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说到最会相马的,非伯乐莫属。伯乐,姓孙名阳,由于帮秦穆公相中了千里马,因此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篇文章叫《马说》,里面就提到“世有伯乐,然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篇文章高度称赞了伯乐的相马技巧,把伯乐相马推到了很高的高度。伯乐认为,要相中千里马,就要仔细观察马的精气神,而不只能看马的外貌。从伯乐说的话可以看出来,他已经深得相马的精髓了。
马的种固然很重要,但也要靠后天养育。不然,再好的马种,不会养,也是白搭。为何?有文为证:“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相马最厉害的是伯乐,那么养马最厉害的是哪位呢?养马最好的有两位,天上和人间各有一人。天上的,那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孙大圣,他当“弼马温”的时候,把天马养的是膘肥体壮。地上的,不,人间的,则是秦始皇的祖宗赢非子。
赢非子,周孝王时代的人。赢非子还有个弟弟叫赢成,是老爸赢大骆正室申后生的。赢大骆是一个养马高手,而他的两个儿子,赢非子继承了他养马的天赋。在非常年轻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马专家,这引起周孝王姬辟方的关注。周天子为此专门派人实地考察,确认赢非子确是养马高手后,任命其为“御马监”主事,也就是专门为朝廷养马的“马夫”。赢非子为周孝王养了五年马,把马养得油水光滑,骠肥体壮,得到了周孝王姬辟方高度的称赞。在那个时代,没有汽车、火车,马就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战争工具。诸侯征战,战马的优劣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军士的素质再强,没有好的战马,到了战场,一样是败多于胜。赢非子擅养马,对于周朝来说,无疑是至宝一般。
赢非子将马养得如此好,周孝王决定对其重赏。让他回去继承他父亲的王位,当犬丘国的君主。可是,大臣申侯却反对周王的决定。为何?他的女儿申氏嫁给赢大骆,而赢非子的弟弟赢成恰恰是申氏所生。申侯不愿意其他人继承王位。如果赢非子回犬丘国,那不是他的外孙从此王位无望了么?所以,申侯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阻止赢非子争夺王位。恰在此时,犬戎犯境,周孝王拜申侯为帅,领兵马战车30万西征犬戎。申侯认为与周孝王讨价还价的时机已到,他说,如果周孝王不让赢非子回国,而让赢成继承王位,他可以保证让不用动武也能让犬戎顺服。
征战,总会是劳民伤财的。周孝王虽然很想痛击犬戎,来发泄心头的怒火,但是如果能不动兵戈就能让强大的犬戎乖乖臣服,自然求之不得。于是,周孝王同意了申侯的意见,而申候竟也完成了他的承诺。这样一来,赢非子想回犬丘国继承王位变成了不可能。周孝王为了兑现自己要重赏赢非子的承诺,便把秦邑(现甘肃宁夏一带)封给了他。赢非子在秦邑建立了秦国,成了一方诸侯。有文为证:“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分其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赢非子成了秦国的首君,可以说是史上最厉害的马夫了。秦国在他的治下,也逐渐形成了如战马一般狂野剽悍的风格。战国七雄,为何地处荒凉西陲之地的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决不是商鞅的变法,张仪的连横这么简单。在那个时代,战马质量的好坏,就相当于现在军事科技的好坏。有了好的战马,就意味着有了飞机大炮航母。秦人因为继承了赢非子这个“马夫”君主的风格,在战马的驯养、繁育上比其他诸候更有优势。在此基础上带来的是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战马。再加上春秋和战国几百年积累下的丰富征战经验及各代君主励精图治和商鞅变法,张仪连横带来的活力,将天时、地利、人和皆揽入怀,终灭六国,一统华夏。
从赢非子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启示,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并一定是人生的终点,有可能是另一种更大成功的起点。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业务做专做精,总会有那么一次机会,会让你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赢非子年轻时养马非常的成功,已经成为了当地养马最厉害的人,但是这并不是他最终的成功,成为历史上首个统一中国的帝国的开国国君才是他人生的颠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伊尹是个奴隶,最终成了商朝的宰相;樊哙是个杀狗的,成了开国将军。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志向远大,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做到极致。所以,做人一定要“鸿鹄之志”,谁知道上天会哪天会安排好的机会给你呢?大隐隐于市,其中之妙,不可以言也。