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篇——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是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用人力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使之能为人所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运动的总和就是劳动。


劳动


人要存活需要满足很多需求,比如衣、食、住、行、交配等。


我们以最原始的需求吃为例,食物不会自己到人的嘴里,比如树上的果子,你得伸手去摘,这个摘的动作就是最原始最初级的劳动。


如果摘的是个椰子,直接吃是吃不到的,这时拣起旁边的石头把椰子砸开,这个砸的动作总和也是劳动,使用工具是复杂高级的劳动,人类所有的劳动都是初级劳动和高级劳动的排列组合。


那么价值是如何被劳动创造出来的?在商品经济时代,货币能够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甚至能代表人的价值,价值创造的过程被隐藏了起来,现在让我们回到没有货币的时代。


在人类最初进行劳动的时候,比如摘果子,是为了吃;吃是一种使用价值,能吃是由果子物理性质决定的,并不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劳动虽然可以创造物质的物理形态,但只能改变物质的性质,而不能创造物质的性质。


比如用铁生产一把小刀,你可以说小刀是人类创造的,但是小刀能划破动物的皮肤,是由铁坚硬这种物理性质决定的,而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劳动只是使使用价值具现化,使用价值与生俱来,付不付出劳动它都存在,这种规律即使在科技时代,仍然成立,因此使用价值的高低与付出的劳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资本论》认为使用价值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这点并不严谨,不过不影响其结论!)


劳动创造出来的是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


你是打猎的,有天你打了一头野猪回来,邻居看到了,过来找你商量能不能给点猪肉给他,当然不是让你白给,邻居拿自己在山上砍的木柴来换。


你一想觉得可以,反正这么大一头猪,吃不完肯定也是放着腐烂变质。于是邻居挑来了一担木柴,现在问题来了,一担木柴该换多少猪肉呢?


商品能进行交换,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但是交换所依据的并不是使用价值本身,而是交换价值。


交换的前提是建立等价关系,如何建立等价关系,是交换活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建立等价关系,就要找到两种商品共同的性质,没有共同性质,就无法比较,无法比较也就无法建立等价关系。


木柴和猪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只看二者本身,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私有的概念,显然在猎人和邻居心中都已经有了私有的概念,自己的劳动产物归自己所有,私有是交换的前提,原始的交换本质上就是所有权的交换,拿自己私有的产品去交换别人私有的产品。


这时候把一件产品变成私有就有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从自然中获取,另一种就是通过交换从他人那里获取,两种获取方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显然要获取同一种产品,两种方式付出的代价要相等才行。


如果从自然中获取的代价比交换的代价大,那么人们就不会去自然中获取,而是选择交换;


如果从自然中获取的代价比交换的代价小,那么人们不会去交换,而是自己去自然中获取;


这对于交换双方都是一致的,所以两种获取的方式需要付出的代价必须相等,交换才能成立。


野猪肉是猎人从自然中获取的,付出的代价是猎人的劳动;木柴是邻居从自然中获取的,付出的代价是邻居付出的劳动;


那么野猪肉和木柴要相等的话,猎人和邻居相对应的付出的劳动必须相等!(两种产品都是各自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如果交换的产品包含的劳动不相等,那多付出劳动的一方就亏了,他不会同意交换!)


猎人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砍一担木柴需要付出的劳动,于是大致估算出一担木柴等于一条猪腿。邻居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打到一头野猪需要付出的劳动,觉得一担木柴换一条猪腿很合理,于是抱着猪腿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交换的过程中,劳动成为了木柴和猪肉建立等价关系的核算基础,这种关系能够成立,前提是猎人和邻居对劳动的理解是一致的,猎人知道砍柴需要付出的劳动量,邻居也知道打猎需要付出的劳动量,交换的双方知道自己劳动的价值,并且认同对方劳动的价值,这是等价关系成立的基础。


因交换活动的出现,劳动产品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其价值等于付出的劳动价值。


劳动表现出来的这种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或者说是劳动价值的另一种形态,在交换时使用的特殊形态,二者本质是一样的。


劳动的过程是对人体能消耗的过程,我们假设这种消耗过程是稳定且一致的(劳动强度一致),那么劳动的量就可以按照劳动时间来核算,劳动时间也就能表示劳动的价值。(这个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劳动力之间没有区别,《资本论》中这个假设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货币


