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来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帮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的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关于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自1940年问世以来,在西方广受好评,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得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都可以少走冤枉路。
核心内容
阅读,是防止心智萎缩、延缓心智衰老的最有效手段。而阅读的方法,一个总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量去读那些“略高于我们的”读物。在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四个问题。阅读层次由低到高,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打开一本书之前,必须牢记的四个问题
1.总的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书的细节部分,作者是怎么谈的?
3.这本书的观点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
二、阅读技巧的不同层次和注意事项
1.基础阅读
也就是初级阅读,只要不是文盲,能看懂字面意思,就可以完成。
2.检视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阅读理解,快速浏览。它也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会系统地略读,具体的建议顺序是:先看书名、序言和副标题,接着研究目录和索引,然后看看作者简介,再翻开看一下和书名主题相关的篇章,开始读。这个技巧的难点是要求你有背景知识。不过你书读得越多,就越容易。
第二阶段,叫做快速通读。就是说一本书不管你能不能看懂,都从头到尾翻一遍。
3.分析阅读
第一阶段,了解范围。这本书在谈什么?你需要确定主题和书的分类,比如是文学,还是历史,或者是经济学?然后要用一小段内容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把重点的章节列出来,找出作者要在书里讨论的问题。其实,这个阶段也不复杂,你只需要做到一点,不要拿起一本书就闷头读,先搞清楚这本书的结构再下手。
第二阶段,是理解内容。本书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你需要找出书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需要在那些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划出标记,从这些话里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用做笔记的方式重新搭建书里的前因后果。有时候,画一张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看着这张你自己画的笔记图,你可以在脑子里迅速过一遍全书。
第三阶段,是评价。看任何书,都一定要有评论,要有自己的态度。但是记住,不要在读完之前就随便下结论。
4.主题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按图索骥。照着你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找书去读。这个层次的阅读需要更强的主动性,还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判断力。主题阅读,不是说你读完了一本书接着读第二本,而是说带着你想解决的问题,去读不同的书里的不同章节。主题阅读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解决实用性问题而看书。
音频文字版: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您解读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7万字,我会用大约17分钟的时间为您讲述书中的精髓--阅读的好处和阅读的技巧,通过这些让你学会如何在当下的信息爆炸时代里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提升自我。
这本书在西方是常年销量高居不下的超级畅销书,1940年第一个版本出来,1972年再版的新的版本,之后一二再再而三的重版,因为这本书里面谈的不光是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更探讨了阅读的本质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艾德勒出版的主要作者,说起这个艾徳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早年想去当记者就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去上大学夜校自学。
这个时候他读了一本据说是改变它一生的书,19世纪英国思想家密尔的自传,艾德勒读到这个密尔居然在五岁的时候就读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书,他大大吃惊,这让他自己开始为哲学痴谜,从此以后开始了他正式的大学求学之路。
虽然因为他不肯上体育课,最后没有拿到学士文凭,但是最终还是留校任教的。他写过第一版《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担任了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而闻名于世。
另一位作者查尔斯范多伦是艾得勒的弟子,范多伦自己也是一个人物,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马克是有名的文学教授,他本人从小就博学多才,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一档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连续拿了14周的冠军。
但其实这里边有猫腻。
原来主办方想炒红这档节目,事先偷偷的给他偷了题,把他捧成一位知识英雄。范多伦后来自己揭露了真相,他也被大学开除了,然后就跟着他的老师艾德勒工作。
现在我们读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他在艾德勒原著基础上大幅修订过的版本,所以这本书原版问世已经70多年了,修订版也有40多年了,为什么一直热销经久不衰呢?
就是因为这本书的价值不只是一本教你怎么读书的实用工具书,如果你从来都不知道怎么读书,那么这本书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本来就喜欢读书,那么这本书会帮助你对阅读产生更深的领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阅读的好处和阅读的技巧。
先来说好处吧,作者给我们出了一个很俗套但是很有趣的测试,如果你即将要去一个无人荒岛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是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鲁滨逊那样。
岛上可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脑和wifi,除了生活用品,你只可以随身携带十本书,你会带哪些书呢?
很显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他其实是让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读书?为什么即便到了荒岛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仍然需要读书?
作者的回答是人的心智或者说思考能力和肌肉一样,如果不经常运用就会萎缩,而读书正是防止心智萎缩延缓心智衰老的最有效手段。
我们的头脑和身体其实不是同步发展的,一般来说,人在30岁左右身体状况会达到巅峰之后,就是在走下坡路了,但是头脑不一样,头脑是可以无限发展的。
而反过来说,如果人不对自己的心智勤加锻炼,这个影响甚至是致命的。
为什么很多工作狂在退休不久之后生命也随之终结了?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动力,一直推动它们的心智运转,而一旦退休,这个外界的力量没有了以后,自己如果不有意识地保持心智的运动,那么死亡也很快就回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用阅读来让我们的心智或者说思考能力一直保持运动,这甚至是生死攸关的事,所以你说阅读重要不重要?
