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中以来,似乎考上一所好大学的任务就贯彻到我们的心中,老师会经常说着,只要上了大学你们的苦日子就结束了,这样的语句尤其在我的高中老师那里显得更为深刻。
从前,我不止一次在我的头脑中幻想着我的大学生活,或许就是这种憧憬同以前的题海战术这种落差让我们的心中产生了迷茫。迷茫?我也在思考每天究竟是为了什么,每天沉浸在网吧电子游戏中究竟是不是自己的渴望,然而我们迷茫,因此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一条道路似乎都可以通向未来,每一种选择都可以造就一个另样的自己。
然而,同样“迷茫的大学生活”能造就了俞敏洪,马云等非凡人物,可与此同时,它也在不断俗化我们,我们的路在哪里?我们的大学在哪里?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是在学院的集体会议上,由于隔着太远只知道她是作为代表介绍着其他老师的,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位就是我们的导师。但后来在班会上,她便与我们正式打交道了,在她进入教室的那一刻,我认为我们汉语专业的学生或许就应该和这种年纪大的老古董打交道吧。但是,经过初次的交流我发现她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严肃,那么一丝不苟。她的面孔和蔼,眼神中充满了和气,带着友善的笑意,有种亲切感,让我完全感觉不出她是一个老师,而是我的朋友,她就是我的导师。
她总是面带微笑充满着自信,或许就是受到她强大气场的影响从而让我对大学的生活不在迷茫。记得在一次专业介绍课结束时,老师因为想认识认识我们于是叫我们做自我介绍,到我的时候,我很紧张,原本在心里准备好的台词到了这里却发现怎么想也想不起,或许是我无意间的抬头,我看到老师的眼中充满了鼓励,可能她的鼓励对每一位同学都是相同的,但给我的这份鼓励在我的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她的鼓励让我顺利的做完自我介绍,她的鼓励让我明白了对生活应当充满自信,她的鼓励让我知道积极向上不再迷茫!虽然她说过平常的课程很多,但还是经常来看我们的,我很感谢我的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
人终究是要学会接受自己,尽管自己是多么的不堪,如果连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了,怎能要求别人接受自己呢?“青春”不应只是代名词,绝不能像那飘飞的落叶般,随风而动,随风而逝,最后化为一抔黄土!“劝君莫惜金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