如果我们把猎人家庭与邻居家庭合在一起看成一个小型的社会的话,这个小型社会里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分工,分工伴随着私有制的形成,每个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归自己所有。


砍柴和打猎是生产过程,木柴和野猪肉是产品,通过交换木柴和野猪肉在猎人和邻居之间重新分配,交换的过程就是重新分配的过程,分配所依据的是劳动价值,这是一个按劳分配的社会。


在这种原始的社会里,按劳动分配完全够用,因为劳动的种类并不多,打猎、砍柴、采集、种植、养殖等等。


这个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对每一种劳动都心知肚明,甚至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每种活都要做,每个人对每种劳动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也心知肚明。


每次交换,交换的双方能很自然的建立起等价关系,即使偶尔交换出现偏差,也不影响这个社会按劳分配的性质,在这样的社会里,还不足以诞生出货币。


当这个小社会里生产力提高时,劳动进一步分工,某些特殊的劳动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专门的职业,比如打铁、制陶等等。


由于劳动的种类大大增加,人们已经不能清楚的估算一件产品中包含的劳动量了,比如铁匠不清楚烧一个陶盆需要付出多少劳动,陶匠不知道打一把锤子需要付出多少劳动。


铁匠拿锤子去换陶盆的时候,交换活动遇到了新的问题,铁匠的脑子里不能建立锤子和陶盆的等价关系,同样陶匠也不能。


但是这个问题难不住聪明的铁匠和陶匠,两人很快想到,找一个两个人都了解的产品就好了,比如两家都养了羊。


铁匠估算了一样,养一只羊付出的劳动差不多等于打四把锤子的劳动,1只羊=4把锤子;陶匠估算了一下,养一只羊付出的劳动差不多等于烧两个陶盆的劳动,1只羊=2个陶盆。


于是新的等价关系建立了,4把锤子=1只羊=2个陶盆,也就是2把锤子=1个陶盆。


在这个交换过程中,并不需要牵一只羊来,羊在这里只是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核算的因子是养一只羊包含的劳动量。


随着交换活动变得频繁起来,类似的情况每天都会发生,每次交换的双方都要找一个彼此都清楚了解的产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这个一般等价物可能是羊,也可能是鸡或者其他的产品,这取决于交换的双方共同了解的产品是什么。


但是很快交换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铁匠拿锤子去换陶盆,但是陶匠并不需要锤子,他需要的是木匠做的凳子,铁匠没办法,只能先去找木匠换凳子,然后再来还陶盆;如果木匠也不要锤子,他要的是别的产品,那铁匠还得多跑几趟。


最后铁匠每次去换东西之前,都要先去问问对方要什么,然后去换来对方要的产品之后,再找对方换,这个过程实在太麻烦了。


于是这个小社会里,急切的需要一种特殊的产品,这种产品每个人都需要,每个人也都了解它的价值,这种特殊的产品成为了这个小社会公认的一般等价物。


假如家家户户都养羊,那么羊就可以充当一般等价,人们出门换东西时都会牵上一只羊,羊可以换任意商品,其他商品也都可以换羊。


但是很快交换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假如铁匠牵了一只羊去换陶盆,1只羊可以换两个陶盆,但是铁匠只需要一个陶盆,多换一个拿回家也用不着,那怎么办呢?


总不能把羊当场砍成两半,用半只羊换陶盆,那样显然不行的,陶匠不会接受,因为羊的价值是作为一整只活羊才能体现出来,砍成两半,价值可就变了,除非陶匠自己吃了,否则他没办法再去换别的商品,因为羊肉很快就变质了。


那么现在就需要找到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分割,又可以重新融合,并且总价值不会因为分割或融合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可以等比例分割,聪明的人们很快找到了这种特殊的物质——贵金属,这种特殊的产品成为了所有产品的一般等价物,人们称之为货币。


可以肯定的说,人类最早发现金属的时候,金属就天然成为了货币,比如铜和铁,但铜铁性质不稳定,会生锈,生锈了价值就变了,最终性质稳定的金、银脱颖而出,成为固定的货币。