说清楚了阅读的好处,那我们接下来就要说说阅读的技巧。
随着教育的普及,媒体和网络的发达,阅读这件事在今天跟作者写这本书的时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但有些内在的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
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到处提倡速度,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准则,读不同的书,速度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300多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那么什么书应该快读?什么书应该慢慢仔细的读?
作者认为,书或者说阅读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
读得懂的东西就是报纸杂志等一些我们一下子就能消化的,属于资讯,却不能够增加我们的理解力,如果你够敏感的话,就会发现读多了这样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营养。
第二种,必须读的东西就是指一个人要试着去读他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就是略高于他的读物,作者所谓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指的就是第二种书。
在本书看来,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更多地去读那些锻炼他心智的书。
读者是否合格,首先必须主动,主动的读者会从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一个主动的读者打开一本书之前,必须牢记这四个问题:
第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第二,书中的细节作者是怎么谈的?
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
跟这四个问题相对应的是阅读的不同层次,每个层次也都各有相应的技巧。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的四层分别是: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第一个层次,所谓基础阅读也就是初级阅读,只要不是文盲,能看懂字面意思就可以完成,这个不用多说。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简单来说就是阅读理解快速浏览。
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会有系统的烈度,具体的建议顺序是先看书名序言和副标题,接着研究目录和索引,然后看看作者简介,再翻看一下和书名主题相关的篇章开始读,这个技巧的难点是需要你有背景知识,不过你书读得越多就越容易。
第二个阶段叫做快速通读,就是说一本书不管你能不能看懂,都从头到尾的看一遍,用这个方法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少时间,你都能够对这本书的类别题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三个层次,是比较复杂也是最系统化的层次叫做分析阅读,作者花了很多篇幅来介绍,分析阅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了解范围,这本书在谈什么?
你需要确定主题和书的分类,比如说文学还是历史或者经济学,然后要用一小段内容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把重点的章节列出来,找出作者要在书里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其实这个阶段也不复杂,你只需要做到一点,不要拿起一本书就闷头读,先搞清楚这本书的结构再下手。
第二个阶段,是理解内容,这本书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你需要找出梳理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需要在那些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出标记,从这些话里面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用做笔记的方式重新搭建书里的前因后果。
有的时候画一张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看着这张你自己画的笔记图,你可以在脑子里面迅速过一遍全书的论述是怎么展开的。
第三个阶段,是评价,就是这本书写得怎么样?看任何书都一定要评论,要有自己的态度?
当你完成了对一本书的评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最有学习能力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但是记住不要再读完之前就随便下结论。
如果读完以后你不能同意作者的看法,你要学会总结原因。如果你还是没有理解作者的看法,也列举一下你的原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叫做主题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按图索骥,照着你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找书去读,这个层次的阅读需要更强的主动性,还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判断力。
主题阅读不是说你读完了第一本书接着读第二本,而是说你带着你想解决的问题,去读不同的书里的不同章节。
主题阅读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解决实用性的问题而看书。
说完了抽象的方法,我接着书中的讨论来说两个实际操作的例子,通常摆在书店里面比较显眼位置的书大概有两类,故事书和历史书,这是我们大部分读者在业余时间里面最喜欢的读书门类。
对于故事书,作者建议最好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的投入,理想的说一个故事应该一口气读完,但是对于忙碌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状态,最接近的方法就是把阅读一个好故事的时间压缩到合理的长度,否则你就会翻了后面忘记了前面,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事情,对于阅读小说来说,你要学会运用想象力,抛开社会现实,努力让小说的角色进入你的内心,想象你就是那个主人公,试着活在这个故事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现实世界里。
所以对于故事来说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进入它,并且不要随便就评价它。
拿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来举例子,这本书真的是皇皇巨著,绝对的大部头,里面一大堆的人物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读者开始阅读这本书,没几页就会放弃。
不说别的,光是那些又长又难记的俄国人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他们很快就会放弃这本书,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搞清楚小说里的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很多的大部头小说,这种情况当然可以解决。
来想想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一个人搬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社区生活,开始新的工作和新的人际交往。
有一天,他受邀参加社区里的宴会,在这样的场景中,他肯定不能一下子就融入,朋友也不会一下子就找到,那些长得都差不多的同事同学客人什么的,开始的时候都是面目模糊。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记住一个宴会中所有人的姓名,更别提对号入座了。
