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马云
第一次读路遥,是《平凡的世界》,深夜的书桌前,一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第二次读路遥,是《人生》这本被称为改变马云运命的书,让我看到没有被污浊的社会埋没的人性和理想。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路的。
当读完这本书时,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如高加林,能彻底醒悟,去省视自己的人生。
01、年少无知
在黄沙掩盖下的黄土高坡里,有一个叫高家村的村庄。
村前有条浅浅的小河不知日夜地流淌着,悄无声息中见证着一村人的喜怒哀乐。
高家村的文明人高价林,是村里走进城里文化人,是马店学校的老师,是在区报上发表过诗歌、散文的文学爱好者,是村书记都害怕的能人。
社会是不公平的,怀才并不是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就能被看出来。
在那改革开放的年代,城市与农村,仿佛天上与地下。虽然社会也在发展、在改革,但是从古留下的那一套官僚主义思想和权利游戏并没有因此结束。
高加林没能考上大学,回村里做教师,因为书记高明楼的二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工作,在高明楼的势力下,使得儿子上位,高加林下岗。
因没考上大学而伤感不已的高加林,本以为可以在这所学校里实现自己我的人生抱负,他坚持写作、钻研文学、关心时事,在贫瘠的山区有思想地活着。
当变回农民的那一刻,高加林的世界都坍塌了。
他穿着最破旧的衣服,锄头将双手磨得血淋淋,每天麻木地出山、锄地。他萎靡不振,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去麻木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高加林不在乎肉体的折磨,他痛在心里,他怕,他害怕以后的自己,终究只会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碌碌无为地活一生。02、春风送暖
巧珍的出现,对于思想已经开始麻木的高价林,如同一缕春风,吹走了心中的雾霾;更像是一轮暖阳,融化了他内心的冰雪。
巧珍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美女,家庭背景极好,能干勤奋。
虽然她大字不识一个,却头脑灵活有思想。
面对家里接踵而至的说亲,巧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爱的是高加林。她不顾父亲的责骂,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她愿意为了自己的爱人,奉献所有。
高加林喜欢巧珍的乖巧,喜欢她听话懂事。巧珍喜欢高加林,喜欢他有文化有见识。
两个青年奋不顾身地在一起了,在满村的闲言碎语中。
那个年代,爱情仿佛是一种奢望,让人开心又让人绝望。
村里的德顺老汉,在三人驱车前往城里的路上,醉意朦胧中说出了自己心里藏着的那位姑娘,他为了那位姑娘,做了一辈子光棍。
德顺老汉说:“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
话语简单,却铿锵有力。
爱情如同蜜糖,让两个年轻人在艰苦的年代,开心地活下去。
为了以后的生计,为了实现高加林满腹的才华,巧珍放他走了,让他去去寻找更大的舞台。她甘愿做心爱的人最坚强的后盾。
此刻的高加林在人生失败时,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他知道巧珍的心思,他心疼这位姑娘,也正是巧珍对爱情的义无反顾让高加林备受鼓舞,决心重振旗鼓,努力生活。
03、人生得意
高加林的二爸转业回当地做了劳动局局长,马屁精马占胜给高加林安排了一个以工代干的工作。
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通讯干事。
仿佛一切都安排好了,高加林在城里这片广袤的天地中大施拳脚,活成了当时的神话。
黄亚萍出现了。
这位来自南方的姑娘,美丽大方、楚楚动人,更是能与高加林在精神上相契合。
两人天马行空,从中国到美国,从政治到民生,他们被对方的才华与见识深深地吸引着。黄亚萍关于对新能源的解读,更是让高加林刮目相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亚萍泪眼婆娑地背诵诗歌,加林忍不住地接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本讲究门当户对的时代,亚萍与克南、加林与巧珍,都是别人眼里天造地设地一对。但此刻,精神将两个年轻人仅仅地捆绑在了一起。不顾世俗地反对,亚萍与克南分手了,加林与巧珍分手了。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每当黄亚萍任性不懂事时,高加林都会忍不住地想起那个温柔懂事的巧珍。
人,永远不能太贪心,不能想着所有的好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懂得:知足才会快乐。
黄亚萍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怂恿高加林跟自己一起回江苏,美丽的江南强烈引起高加林文人墨客的骚动,他想要去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答应了。
似锦前程,美人相伴,人生的巅峰时刻,让高加林偶尔的罪恶感都能安然得到掩埋。
此刻的他,是开心的,是快乐的。父亲与顺德老汉的一番劝告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着,他觉得自己活出了自我。
04、马失前蹄
那个时代,人性地丑陋随时都在发生。
向南的妈妈因不忍儿子失恋终日消沉,痛不欲生,她利用职务之便收集材料,举报了走后门的高加林。
如灰姑娘终究在午夜十二点后变回了原本的自己,高加林辞退被退回到村里。
黄亚萍开始痛心,因为当年的高加林是农民,所以再喜欢都只能放弃,现在高加林又变回了农民,她是断然不能嫁给他的身份的。
亚萍如果真的能坚定一个选择:如果她不爱高加林,那么怎样的高加林都与她无关。如果她能为了爱情不顾一切,那高加林去哪儿,她就会跟着去哪儿。
但她犹豫了,她爱高加林,却又怕他当农民。
这就是人性,趋利避害。这更是高亚萍的态度,她更多爱的是高加林的成功,爱他的身份,而非他这个人。
选择爱情还是生活,高亚萍很清楚,巧珍也很清楚。
当高加林如鱼得水时,巧珍强忍泪水告诉自己:此生最爱的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不应该限制他的人生。
所以巧珍忍痛放手,村里又是一阵口水可以淹死人的日子,她坚强地生活,立马答应马栓的求亲。
巧珍的决定看似不负责任,但是这对她心爱的加林哥来说,是一种解脱。她不愿意成为他的思想负担。唯有成家,才能成全心爱的人。
05、痛改前非
那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年代,抛弃巧珍的高加林本应该像被抛弃的巧珍一样,受到村里应有的“虐待”,得到全村的羞辱。
巧珍哭着求姐姐放过高加林,她善良地选择去帮助这位不幸的爱人。巧珍甚至去求高明楼帮助高加林在村里谋取了一份职务,只是为了他的余生不那么痛苦。
巧珍还是那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不改初衷,是德顺老汉口里的金子,但是,高加林失去了。
村里人放下手中的活儿,给高加林说了不少鼓励的话,不管是否真心,并没有煽风点火地嘲笑与羞辱。
高加林在空地里放声大哭,这是痛苦,是领悟,是反思。
读完这本书,我以为自己读懂的是高加林,读懂他坚持梦想不放弃,痛改前非的人生。
其实,我们只是读懂了自己,懂得去选择,去取舍,去权衡,去坚持自己的梦想与初心。
人生之路会有很多岔路,很多诱惑,我们能做的,只是坚守,认清自己,一如既往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