资本


货币出现之后,交换活动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直接交换商品,而是用货币交换商品——买,用商品交换货币——卖,买卖关系开始形成。


买卖关系一旦形成,交换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买者不一定需要生产什么商品,只要他拥有货币,他就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一切商品;卖者生产商品也不一定是为了去交换别的商品,而是为了换取货币,因为拥有货币就可以买到一切。


社会进一步分工,更多的劳动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业,直至所有人都开始从事专门的职业,劳动职业化形成。


生产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进行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需求,而是为了获取货币;人们获取货币,不是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而是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


这句话看上去像是句废话,但其实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生产和消费分离。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一个人想要消费,得先生产,你想消费别人生产的商品,你得拿自己生产的商品去换,不从事生产,只能使用暴力、偷盗等手段去掠夺别人的劳动产品,生产和消费是一体的,同时体现在个体身上。


但是货币出现后,发生了变化,生产和消费职能相分离,出现了专门生产的人和专门消费的人。


专门生产的人不是不消费,只是他们的消费只局限于维持自己生存,他们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获取货币,但是他们劳动获取的货币并不归自己所有,他们得到的只是刚好能维持自己生存的货币。


专门消费的人是不从事生产的,他们拥有货币,随时可以进行消费。


社会分化出了两个阶级。


从整个社会层面看,生产和消费仍然是一致的,生产的所有商品最终都会被消费掉,但中间有一个重新分配的过程。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社会是按照劳动价值分配的。货币出现后,按劳分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交换活动变成了买卖活动,货币代替了劳动价值成为了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于是社会由按劳分配转变成了按货币拥有量进行分配,财富的概念形成。(此处的货币拥有量指的是流通的货币量,不包括退出流通领域储存起来的货币!)



货币的储存行为在货币一出现也就跟着出现了,这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正如小动物会储存食物,冬眠的动物会入冬前会储存脂肪,人类会将多余的猎物阴干以备不时之需。


储存货币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由货币能够购买一切商品这种独特的性质决定的。


很快货币的储存者发现,货币可以“自行增值”,比如借给邻居,到期之后邻居多还一部分;又比如买进廉价商品,加价卖出去,这个过程中产品自身的价值并没有增加;


再比如购进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生产并支付一定的报酬,最终将产品卖出去,最终收获更多的货币,这个过程中货币拥有者并没有进行生产劳动,对他而言货币自己“增值”了。


这种“自行增值”的货币就是资本,货币的每种增值方式代表着不同的资本形式,比如生产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等等。


货币当然不是自行增值,增值指的是货币的总量发生增加,通过欺骗、暴力等手段将他人的货币占为己有时,货币只是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总量并没有变化。


在我们观察货币的增值过程时,就会发现货币的每种增值方式都与生产过程有关,商品总量增加,货币总量也增加(流通中货币)。


因为有货币储存行为的存在,货币总量并不等于市场上商品总量的价值,商品总量的价值等于流通中货币总量的价值,商品总量=流通货币总量


当储存的货币重新投放到流通市场中时,流通货币总量增加,但商品总量并没有增加,于是商品价值总量=原流通货币总量+新增流通货币量


商品可以换更多的货币,表现为物价上涨,经济学上称之为通货膨胀;但这种通胀只是局部的,因为货币储存者的存在,新投入的货币会被重新储存起来,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如果货币总量增加,比如增加货币发行量,那么整体物价上涨,表现为全社会性的通胀,这种通胀无法通过储存货币消除,因为货币储存者发现自己储存起来的货币贬值了,短期内这种贬值的趋势并不会下降,于是储存者会倾向于将储存的货币投入流通市场,换回来一些能够保值的商品,比如地产。


于是流通中的货币进一步增加,通胀加剧,这种通胀的前提是商品总量没有发生变化,所有我们会发现在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贸然增加货币发行量,将会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


在产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产效率不变),比如大规模办厂,生产扩大,市场上的商品总量增加,如果流通货币总量不变,等量货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物价下跌,经济学上称之为通货紧缩。


通缩出现,货币单位价值上升,储存者们储存意愿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减少,通缩加剧;市场上的钱不够用了,这会阻碍生产,甚至生产停滞带来大萧条,引发经济危机;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增加货币发行,以对抗储存货币的意愿;


