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这一日,都是回家的日子。那年,那些年,都是母亲带我们大包小包的回去,步行,赶车,搭便车,骑车各种方式都有曾经历过,路途愉悦,路途艰险也都有过不同的风景。曾经那个让我们无忧无虑的院子,和自由自在胡乱漫跑的沟前山野。那些年,那些日子,那些回忆,如今,忆往昔,峥嵘岁月,人,却不在有那其人。隧,带着母亲的惦记和习惯,单行。人,有些事,有些路是必须需要继续的。
驱车前往,路途顺安。山间,马路,街道,村庄,房屋,历历显现。熟悉的乡间小路,道道弯弯却也平整,两车相错,无论是四轮车、三轮车还是两轮车,遇到偏窄的路段,人们都会不自觉的找宽口径互相错位让行,一路如此,瞬间有种强国富民的感觉,礼让之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淋漓尽致。路上行人不少,今也是近日难得的阳光灿烂,正值双节,也正值秋收,乡间小道,停了不少收玉米的车子,金灿灿黄噔噔的玉米棒子一袋一袋被人们掰收且整齐地码放在路边的车子上,也是我们勤劳智慧朴实的优良传统。
又想起那个前,中,后三段的老长老长的院子,记忆犹新的是每晚要关三道门,大门和二门中间有个磨房,毛驴和豆腐房,放豆子的房子,有守着大门的屋子,还有好多放柴火房,还有栓毛驴的大树和它的住处,草房,但不漏雨,大门到二门之间有个青石砖路,下雨天最有用。二门到后门之间,有个四周高中间还有一个长方形露天的院子,下雨天可以在二道门里玩雨水,玩小雪仗,还可以几个人坐在那个小地坑里看月亮和数星星,如果没有飞檐走壁的功夫,是很难进到二道门的,四周太高了,进二道门的那个门框感觉都有四五十公分高。二道门入口处有个超级大的脚踩手两边扔梭子的织布机,记忆中大约有两米多高,人坐在长木登上上下脚踩,咔嚓咔嚓的声音,现在回想好好听,但那时不懂。二道门里面是绕着一圈住人的,都有各自的大火炕,各自的九宫格窗户,双手推开的木门有看上去是有年代黑的,还有彩色的和原木的,门栓是铁质的,房门是从里面用杠子插上,卯榫结合,哐当三声,上下三道杠全都一线扣上,不得不佩服木工的功劳。厨房在二道门和三道门之间,那里面经常会放好多好吃的。三道门外有储物井,储水和储存好多好吃的易放的食物,如萝卜土豆各类干菜等等,三道门外有鹅,鸡鸭和猪的家,狗是在三道门最后面的犄角旮旯,守墙的。现在这个院子当年的威风和威武已成记忆,留有的是岁月蹉跎,经年流失的风残的印痕了。
期间抽空光顾了一下当年老太爷领着我们捡蛋壳、看训练和看电影的地方,太姥爷太勤快了,我觉得他好像没睡过觉,什么时候都是醒的,不是在磨房,就是带我们捡蛋壳,捡各种各样的果子,下河沟捞鱼摸虾,主要是因为我老过敏总起包长红点子,或被蜜蜂蛰肿了,太姥爷总是被太姥姥批评,但我们也还是乐此不疲,太姥爷依旧带我们出去。那些年,一代一代青年志士,晨练夜跑打靶炮车拉练,为民服务,哨声跑步声打靶声声声入耳,他们就住在路口,守护一方民众。周末会放露天银幕电影,每个人从家搬个小板凳,大院子里面坐满了年长的,年轻的和统一着装的,还有叽叽喳喳,窜来窜去的孩童,那时候,我也是其中一员。但,今日再光顾,靶场已是驾照路考之地了,电影院篮球场的大门已紧锁了,门也有些锈迹斑斑了,院子里的树用苍天有点过了,但也是郁郁葱葱了。院子里的红砖楼、水塔也是瞭望塔,依旧在,但快被大树遮挡了。看样子好些日子无人烟火气了,曾经那里的振吼声也已成往事了。
舅舅在果园摘了一大笼子苹果,树上还有,树下有超大个的冬瓜安静的躺在瓜蔓之中,懒洋洋的被太阳照着,苹果树之间有几颗青椒园,红的绿的一条条线挂着,微风吹过他们跟随摆动着,如此,而已。果园边有个小栅拉门,舅舅用木条自己做的,我还问了句,这么小的栅拉门,只防君子不无他用。舅舅说,是的,常年无人住,这里已原生态式成长,辣子熟了掉到地里了来年还会再长。冬瓜长成了长40公分高20公分的,还有比这大的,要用肩膀扛才能搬动。绝对有机的原生态式成长法则。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终究一切都回归了自然。和先生聊起母亲的故事,和我们一起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一生善良,与世无争,佛度有缘人。只是在生命的尽头,依然是不麻烦他人。可惜,最后最后的那一时,我却没能陪守,终生遗憾,感谢先生,守候最后且料理了一切。百善孝为先。远行的路途,父亲母亲继续结伴而行,愿安好。
看着这些,那些年曾有的记忆悠然而起,记忆也就是回忆了,人,都不在是有其人了。生活,生命,也许就是这样,一天天一代代,有位长者说,我需要去学会去接受这个历程,人,生来就是从这里到那里的一个过程。只是,在这个历程中,所有的路,都是未知的路,有风雨兼程却又前程未卜,也会有迷茫求助之时,也懂得与其祈求诸神,不如敬畏因果。但,总觉得,求,会心安。
乡间乡道依旧,然人今夕何夕?仰望着夜空中那颗硕大的泪珠,思念梦里的记忆。光阴不回头,故人不重逢。也许,正是因为人生易缺,我们才是无比的渴望着每一次的团圆。小时候的中秋夜,早些时候父亲会切一块点心,后来有了蛋糕和月饼,一壶茶,他有一杯酒,一个小木桌,一把靠背的竹椅,两个小木凳,偶尔会有个小广播,围在自己的小院里,那时候,大院子住平房的人们,家家户户都有个小小活动广场,也是门前空地,露天的。围坐一起听他讲各种历史人物和故事,偶尔,也吹吹自己翻山越岭的成长故事,母亲偶尔附和,讲讲她的故事,这种最隆重的中秋夜,就是与眼前的人坐等明月升起,在酒后,在树下,在花旁,在亲人的聊天打畔之中,仪式感满满的渡过。我每次都是分发好吃的,因他们总会留多一块给我,说的最多的话是,小孩要多吃点儿,大人们都不饿。院子里的孩童们也时不时的交换一下好吃的。乐悠悠。也只有回忆。
这个,往后,只有揣着母亲父亲的记忆的时光,我,继续单行前行。只此,很多的路途,也只有我的单行前行了。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沈。 愿,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