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最近都在练琴,今天钢琴比赛结束,我想让她放松一下,所以临时决定去看一场电影。女儿前几天已经看过了《长安三万里》,对于《消失的你》的情节也讨论得基本清楚了,选来选去最终看了《八角笼中》。
我很高兴女儿现在渐渐喜欢看电影了,之前无论是什么电影她都会觉得有害的镜头,所以排斥一切电影,而我是个电影迷,虽然很多电影都没空去看,但是我会从各种渠道去关注新电影,看简介、看评论,我很想同化女儿,可是并不能,我虽然不能,可是她的同学可以,当别人都看了哪部电影并且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她肯定也想插上几句。
我们此前对《八角笼中》的了解,仅限于王宝强主演,具体是讲的什么内容完全不清楚,这样更容易让人沉浸式看片,是很好的体验。先介绍一下剧情,电影才用了倒序、插叙等多种方法,我就从前到后顺着捋一下。
王宝强扮演的辉哥,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从小学习格斗,还拿到冠军,结果后来尿检阳性被取消了冠军资格,于是他把骗他吃药的人暴揍一顿,因此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后他决定永远不再碰格斗,他和狱友王凤(由王迅扮演)包了一个采石场,有一天辉哥的采石车被几个孩子给打劫了,自己也受了伤。
采石场由于亏损,很久没给工人发工资了,为了弄到钱,辉哥假装弄一个格斗俱乐部搞来了一些投资,于是他就把抢劫他的那帮孩子给弄过来充数,结果投资人由于行骗进了监狱,假的格斗俱乐部由此泡汤,可是这些孩子们却无处可去。当然最终辉哥肯定是收留了孩子们还教授他们真正的格斗技巧,由于格斗俱乐部不收钱,越来越多的穷人家的孩子加入进来,这时候最初的那几个孩子已经长大,并且其中两个最大的通过预选赛,马上就有机会拿冠军了。
这时候几年前这两个小孩子被圈在笼中打假拳的视频被传的沸沸扬扬,舆论不停发酵,格斗俱乐部也被迫停业,家长们都领回了自己的孩子,最后只剩下最初那几个抢劫的孩子了,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前途,辉哥把这些孩子都转给了另外一个俱乐部。
一年之后辉哥另谋职业,和他姐姐一起开了一个养蚕厂,他却无意中发现两个孩子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抢劫的勾当,去了解之后才发现,新的俱乐部逼迫他们吃药,还打折了一个孩子的腿。当时俱乐部停业闹得沸沸扬扬,辉哥没有出来反驳一句话,这次他为了能够拿回孩子们的合同,于是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并且实现反转,两个孩子和俱乐部的合同也终止了,当然其中一个因为抢劫罪进了监狱。两年后被打折腿的孩子康复后拿到了冠军,辉哥的俱乐部也重新开业,这个孩子是扮演者看着眼熟,后来想起来了,他在《隐秘的角落》里面扮演孤儿院的小男孩严良,现在长大了都能扮演格斗运动员了,只是体格差了点,太瘦了。
女儿看完电影之后跟我说,还好妈妈没有把我送去学格斗,看起来太遭罪了,但是那些学员被遣散的时候都哭着不想走。我女儿小时候长得漂亮又柔弱,我一直想让她学一门防身的技能,结果她根本不感兴趣,只喜欢安静的事情,所以不是我没送她,而是她自己不干。
听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由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我觉得确实有可能,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穷到吃不上饭、穿得浑身赃脏兮兮、不能去读书、甚至是被父母抛弃、流浪街头等等,但是生活不好的确实有。我们看到大部分举重运动员、体操运动员、跳水运动员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基本上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们确实特别能吃苦,运动中的苦都是身体上的,跟生活和家庭中的苦、精神上的苦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虽然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但是整体上看起来心酸大于希望。辉哥确实是个好人,但是他也会有自己的无奈和迷茫,也会有想走歪路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这都是人性所致。无论是他在做好事还是做坏事的时候,都会适时的出事儿,只有出事儿才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最终是理性战胜虚荣还是好心战胜坏心,都在一念之间。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最是让人感同身受,一个是在笼中视频传得沸沸扬扬时人们对他的不理解,明明是在做好事,明明是在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可是被媒体传来传去,都变成了罪大恶极,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现实,人们的思路就是被舆论带着走的,人们所知道的内情就是媒体想告诉你们的,他是好人没有话题度,他是坏人才有,他一直是坏人没有热度了,大家又期待反转,于是他得变成好人才行,似乎事实的真相并不那么重要,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却要在人们的口水中经历大起大落。
还有一个情节是辉哥为这些孩子找学校上课,所有的学校都需要高额的借读费,这也是格斗馆被人诟病的最主要原因,他只有给孩子们请老师讲课,那样孩子们没有学籍。最后终于有一个校长愿意接纳这些孩子,只是需要辉哥花120万翻修一下学校的操场,校长的嘴脸是丑恶的,可是这个金额跟借读费比起来真的是要少多了。我相信这一段一定是有事实基础的,一个孩子学籍有多么难搞,可不是什么好心就能解决的,更何况是这么多孩子。
这部电影整体看下来不错,角度找的很好,也在宣传正能量,对于女儿来说更有收获,她看到这个社会的另一面,那些穷苦孩子有多么不容易。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这种身体上的苦吗?我不会,我相信我身边所有的家长都不会,都舍不得,但是大家却都想要孩子吃学习的苦,学习的苦就好吃吗?也不见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苦哪个更好吃,人们心理都有一杆秤,这杆秤是否正确,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