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杜公祠在城南少陵塬北崖畔,最初由明代贤人建造。
少陵塬又叫杜陵塬,在唐朝肯定是边远的城乡结合部,说是踏青好去处,其实就是汉家一个大坟场子。杜甫困居长安那段事,大概在这一带租过房子住,所以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冬天里去西安杜公祠,更显苍凉沉重,远不如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温暖滋润。
可怜杜甫,好歹也跟着大哥李白混过,终是学不到李白那一身洒脱。大哥娶宰相的孙女,作皇上的秘书,一叶扁舟,仗剑天涯,千金散尽还复来,千古浪漫诗仙!俺那河南老乡,做八品小官,携妻带子,投亲靠友,走延安逃天水投成都,历经磨难,在杜甫草堂受到好友的资助过了几年安适的日子。交往了几个好邻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下了一些千古传诵的诗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就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爱家,爱国的情怀赢得了后世对他的崇高赞誉,“诗圣”的美名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