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本书是看了高晓松的晓说,听着蛮有意思的,就买来看了。实际的观感来说,略有些无聊,但还是有很有趣的观点的。
作者的一个观点是是孤立的,资源匮乏又位置偏僻的地区会有更少的人口,但社会关系很和谐。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则养育了更多的人口,同时社会关系更复杂。这与我之前的认知有所不同,我总觉得资源匮乏的地区民风会更彪悍,但实际上,在资源极度有限的地区,每个人都需要劳作才能养活自己,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作者又阐述了欧亚大陆在原生动植物,气候,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欧亚大陆地区能率先发展出集约化的农业,畜牧业等,从而导致了不用参与粮食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口的增长,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
欧洲人在获得了快速发展之后,它们将目标转向了新大陆。欧洲人的到来也把发达地区产生的病菌带到了新大陆,这些病菌摧毁了美洲大陆原住民的反抗能力,使得整个大陆都沦陷了。
本书后面还阐述了很多关于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进程,但主要着眼点还是欧洲,美洲和非洲。对于亚洲地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也只是匆匆带过,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总的来看,作者似乎一直在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文明发展的先后主要决定于该地区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种,文化的关系并不大。
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的这么说,但字里行间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待商榷。人种不会是决定文明优劣的因素,文化也不是,但是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自文明的发展历程。受到自身专业领域的影响,作者可能无意讨论人种和文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还是有点遗憾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自然环境这一客观角度分析了人类文明发展差异的原因,已经是很有依据的论述了,整体还是受益匪浅的,很幸运能看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