
在全社会都主张35岁危机,所有企业都在都在实施年轻化,被替换的老人如何处理就变成了很多企业的心病。
他们会绞尽脑汁去对待这些曾经为企业创造过无限价值,在他状态最好的情况下让他离开,但是又不想补偿,即便有补偿,也会在下一个阶段怎么拿走的,怎么还回来。
在竞业协议之下,半年到两年内失去专业的把控,并不得从事相关行业或者专业,让他们逐渐丧失掉职场竞争力,毫无存活机会,只能自生自灭。
03 被企业标签的老员工的后果和腾讯员工无异
作为一名将要被处理掉的员工,他会面临什么什么样的折磨和打压?
第一、企业为了避免赔偿,会对这个员工调岗降职降薪,考核说话,末位淘汰。
第二、利用考勤制度,让员工违反制度。
第三、给员工压上不胜任的帽子。
考核不合格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予以辞退,这是所有黑企业的骚操作。
第四、主张员工996加班文化狼性管理稍有不同就处理。
第五、员工在企业不发工资条,不发合同,不发考核签订表,完全一言堂。
第六、对于核心员工。减少工作 安插助手,接管你的工作。
简直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04 不要轻易行使自己的签字权
案例中员工签字并拿走的补偿金额等于工资的两倍,但是却被要求半年不得从事相关专业,这等同于企业用两个月买断了员工的半年甚至更长的就业权,协议条款明显有失公平。
在现在的职场,员工处于弱势群体,凡属跳槽的,大多是需要继续从事本专业,即便是有竞争关系存在,因为竞业协议约定,赔偿的也应该是企业,且必须是足额赔偿。
这个员工退还竟业协议补偿和赔偿111万元的新闻无异于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也为将来的离职人员提了一个醒。
签字是有法定效力的,在签字前要把条款看清楚再签,在决定个人前途的协议方面,一定要拿出专业水准,或者请专业人士把关。
写在最后
员工决定离职时,一定要好好衡量利弊,对于竞业协议赔偿条款,在签署前一定要以律师角度来核查补偿金的合理性,把重点放在补偿谈判上,更不要轻易的签字。
企业员工的辞职行为除了自身原因,在决定离开的那一刻,更多的是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者的放弃。
案例中补偿金的退还和高额赔偿金或许在员工签署协议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任何的离开和结果都是必然。
擦亮眼睛并保护好自己,是职场从业者务必掌握的能力。
关注@姐是商务精英,每天读书十分钟,看职场的人和事,写有态度的文章,共享商务管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