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谚语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
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意思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沉静下来的时候,要经常自我反省自己的过失,并不断的去调整、改变。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去评论别人的对错,做事情,要给自己留些余地,说话,也要留些口德。
平常要学会爱人敬人,做一个谦厚、善良的人。
我最近在看杨定一博士和他女儿共同完成的著作—《静坐》,书中对“静坐”赋予了更深层面的意义,除第一章“为什么要学静坐”是概念描述外,其余三十八章都是问答的形式,通过杨博士对不同人群问题的答复,都反映出他自己的心灵之旅,只愿能撼动提问者和听众以为在理所当然不过的道理信念和偏见进行反,再往深处多探究一些。
其中第十一章“感恩静坐”,可以说是一种结合了持咒、聆听和思维修的静坐,只是简单的重复“谢谢”。同时关照内心所涌出的感恩之情。心存感恩,看身边的事情,就会感觉不一样。
上面是书中经过语言或者音乐处理过后的冷动水样品在显微镜下的晶体形象。可以看到注入爱与感恩的水晶体自然美丽,形状和明暗都很赏心悦目。 而“你好恶心”的水晶体已经呈现出了扭曲状态,无美感存在。正如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一样是这种“恶心”“伪善”的感觉。感恩静坐正是让我们时刻保持快乐与满足,让我们活得圆满而有生命力,同时为他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静坐”更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更清晰的看清事物的本质,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声音是静坐最有力量的媒介,在第10章“持咒—运用神圣声音的静坐法门”中,杨博士说, 各种声音都可以用于静坐。神圣声音分两种,一种是由开悟的圣贤唱诵的,我们可以称为“真言”或“咒语”,另一种神圣的声音是自然之声。
古梵文经常作为静坐的神圣声音,神圣的声音越是悠久,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越是强大。梵音“嗡”声,既是圣哲留下的神圣之声,也是地球本身发出的最基本的声音震动。
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实践“静坐”呢?书中。第1部分(第1~11章)就是基础静坐与技巧。我们可以尝试着行动起来,让心灵沉静,让领悟和快乐的光辉渗透进来,找到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