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马上就结束了,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假期没事的时候又看了几封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从巴菲特的信上真的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的信并不单单是介绍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网上都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也有。
之前买过一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感觉讲的挺好。为何他们的股价这么高(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281000$/股)?该不该分红?要不要进行股票回购?什么情况下回购?要不要进行拆股?交易太活跃好不好(换手率高)?该书普通股这一章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
1977年
信中讲了纺织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情况。对于选股他是这样说的:
We select our marketable equity securities in much the same way we would evaluate a business for acquisition in its entirety. We select our marketable equity securities in much the same way we would evaluate a business for acquisition in its entirety. We want the business to be (1) one that we can understand, (2) with favorable long-term prospects, (3) operated by honest and competent people, and (4) available at a very attractive price. We ordinarily make no attempt to buy equities for anticipated favorable stock price behavior in the short term. In fact, if their business experience continues to satisfy us, we welcome lower market prices of stocks we own as an opportunity to acquire even more of a good thing at a better price.
我们投资股票的选择方式与买进整家企业的模式很相近,我们想要的企业必须是(1)我们可以了解的行业(2)具有长期竞争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经营(4)吸引人的价格,我们从来不试着去买进一些短期股价预期有所表现的股票,事实上,如果其企业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反而希望他们的股价不要太高,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以更理想的价格买进更多的股权。
1978年
对于买入的股票价格以及投资策略是这样说的:
我们并不在乎市场是否会立即反应这些股价被低估的股票,事实上,我们宁愿价格不要反应,因为通常我们不断会有资金流入以供我们进场投资,持续不断以便宜的价格买进最终将证明比趁短期股价上扬出脱持股所赚取的利益更多。
我们的投资策略是集中持股,我们试着尽量不要这也买一点,那也买一点,因为那样会使得我们对于被投资的产业漠不关心,当我们觉得价格合理,我们就会一口气大量地买进。*
看了信中说的关于集中持股的说法就觉得,有时候很多人之所以不敢把鸡蛋少放在几个篮子里面就是因为自己心里没底,对所持股票没信心。
关于分红:
我们并不反对旗下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将所赚取的盈余继续保留在帐上,如果他们可以再利用这些资金创造更好的投资报酬,同样地,对于其它持有少数股权的被投资公司,如果他们可以好好地运用这些资金,创造更好的报酬,我们何乐而不为,
1979年
关于公司
最后在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之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显少有成功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体质好的企业。
而事实上,一家公司往往会吸引同类型的人成为其股东,若公司注重的是短期的成果或是股价的波动,则具有这种特色的投资人便会自动上门成为其股东,而若公司对其股东采取轻蔑的态度,最后投资大众亦会以相同的态度回报之。
关于决策与营运
本公司有关财务决策一向是属于中央集权,且决策集中于最高当局。但在营运方面却是极端授权予集团子公司或事业体的专业经理人,我们的集团总部占地仅 1,500 平方呎,约合 42坪左右)总共只有十二人, 刚好可以组一只篮球队。也因此在管理上难免会出点差错,但另一方面扁平化的组织却能大幅降低成本并加速决策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