如果新增货币量小于新增商品量,只能减缓通缩的程度,通缩仍然会出现;新增货币等于新增商品量,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但是局部通缩会传导至整个社会,通缩仍有可能出现;新增货币量大于新增商品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通胀;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新增货币量与新增商品量、货币储存量有关,最终达到的结果,流通中的货币增长速度要略微高于商品总量的增长。


所以经济向好的时候,不会出现通缩,反而是温和的通胀;如果一个国家民众储存货币的意愿特别强烈,政府只能忙着发行货币,以预防通缩的出现。


劳动价值


以上分析的前提是商品只是总量发生变化,单个商品的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物物交换的时代,商品的价值等于生产付出的劳动价值,那么在货币出现后,商品的价值是否仍然为劳动价值呢?


货币出现后的商品经济时代,由于社会大分工的形成,单个商品已经不是一个人能独立生产出来的,有时甚至需要多个生产环节才能最终成型,生产环节众多掩盖了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


现在让我们将商品生产的环节进行拆解,商品的最终生产环节,需要投入原料,使用生产工具,以及雇佣劳动者投入劳动;


我们往上追溯,原料、生产工具是作为商品被买来的,它是上一个生产环节生产出来的,它们的生产过程也包含原料、生产工具、劳动;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唯一不能拆解和追溯的只有劳动,因为每个环节劳动力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人,这个环节的人也可以去上个环节进行劳动。


随着拆解的次数变多,我们最终可以追溯到最初的生产环节,这个环节只需要付出劳动就可以生产出商品,产品价值等于付出劳动的价值,我们把这个生产环节看作第一生产环节。


现在我们往后追溯:第一生产环节生产的商品,投入第二生产环节,它们在第二生产环节充当了原料和工具;


第二环节投入新的劳动,最终生产出第二环节的商品;原料和工具的价值在生产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们最终转移到了本环节的商品中;


所以第二环节:

商品价值=原料价值+工具价值+第二环节劳动价值

               =第一环节商品价值+第二环节劳动价值

               =第一环节劳动价值+第二环节劳动价值;

可以发现,第二环节商品价值等于第一、第二两个环节的劳动价值之和。


我们继续往后追溯,这个等式仍然是成立的;


最终商品的价值=所有生产环节消耗的劳动价值;


所以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货币的循环带来财富


从整个社会层面看,流通中的货币=商品总价值=劳动总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商品和劳动是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动;


劳动和商品的流动过程为,劳动——商品——货币,最终商品被消费掉,已经耗费的劳动也就消失了,但是货币不会凭空消失,一部分货币被储存起来,成为财富,另一部分货币会回到生产中去,成为资本。


所以劳动和商品流动是线性的,但是货币是环形的,它不断在生产和消费中循环;正是因为货币这种特性才使它成为了资本,也让人误以为价值的增加是来自资本的循环。


仔细观察货币循环的过程就可以发现,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一个循环结束后,劳动价值的实物形态——商品被消费掉了,但是劳动价值的虚拟形态——货币却保留了下来,并且在一次次循环中集中在资本家的手中。


劳动价值总量


流通中的货币量表示的是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是某个时刻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总价值量,如果不考虑生产的淡旺季差别,那么同一生产周期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价值量与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相等。


商品虽然滞后于生产过程,但是生产是连续进行的,所以商品量与劳动量仍然相等。


这是因为流通中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虽然在发生在上一个生产期,但本期工厂仍在耗费劳动,本期耗费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将出现在下一个生产期,只要生产能力没有突然变化,每个生产期耗费的劳动量是相等的,生产的商品数量也是相等的;


又因为劳动价值等于商品价值,所以同一时期劳动量和商品量在数量上仍然是相等的!(二者属于不同的生产期,但每个生产期产量都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流通的货币量(M0)同时也表示社会单次生产的劳动价值,这个数值代表着这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年生产总值=生产能力*年平均生产次数


同时,货币流通量*年平均流通次数=年生产劳动总价值=年商品总价值;

经济学上称之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所以GDP真正的含义是一年内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提供的劳动价值总量。(现实生活中,因为商业信用的存在,比如商业汇票,有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发生货币的流通,因此生产次数实际要大于货币流通次数!)


本文结束!喜欢的点个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