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货币要点总结
1. 商品的双重属性
- **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能力,如面包用于充饥。
- **价值**:商品在交换中体现的社会劳动,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2. 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形式,如木匠制作家具。
-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 3. 价值形式与货币
- **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如1只羊 = 2把斧头。
- **货币形式**:商品价值通过货币表现,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如1只羊 = 100元。
#### 4. 货币的职能
- **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如标价100元。
- **流通手段**:作为交换媒介,如用100元购买商品。
- **贮藏手段**:作为财富储存,如存钱。
- **支付手段**:用于债务清偿,如支付工资。
- **世界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一般等价物,如美元。
### 举例分析
#### 商品的双重属性
- **面包**:使用价值是充饥,价值则由生产面包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劳动的二重性
- **木匠制作家具**:具体劳动是木匠的技艺,抽象劳动是生产家具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
#### 价值形式与货币
- **1只羊 = 2把斧头**:简单价值形式,羊的价值通过斧头表现。
- **1只羊 = 100元**:货币形式,羊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
#### 货币的职能
- **价值尺度**:商品标价100元。
- **流通手段**:用100元购买商品。
- **贮藏手段**:存钱以备未来使用。
- **支付手段**:用货币支付工资。
- **世界货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
### 总结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篇中分析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