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有两个重要的标志:1.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认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99%的事情对于99%以上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2.有同理心,能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思考。
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还有溪流大海,夏季之虫不知道冬天还有白雪皑皑。只有经历和见识过,才能见多不怪。
有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感受,而非仅凭自己的经验或想法去妄下断言。
有同理心,就会意识到千人千面,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想法各不相同。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身上,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和我们的想法就一定是一样的。
很可能,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一)
现在,夏末秋初之际,正是家乡的板栗慢慢成熟之时。在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雨露滋润之下,板栗树上的刺球逐渐长大,里面的板栗也渐渐地鼓起了腰身。
前几天,朋友回老家休假,告诉我现在正是吃嫩板栗的好时候。把刺球打下来,用剪刀撬开,将里面白色的半球形板栗剥下来,除去外壳和一层薄薄的白色外衣,新鲜嫩黄的板栗仁便出现在眼前。
看到朋友给我发的板栗山的照片、撬刺球的小视频,以及白白嫩嫩的板栗,所有关于板栗的记忆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犹记得老家的那些板栗树和长着板栗树的那些菜园、山坡和田地,记得哪些树上长的是个头大的板栗、哪些树上长的是个头小但味道更足的板栗,记得和父亲一起去山里打板栗时的欢呼雀跃,记得板栗的味道和关于板栗的足迹……
记忆接踵而至,泛起阵阵甜蜜温馨的感觉。想到好久没有吃到嫩板栗了,便央朋友从家里带过来一些。
于是家乡的板栗便先坐汽车,然后坐火车,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来与我相遇。
吃了一个,果真是熟悉的味道。
我与板栗的情缘颇深。它是我童年时期接触最多的零食之一。那时候家境不好,父母没钱给我买花式零食,我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是家里自产的吃食。
譬如,桃子、杏儿、李子、梨、樱桃、香瓜等瓜果,还有柿子、板栗等。
生活很清贫,也很安乐,这段充满了田园风情的童年记忆苦乐参半。
板栗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吃食,更是一种童年的记忆。我虽并非特别爱吃,但即便是长大后的我,看到卖板栗的小摊,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过过眼瘾。
(二)
朋友问我:“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我说:“挺好的啊,嫩嫩的,还有点点甜。”
他顿时笑了:“看来果真是我们的口味比较相像啊!”
又补充道:“XX(他室友的名字)说不好吃。”
“啊?他说不好吃啊?”
“是啊,他吃了一个,说不好吃,吃了第二个第三个,还是说不好吃。”
“噢。”
以前没人跟我说过板栗不好吃啊。我暗自思忖。
本着有好东西一起分享的原则,第二天我把板栗带到办公室,和办公室的人一起分享。
“这是生的啊?”
“生的能吃吗?”
“这怎么剥啊?”
……
大家好奇地看着板栗,发出了一个个的疑问。
这是很奇妙的一种感觉,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而对于生长环境不同的别人,却是一种陌生。
我耐心地解答了大家的各种问题,终于让他们也吃上了。
“味道怎么样啊?”我随口一问。
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男生说:“味道有点冲。”
他吃不习惯。
冲吗?我从小到大,从未觉得啊。
“嗯嗯,大家口味不一样。”我笑了笑。
(三)
南北地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前我只是知道这一理论知识,只有在来北京之后,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之前知乎上有个很火的争议,“豆腐脑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玩。
明明是两个不同的风格,受众不同,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大家怎么争得热火朝天呢?
爱吃甜豆腐脑的人自然觉得甜的好吃,爱吃咸豆腐脑的人自然觉得咸的好吃。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连参考答案都没有。
正如你问:“板栗好不好吃?”
那自然是喜欢吃的人觉得好吃,不喜欢吃的人觉得不好吃。
听起来像废话,但是能真正理解这句话,或许我们会在很多问题上释怀。
譬如,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喜欢,这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
再譬如,你不喜欢的东西别人喜欢,这也是正常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没有一种吃食,能被所有人喜欢。
也没有一个人,能被所有人喜欢。
当你不再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和平凡,认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99%的事情对于99%以上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99%以上的人并不关心你身上发生的99%的事情时,当你明白人与人之间具有不同和差异,当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时,你已经在成熟了。
家乡的板栗,在慢慢成熟;而我,也在不断成长。
希望我们,少一些烦恼,多一些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