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家哪儿的啊?”
“贵州。”
“在这儿打工多久了啊?”
“三年了———上面,上面,上面再剪短点。”
“刚才我说剪短点,你说要留长点;现在剪好了,你又嫌太长了------”
圆脸的老师傅虽嘴里念念叨叨,语气却也和善。念着念着,突然转用闽南话说:“外地人,口口口口口(国骂)---在这儿打工---口口口口口(国骂)----没素质的呢---”
我已经理了发,坐在旁边的另一张的椅子上,年轻的尖瘦脸师傅正拿着剃刀在我的脸上比划着。店里并没有别的顾客,他这段话显然是在说给我听。我苦于正在剃刀下,语言和表情都无法应答;也乐得正在刀下,不用应答。心里既诧异他为何能把骂人的话说得像是亲切的聊天,又着急那位来自贵州的顾客会听懂他的话的含义,以至于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冲突。
尖瘦脸仍拿着剃刀在我的脸上不紧不慢地比划,我的心里陡增几分紧张,一时不敢喘气。空气一时间由气态转为胶状,时间和空间仿佛都粘结在一颗并不太大的果冻里。
“你老婆也在这边?”
圆脸打破短暂却又漫长的缄默,若无其事地继续用普通话和他拉扯。
“是啊,她也在这边几年了-----”贵州人回答得舒坦自然,冻住的空气又流淌了开来。
憋气后再行吸气,嗅觉往往比平常灵敏,我又闻到了尖瘦脸的大蒜般的气味。他依然左手托着我的下巴,右手拿刀在我的脸上不停地比划。刀若在我的脸颊空旷处盘旋,他的站姿便轻松自如;当刀滑过我鼻梁,甚至眼睑,或者耳廓,他便要俯下身来,两个人的两只鼻子之间的距离也就由两尺有余拉近到不足一尺。这时,我就能更清晰地听到他的鼻腔里的鼻涕“扑哧—扑哧”的拉锯声,鼻腔里的大蒜般的气味也就更加浓郁了。
新月形状的刀锋在我的脸上上上下下地盘旋,明明同一个位置已经被刮过若干次,却又总能再次迎来刀刃的光临。我突然觉悟,原来时间就是在这刀刃和皮肤之间溜走的。他持刀的姿势颇像持箫,拇指按着刀柄的内侧,食、中、无名指轻捏在刀柄的外侧,小指高高翘起,让我联想到了鹤望兰。每刮两三下或四五下,便腾出左手来,用拇指顺着刀锋的内侧随手一刮,把刮下的污垢和皮屑顺手摁在我脸上的某个开阔处。
也许是因为看到圆脸师傅那边正好完工,他也由此停止了对我的脸部的长时间的修理,径自给贵州的客人洗头去了。圆脸即刻过来,重新给我紧了紧塞在衣领里的披布,将我的脑袋进行不厌其烦的端详,仿佛我是明天将迎娶某位女王的新郎。
“已经很好了。”我说。
他说:“未,未。”
于是又拿出一把电动的推剪来,在我后脑勺下方细细地推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医生---医生---”
同样收费十元,尖瘦脸却只把贵州人吹干便罢,并不给他修脸。贵州人付钱,尖瘦脸示意让圆脸收,圆脸却坚持让尖瘦脸收,并嘱咐要把那张十元面额的纸币过一过验钞机。尖瘦脸似乎在鼻子里嘟哝了一个什么,圆脸便不悦起来,俯在我的耳边骂道:
“口口口口口(国骂)脑差---就差在这儿---脑差------”
待尖瘦脸一接近,转而即又“医生---医生”起来。
时近九点,夜不深不浅,这个浙南小镇的中街某某号我的父亲经常光顾的老式理发店又迎来了一位外省的老顾客。我在包里找了半天,希望能找到一张十元面额的,免得他们既得验钞又得找钱。找来找去,最小的面额却只有五十元的。圆脸接了过去,看也不看,就找了钱给我。我谢过圆脸师傅,又拍了拍正在搬店门板的尖瘦脸小师傅的肩,特地向他也表示了谢意。
出得店外,猛地遭遇空气里一团的热热的腐臭,很有点像是圆脸师傅的气息。我加快了脚步,逃也似地离开。圆脸师傅那张眉目不甚清晰的包子般的脸,尖瘦脸小师傅那张饺子般的脸,却还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新被剃刀盘旋过无数次脸颊被风吹得隐隐生疼,走出百十步,鼻腔里还是留存着他们或醋或大蒜般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