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的春天,县里成立矽砂公司
,从各公社抽调人员,统一管理,向外进行矽砂销售,利润各公社均摊。来的公社分为四、五两个矿区,四矿区驻柘机,五矿区则在流泗沙洲。在四矿区的有五里、流芳、文桥、江桥、三里等公社,每公社有二十多人
,劳动起来,场面是很壮观的。
我们五里公社的人先是住在共大砂矿里
,后搬到县砂矿的猪圈。说是猪圈,条件其实也不错,青砖碧瓦,有门有窗。由其是门口还有四十多平方米的道场,便于大家堆放板车等劳动工具。其他几个公社,是在山坡上搭的木棚,条件比我们差多了,所以,有猪圈住,我们还是很开心的。
来拉砂的人群中,有几位是和我一样来自县城的下放青年,大家原来都认得,走到一起后,关系更加密切起来。我们这几个人中,周翔年纪长一些,为人忠厚,待人善良
,我们都以他为中心,听他的指挥。他无师自通,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修板车技术,成了技术工种,在室内搞修理,无需和我们一起在第一线风吹日晒。另一位老兄查仕喜,逢人未言开口笑,快说快话,属乐天派。其实当时他的生活压力很大,已和同是知青的妻子结了婚,也有了小孩,经济重负是很迫切的问题。一位九江籍的知青,大家称为毛头,具体姓什么,现在真忘记了。他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吸烟,估计每天要两盒。人也比较懒,平常不怎么洗换衣裳,一年到头不晒床。但他好学,公司的手扶拖拉机不知怎的
,就被他学会开了。开车,成为了他以后的职业,这也是一条好的出路。周林禾和我同年,个子不高,语言不多,属好好先生,人云亦云,从不和人红脸。我则为人简单,不善用脑子,凡事听大哥的。
拉砂的劳动是辛苦的,碰到来船上砂,更是昼夜不分,连续作战。饭都是送到河边吃。有时大风,满头满脸都是黄沙,耳朵里和嘴里也不例外。当时大家都年轻,而且都在农村得到过磨练,这点苦也就不算什么。
在柘机这边拉了一年多的砂后,集体转场,来到了流泗砂矿。因为该地水位较深,可停靠大吨位船驳。我们刚到时,各方条件较差,半年后,房子建好了,有一小间,可住六人,我们这几位便住到一起了。无事的时候,共同吹牛,高兴起来,便派人到商店买来饼干白酒,一饮方休。
到了流泗矿后,各人的工作有了新的变化了:周翔老兄种一手好菜,调到砂砂莱园任园长,查仕喜原本是餐厅学徒,这次调到食堂任大厨,也是实至名归。毛头的学习得到了回报,开手扶拖拉机为食堂买菜。周林禾住鄱阳湖边上,深得水性,派往河边管理跳板,因河水涨退无常,要经常调整跳板,后改用皮带机送砂上船,该工作就轻松一点,但危险依然存在。一次上砂时,船上角口断裂,打在一个人的头上,使该人当场死亡。
有一天下雨,无法出工,大家在屋内猫着。大哥周翔打来电话,说打了一匹野狗,叫我们中午去吃。于是,我们几位马上行动起来,穿上雨衣雨裤,到食堂找查仕喜买得两斤猪肉,另买两瓶酒,高高兴兴到菜园去
,享用这难得的美味。
狗肉烧熟了,满屋生香,我们正在开动之际,查仕喜冒雨赶来,说是请了假,要和兄弟们好好饮一杯。这一餐饭,吃得是大汗淋淋,花好月圆。在兄弟们热热闹闹的氛围中,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第二年春天,在县里当领导的姨爹为我谋到一个新职业:到柘机去当矽砂公司小学的老师。这可是个体面的职业,没有理由不去
。要离开兄弟们了,有的不忍,有些不舍。
头天晚上,几兄弟买来酒和菜,为我送行。你一杯,我一杯,不免有些多了,但我还是认为清醒的,因为我说了许多兄弟情份的话,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大家。
第二天上午,我搭乘公司的汽车,前往柘机,开始了新的工作。
多少年过去了,很少与兄弟们见面。但是,那种在患难时期的友谊,深埋在心底
,一经触动,便会盛开出鲜艳的花儿,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