但是我们会记得一个宴会上跟我们聊天聊了一个小时的那个男人的脸,或者我们约好下次要见面的一个女人的名字。
那么在小说阅读中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不需要希望自己记住每一个名字,许多人物不过是背景,衬托出主角的行动而已。
无论如何,当我们读完《战争与和平》或者任何大部头的小说,我们就会知道谁是最重要的人物,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也许托尔斯泰的作品你很久之前读过,但是只要别人一说起主人公皮埃尔娜塔莎,关于小说的记忆就立刻回到你的脑子里了。
还有一种主要的图书阅读是历史类的书,历史就是从古到今的故事。其实我们感兴趣的事现在和未来,而有一部分的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所以说我们读历史书是为了从历史中学习到未来的事情可能发展的方向。
读历史书有两个要点。
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时间段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第二,阅读历史时,不要只关心在某个过去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那么行动的原因。
尽管历史很接近小说,而不是科学读物,但是你应该像阅读说明书一样去读它。在阅读时,我们需要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每一个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的有限定范围的主题。
比如说一本讲美国内战的书,他可能会把19世纪世界史的大背景知识都忽略不提,那么如果我们要把历史书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第二个问题,历史书说一个故事的时候,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一定要明白他的方法是什么,究竟是把整本书按照时间点来划分还是按照其他的逻辑来划分呢?他是不是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谈论一个时间段内的经济文化和宗教呢?那么其中哪一个章节最重要呢?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些,就能够从他的故事章节的分配中找到这本书里面作者最重视的,也是整本书的核心。
最后让我们来简单谈谈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也就是按照一个主题同时阅读两三本书。
问题是同一个主题是什么意思?
比如美国小说《飘》和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其实都是关于伟大的战争的小说,但两者的相似点也就这么多。
再比如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帕尔玛修道院》跟《战争与和平》一样,也是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
但是这两本书都不是谈论这场战争本身,在这两个故事中,战争只是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故事的主题是人类的生存困境问题,战争只是作者吸引读者的噱头。
那么如果我们的阅读主题是研究战争,那就用不着来读这些小说了。
主题阅读的精华大概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准备期,你需要设计一份和你的主题相关的书单,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书后的参考书目索引以及网络百度的相关搜索词条,然后快速浏览这个书单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和你的主题相关。
第二个阶段是主题阅读本身,你要做到五个步骤:
一,浏览筛选出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二,根据主题来制定一套关键词的词汇。
三,要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你自己的观点,并列出你想知道的问题。
四,区分主要和次要问题,把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答案都整列出来,分别陈列在每个问题的下面。
五,分析这些问题,把你自己的问题和答案按顺序排列,以此来凸显你的主题。
说了这么多,你想必已经很焦虑了,世界上书这么多,即使抛开了资讯和娱乐类的书,剩下的经典也得成千上万,我该怎么办?
不要焦虑,书籍也是有金字塔尖的,真正的好书其实并不多,作者给出的好书的定义是可以和你的心智一起成长的书。
你最开始阅读它的时候,它的层次就远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的时候,它还是超越你,将来你再读会继续超越你,这样的书很少不会多于一百本。对于这样的好书,我们只需要反反复复地阅读。
还有一点可以安慰你,人类除了心志不同,还有很多其他的不同,比如品位的不同,同一件事对这个人的意义可能就大过于另外一个人。
比如你对牛顿可能就从来没有对莎士比亚的那种感觉,这或许是因为数学和物理从来就不是你的菜。而如果你喜欢数学,比如像达尔文那样,那么对你来说最伟大的作者就是牛顿,而不是莎士比亚。
请千万记住,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你就不能摸到什么书都读,要知道读了一本烂书是很让人沮丧和吊胃口的。
作者还说读一本好书一定会给你巨大的回报,这种回报有两种:
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很难读懂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一定有长进。
第二,从长期来说,一本好书能够教会你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这个世界,你不仅更加有知识,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好了,以上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探讨的阅读之道,它告诉我们阅读的好处和阅读的技巧。
阅读是防止心智萎缩延缓心智衰老的最有效手段,而阅读的方法,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我们应该尽量去读那些略高于我们的读物,而判断标准就是这本书谈了什么细节怎么样,是否有道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四点是在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的,而相对应的阅读由低到高,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各有不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当你能够掌握对不同的书的不同阅读方法,你就会收获读书带给你的巨大回报。
这本畅销70多年的阅读宝典,我们就给您说到这,希望他能给您带来对于阅读的新启发。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这是《每天帮你读本书》连续69天为你分享的第210本书,恭喜你又听完一本书。
金句:
1.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更多地去读那些锻炼心智的书。读者是否合格,首先必须主动,主动的读者会从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2.其实我们感兴趣的是现在和未来,而有一部分的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所以说,我们读历史书,是为了从历史中学习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3.请千万记住,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你就不能摸到什么书都读。要知道读了一本烂书,是很让人沮丧和倒胃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