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提高效率,可奇怪的是,那么多所谓的“专家”怎么会常常忽略一个很简单又很明显的事实: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人也一样。
记住,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做出长达几页的任务列表,这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计划自己根本完不成的事情。每个人的能力、效率都存在一个上限。
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们一天干不了那么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要留出时间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精力,在良好的状态下做更多的事情。一个人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活动。
要做一个正常人—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一个正常人,每天都要做很多工作和学习之外的事情,例如:喝点茶或者喝点咖啡,甚至有些人是必须喝点酒的,读读报……
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那么他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享受欢乐上,那么他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你需要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鱼和熊掌确实不可兼得—你必须选择。这也会使你非常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做某件事情,可能就不能去做另一件事情—哪怕你觉得你可以一起做两件事情,实际上你也已经不可能同时做第三件事情了。
这时候,黄金分割率可以作为一件趁手的工具。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小时,并且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那就这样规划吧:用大约6.18小时去工作和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享受欢乐—你毕竟是一个正常人。反过来,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那就这样规划吧:用大约6.18小时去享受欢乐,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工作和学习—你毕竟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
相信我,通过一定的练习,你肯定能做到摆脱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完全控制它,或者至少做到部分摆脱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拥有一些控制它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其实这世间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样的—不见得一定要做到极致才可以。简单地说,如果满分是100分,还是可以按照黄金分割法,做到61.8分就够了。因为61.8分以上的成绩,必须放弃很多才可以获得。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把目标设定得太高,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缺乏清楚的认识。这足以体现“自知之明”的重要性。我常常觉得,很多快乐是建立在“自知之明”上的。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讲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许多人读过很多时间管理类的书,却最终一无所获了吧!他们之所以觉得那些书没什么作用,其实不见得是那些书上写的道理不正确,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竟然每一次都给自己定下100分的目标!就算书上的内容是正确的,但由于实践的方法不合理,结果也很难让人满意。当然,很多时间管理之外的、原本应该特别有用的书,无数人读过之后并没有多少收获,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请再次拿出纸和笔,罗列一下那些尽管无趣,但实际上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吧!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件事情可能是背英语单词;如果你是一名教师,那件事情可能是给学生批改作文;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那件事情可能是给代码写详尽的注释;如果你是一名业务经理,那件事情可能是给你那挑剔的上司写下一年度的预算……
不管怎样,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当然,如果能做到专注3小时更好。相信我,大多数情况下,2小时已经基本足够。如果有一件需要你每天专注4小时才能实现的事情你竟然坚持做完了,那你肯定会被身边的人羡慕。比羡慕更重要的是,你会因此赢得尊重—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尽管你并没有、也没必要提醒他们。
实际上,我敢打赌,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专注2小时,未经训练的你肯定做不到,因为没有任何人不经训练就能做到。最初的时候,可以参考“番茄工作法”。
显而易见,按照这样的设计,我们最终需要规划15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销,才能实现完全专注120分钟的目标。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相对来说也应该很容易坚持。当然,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分割时间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没什么必要了。因为,他应当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专注在他应该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上了—无论这件事情是有趣还是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