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事情出乎意料,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你过于乐观,或者过于高看自己。
当领导安排理论研讨时,我设计了一个自己的讲解思路,我通过观察前面人的讲解,发现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放到ppt上,其实没有什么效果,当讲者站在那里念的时候,下面的人该干嘛干嘛,没有人认真听,但是这样的讲解方式貌似很高深。
我决定改变一下,我要用一个问题串起所有的理论点,通过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读,来把每个理论点分析透彻,并且,要讨论的问题是前一天都已经发到群里的。就这样我慢慢地在脑子里把所有的知识点串了起来。这样的话,我的主要讲解方法是讨论式,我也不用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就行了,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我是第一个用讨论式的,我是第一个坐着讲的。
我刚刚说完我的讲解思路,开始问问题,领导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他估计接受不了这种讲解方式,在我问了几个人问题之后,有人就说了你只管讲吧,这等于说我的讲解方式还没开始就已经遭到抵抗了,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问题,没有一个人愿意讨论,大家都抱着让干啥就干啥的态度,想赶紧听听回家,在这样一种心态下,我的讨论式是不会有人配合的,因为没有人原因去了解这种理论。
我不再问问题,开始像他们一样只管自己讲解,大家开始进入常态,看手机的看手机,看书的看书,我讲我的,他们做他们的,我就试图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来,说,我要开始问问题了。我刚说完,领导就说,这章没啥讲的,不讲了吧?原来最不喜欢问问题的人是他。我有点生气,因为真正的理论体系还没开讲。后来我明白了,领导接受不了这种讲解方式,他认为把很多高深的理论搬到ppt上,然后一本正经地读出来,才有水平,岂不知这种大段念理论的方式,看似很有水平,其实际效果又有几何?
我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我讲的时候,大家该干嘛干嘛,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来,或者和观众沟通一下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回来,但是现实是你要顺着传统的方式,自己在上面念完就行了,不需要有沟通,不需要现场评估他们听懂了没有,因为形式比实际效果重要。
效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让自己看着有水平,重要的是你要用领导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观点。
但是,今天虽然我的改革失败了,收获还是很大的,我明白了做学问,方法和内容同样重要,只是了解一下不同学科零散的知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定要了解一门学科的方法论体系和概念体系,这也算是我做学问这么多年走弯路的原因吧,终于在今天灵光闪耀了,虽然有点晚,还不算太晚。这也可以解释,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有收获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